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及糧食安全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即 “中央一號檔案”),檔案首先確定,2014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同時要強化農業支援保護制度等。
“中央一號檔案”的一大亮點是首次提出主銷區的種糧任務,“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糧食安全責任與分工,主銷區也要確立糧食面積底線、保證一定的口糧自給率。”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次“中央一號檔案”的出臺將改變主銷區“種房種廠不種糧”的現象。
主銷區要保證一定口糧自給率
糧食安全問題事關重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糧食安全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重申糧食安全戰略,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城鎮化、工業化的背景下,糧食安全的考驗或更多。對此,“中央一號檔案”在第一要點就提出“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強調“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對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更為緊迫,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行情,問診)供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銳。”
這次,“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除了積極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和農業資源等措施外,一個最大的亮點是對糧食主銷區種糧的規定: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糧食安全責任與分工,主銷區也要確立糧食面積底線、保證一定的口糧自給率。
主銷區和主產區源於2001年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國被劃分為13個糧食主產區、7個主銷區和11個基本平衡區。但目前,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糧食主產區的生產潛力和生產能力面臨著新的危機,13個糧食主產省區中只有5個省份能夠穩定地輸出糧食,像遼寧、湖北、四川已經成為缺糧省。未來的糧食輸出只能越來越依靠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少數幾個省份,而我國7個主銷區目前年糧食缺口在7000萬噸以上。
由於主銷區以工業化、城市化為主導,不再承擔糧食生產的具體任務,這迅速造成了主銷區糧食產量和耕地數量的下滑。據國土部數據,1996年至2006年,全國耕地減少了約1.24億畝,這些流失的耕地中有超過半數分布在珠三角和長三角,這些良田沃土被征用后被轉變用途,變成廠房、道路、住宅。
但對糧食主產區而言,在糧食價格較低、稅收貢獻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大量資金投入卻難以帶動GDP增長,這使得地方的積極性受到制約,部分主產區的地方政府用在 “錢袋子”上的精力也超過了“米袋子”。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這種制度是我國糧食安全領域的重大問題,“發達地區不種糧或者減少糧食,在糧食價格倒掛的背景下,加大了糧食主產區的負擔。”
完善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事實上,我國在上世紀也實行過糧食“省長負責制”,但按糧食系統人士說法,雖然強調 “省長負責制”,但沒有硬性指標,沒有考核機制,沒有落實責任。鄭風田對記者表示,自己曾參與“省長負責制”的檔案起草,“但是這幾年該制度弱化得比較厲害。”
此次,“中央一號檔案”明確了系列的激勵措施,以形成對主產區“利益補償”。如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商品糧生產大省和糧油豬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鼓勵主銷區通過多種方式到主產區投資建設糧食生產基地。
鄭風田說,由於對糧食產量設限,這幾年部分主銷區不生產糧食,而是直接從外進口,比如有些省份從越南進口大米,“要防止這種情況蔓延,除了在產量方面考核,還要在播種面積方面進行考核。”
“中央一號檔案”除明確“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還要求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激勵機制,專家預計,對糧食安全的考核機制會進一步加強。
如果說,省長責任制是為了調動糧食產區銷區的積極性,加大補貼則是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對此,“中央一號檔案”提出“完善農業補貼政策”,要求積極開展改進農業補貼辦法的試點試驗,“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另外,檔案還提到 “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
三農專家李昌平認為,在糧食增產的情況下,農民收入並沒有實現較大增長,這是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政府需要考慮到農民收入增長與其他行業增長相符,如果不考慮這點,將很難達到糧食穩定增產的目的。”
2014年“中央一號檔案”鎖定8項三農工作重點
◎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強化農業支援保護制度
◎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改善鄉村治理機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