經常帳盈餘縮小 突顯日本經濟困境
鉅亨網編譯潘天佑 綜合外電
日本 2013 年的經常帳盈餘下降 30%,顯示日本經濟正面臨結構性難題,包括國內產出疲弱,以及能源進口不斷增加。
日本財務省本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去年的財政及貿易收入比支出多 3.3 兆,為 1985 年有統計資料以來的最低水準。
若以月計,日本去年 12 月份連續第 3 個月出現經常帳赤字,達 6386 億日元,而其中在日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仍比前一年成長 4.8 兆日元的鉅額貿易逆差,是導致日本出現經常帳赤字的主要原因。
日元兌美元匯率去年貶值了大約 20%,至 1 美元平均兌換 97.71 日元的價位。一般來說,在日元貶值,進口增加的情況下,貿易逆差會擴大,然後出口會跟著成長,貿易逆差會再度縮小。不過日本現在的情況卻非如此,其貿易赤字不受控制地急速增加。
日本 BNP Paribas 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 Ryutaro Kono 指出,雖然在美國的帶領下,全球經濟已漸漸復甦,不過日本的電子公司卻因產品喪失競爭力,其出口並沒有隨之增加。
日本出口過去曾受日元升值的拖累,導致競爭力下降,逼使日本製造商大舉將生產線移至海外。日本汽車製造業在海外的產出,在過去 10 年內已翻了一倍。日本車商 2013 年在海外製造的汽車數量達 861 萬台。
本田汽車 Honda 目前在北美市場售出的汽車,有 90% 都是在當地生產,而豐田汽車 Toyota 也有 70%。
而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變化之大,從日本由一個電視機出口國變成進口國,可見一般。而蘋果公司 Apple 的 iPhone 等外國品牌智慧手機大量進入日本國內市場,並日益受到消費者接受的情況下,日本的手機製造也漸漸衰退。目前日本手機市場的淨進口額,每年超過 1 兆日元。
能源進口也同樣在增加。福島核災變後,日本關閉了全國所有核反應爐,使得傳統石化燃料發電需求大量增加。
儘管日本去年進口的發電用石化燃料數量與前一年相同,不過由於日元走貶,導致成本急速上升。
中央執政的自民黨擊敗數名反核候選人,贏得東京都知事補選後,首相安倍晉三在周一重申,將重啟目前閒置的核反應爐。不過 Barclays Securities Japan 的首席經濟學家 Kyohei Morita 表示,即使重啟 10 座核反應爐投入發電,其效益仍不足以抵消因日本經濟結構問題而產生貿易逆差。
許多觀察家預測,日本將在現在開始的 5、6 年後,開始出現年度經常帳赤字。
一旦日本成為經常帳赤字國,將必須依賴海外資金的流入。如此一來,日本政府及企業將再也無法以極低的利率,來籌募所需的資金。因為部份觀察家建言,日本政府及企業應及早進行財政重組,以應因那一天的到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