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告訴我們時間到哪兒去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這是一項艱難的研究,很多物理學、心理學、生物學家都在努力
本報記者 章咪佳/文
“時間去哪兒了?”是當下最流行的一句話,又被稱“馬年第一問”。
乍一問,很多人都會語塞:“哎媽呀,我也不知道呀!”
時間去哪兒了,也是科學家永遠追崇的課題,很多科研團隊發現了時間的奧秘。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用多個實驗告訴大家:支配所有人的時間,從未有人觸碰過的時間,就在那兒。
理論物理學家:
時間從腦子裏“漏掉”了
“您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的理論物理學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先生,做過一個實驗。
他請街上不同年齡段的志願者們,隨機做了一個測試:用自己的方式,預測1分鐘時間,再跟實驗人員的碼表核對。
結果是:年輕人算的時間比較快,通常還沒有到1分鐘,他們就認為已經到1分鐘的時間了;而年長的人,他們通常過了1分鐘后,才覺得這是1分鐘的容量。所以對年長的人來講,時間就這麼“漏”掉了。
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感受:上了年紀之后,不知道時間去哪兒了。
科學家證明,“時間如白駒過隙”這種體驗,並不是飄渺的第六感,而是實實在在受到身體器官控制的——人體內有一隻計時器,即便你脫離時鐘,仍然能感覺到時間在走。
美國杜克大學腦神經科學教授華倫梅克帶領團隊,做了一項研究:
他們請被試人員躺進光電子掃描器中,將一些計算時間的問題拋給他們,觀察他的腦區的活動狀態。團隊發現,每個人的大腦裏,有一個“秒錶”在起作用。
大腦的前面部位,是“秒錶”的工作區域,細胞以有規律的方式跳動,如鐘錶一樣的“滴答滴”,進行神經化學反應 。
這個過程在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持續進行,幻化成我們的感覺,就是時間不停地流逝。
那個1分鐘的實驗表明,隨年紀的增長,大腦內部的時鐘變慢了,也就是“滴答滴”的節奏,漸行漸遠了。
心理學家:
時間確實可以“多”出來
那麼我們想知道,我們可以讓時間慢一點走嗎?好消息是,科學家認為這是肯定的。
心理學家驗證了:讓時間變慢,我們有可能控制它。
心理學家大衛·伊格爾曼博士,進行了一項冒險實驗。前來做志願者的,是一個叫傑西的青年。
科學家們製作了一個感知計時器,電子屏幕上,數字在規律地、非常快地“閃”,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大腦沒法確定這上面的數字。傑西站在平地上的時候看,“它快得無法辨認。”
然后,傑西從33米高處自由落體,這個高度,相當於12層樓高。他的胸前,綁大衛的計時器,屏幕上的數字一直在跳動。
傑西第一次墜落到彈力網上后,他告訴大衛,他看到了計時器上的數字,是56,事實上數字是50,已經非常接近正確答案。
大衛的推測是:只有時間變慢了,人才能辨別出計時器上快速閃動的數字。
為了證實傑西的時間真的變慢了,大衛建議小伙子再來一跳。
好吧。青年又墜落了一回,這一次他仍然能夠看到數字,他讀到的是96,事實上計時器上的數字是98。“8”和“6”的造型就差了一點點,這至少明,傑西的時間,已經慢到可以几乎正確地看到數字。
大衛的這個實驗,首次證實了有些人的大腦能夠加速,並且能在腎上腺素大量分泌的情況下(當人經歷某些刺激,例如興奮、恐懼、緊張等的時候,會分泌出這種化學物質),比較慢速地看這個世界,這個實驗也首次證實了:時間的確會慢下來。
也就是,如果想拉長你的時間,可以積極地讓自己的大腦興奮起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