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薄荷四國”只是看上去很美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外匯訊息 高盛前經濟學家“金磚之父”吉姆.奧尼爾去年年底甩出“薄荷四國”的全新概念。所謂“薄荷四國”,即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亞和土耳其四國,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國名第一個字母組合起來是“mint”即“薄荷”,這和當初奧尼爾在2003年命名“金磚四國”時的路數,是如出一轍的。

  奧尼爾認為,“薄荷四國”將是繼“金磚四國”后,又一批在全球經濟版圖上崛起的新興國家,渴望在2050年前后躋身全球十大經濟體行列。之所以看好這四個“薄荷”國家,理由和當年看好“金磚”們如出一轍。首先,這四個國家都擁有一億以上的人口,且人口結構年輕,勞動力價格低廉,這在他看來,是發展制造業和出口型產業的堅實保障;不僅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還意味著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其次,這些國家都擁有多面向的貿易模式,且都是大宗商品出產國,這一點甚至比“金磚”們更具有一致性——因為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最多的“金磚”,並非傳統的大宗產品出口國。第三,奧尼爾在接受bbc委派,對“薄荷四國”進行走訪后,表示信心十足,理由是這些國家的負面因素被夸大(如在他看來土耳其政府和中產階級間的矛盾並不突出,尼日利亞“貪腐和族群對立被夸大”,而墨西哥和印尼則在“強有力政府”主導下,正進行“遠較撒切爾夫人當年改革更大刀闊斧的深化改革”,而這些改革“必將深刻影響政府每一層面”,並令這個國家的面貌脫胎換骨)。


  奧尼爾列舉了一些實例,如“尼日利亞沒有電也能達到7%的年增長率”,這意味著只要解決供電問題,年增長率就能輕松達到10-12%,而印尼和尼日利亞房價、物價的飛漲則表明“經濟升值預期不可限量”。在奧尼爾看來,讓“薄荷”成為第二批“金磚”,需要的或許只有時間,他給出的時間期限,則是30年。

  《bwchinese中文網》國際時事評論員陶短房的文章稱,很多跡象表明,“薄荷”恐只是“看上去很美”。

  奧尼爾推崇土耳其模式時,曾樂觀預期“社會矛盾不會激化”,但話音未落,土耳其便陷入曠日持久的社會動盪之中,盡管從人口比例上講,卷入和埃爾多安政府對立的土耳其社會階層,還基本局限於城市中產階級,人數並不很多,尚不足以對埃爾多安的執政地位構成憾動。但這些絕對數量不多的反對者、抗爭者,卻集中聚集在伊斯坦布爾、安卡拉、伊茲密爾等土耳其大城市和工商業中心,影響直接波及的,又是對埃爾多安發展模式至關重要的城市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旅遊領域,這不可能對土耳其的經濟前景和投資環境構成制約。

  作為中東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土耳其的輕工、電器、建筑、建材等產業早已得到相當程度發展,且在歐洲、中東和北非等地占據了可觀的市場份額,近年來一直處於抵擋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競爭者沖擊的守勢,對這些產業的發展潛力不應高估;作為“五海三洲”的交通樞紐,土耳其在服務業、物流業和旅遊業的優勢不言而喻,但這一產業開發業以進入瓶頸階段,進一步的提升需要基礎設施同步升級,更需要周邊的安定環境,這在中東普遍動盪、敘利亞戰亂不已且土耳其直接卷入其中的狀況下,顯然並不全部具備。

  墨西哥鄰近美國,得地利之便,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從美國產業轉移中得到許多便利,其“三來一補”產業和電子、輕工、汽車產業的崛起,事實上還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之前,之所以“掉隊”,一是因為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富懸殊過大,二是國內治理水平低下,社會治安問題突出,三是勞動力、人才外流嚴重。這一切僅憑墨西哥城政客們的改革藍圖,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事實上墨西哥建國200多年,最不缺的就是改革藍圖),盡管時過境遷,但制約墨西哥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和有利於墨西哥發展的因素一樣,依舊存在,且看不出根本解決的前途何在。

[NT:PAGE=$]

  印尼近年來經濟和加工業發展十分迅速,是觀察家們最看好(有趣的是,也是奧尼爾最不看好)的“薄荷”,但這個國家的瓶頸也是最多的,除了奧尼爾本人指出的基礎設施落后外,勞動力素質低下也是隱患。至於奧尼爾認為“最有前途”的尼日利亞,是筆者曾生活、工作過的地方,在筆者看來,是“最無前途”的。在奧尼爾看來無關痛癢的貪腐,是尼日利亞最嚴重的問題,因為尼日利亞的貪腐程度,已到了上至政府,下至挑夫,無一環節不需要用錢打通的地步,且在這種恐怖的貪腐文化影響下,合同、契約、承諾、期限,隨時都可能變成需要重新“估價”的一紙空文。

  尼日利亞擁有龐大的市場消費潛力,卻也有著與之全然不相稱的、糟糕透頂的制造業能力,盡管從70年代初起就強調“國貨自強”,卻至今形不成產業規模和產能,工業制成品嚴重依賴進口——更要命的是,因為“國貨自強”,這些進口在尼日利亞法律上,大多數不合法的,這意味著大多數進口都處在需要“贖買”的“黑箱”中。

  尼日利亞的確在沒有電的情況下實現了7%的增長率,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其經濟主要依賴石油開發,而這種石油開發的供電,是開發商自己用發電機發的,也就是說,沒有電的那些人口、產業,對尼日利亞國民經濟的貢獻,事實上微乎其微。盡管是非洲第一、世界第六大產油國,但尼日利亞的煉油能力極為低下,以至於這個產油國的汽油價格比起出口目的國還高得多(汽油都是進口的)。此外尼日利亞是個缺乏歷史傳統的、由三大民族和若干小民族拼湊起來的國家,境內的豪薩-富拉尼族和伊博族曾經經歷過血腥的“比夫拉戰爭”,至今瘡痍未復(非洲歷史上死亡平民最多的內戰),如今石油主產區——尼日爾三角洲,有豪薩族背景的“三角洲解放軍”等組織頻繁襲擊,多次迫使油田停產。而最富饒的內地,是信奉伊斯蘭教的豪薩人,近年來飽受國際恐怖主義滲透,和土生的“博科聖地”等恐怖極端組織荼毒,族裔、宗教血腥衝突和排外事件屢有發生。對於這樣一塊“薄荷”,過於高看其前途,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金磚四國”的共同特點,是具有較完善的產業結構,一定基礎的科研能力,足夠數量的技術人才、熟練工人儲備,和一定規模的“內循環”市場,上述特點讓這些“金磚”不僅能搭上全球化的順風車,也能在國際市場環境不利時,具備一定“抗擊打”能力。與之相比,“薄荷四國”在這些方面不完全具備、甚至基本不具備,“和全球市場無縫對接”在全球經濟景氣時固然是便利,一旦全球經濟不景氣,所受的沖擊也會更大。

  別太把“薄荷”當真

  2010年,他曾提出所謂“迷霧四國”的概念,認為墨西哥、印尼、韓國和土耳其將是繼“金磚”之后崛起的新興國家代表,但這一概念因韓國受金融危機沖擊嚴重而被他悄然擱置;2011年2月,他又借高盛推出n-11股票基金之際,力推所謂“金鉆11國”概念,即在“迷霧四國”外再加孟加拉國、埃及、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越南和伊朗,認為這些國家將在21世紀前半葉最具投資潛力。但隨即埃及發生“尼羅河革命”,越南受金融危機沖擊損失慘重,伊朗因遭受制裁而陷入困局,巴基斯坦則在一連串天災人禍打擊下,經濟至今不見起色,“金鉆11國”的概念炒作,可以說淺嘗輒止,如今連奧尼爾自己也不多提了。

  彭博社曾報導稱,奧尼爾自稱多次拒絕高盛銷售人員的建議,不愿正式為“迷霧四國”或“金鉆11國”的“專有名稱”背書,並表示“不愿被后人稱作‘專有名詞炮制專業戶’”。某種程度上他食言了,因為在“金鉆概念”無疾而終后不久,他就和bbc聯手,親手推出了“薄荷四國”這又一個“專有名詞”。事實上,即便“金磚”的發展,和當初奧尼爾的構想也大相徑庭:“金磚”各國的表現參差不齊,其中的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印度則相對落伍,俄羅斯的表現則隨著資源市場的起伏大起大落,南非的加入,更讓“金磚之父”大發了一頓脾氣。

  縱觀11年來奧尼爾在“專有名詞”領域的幾次預言,可謂得失參半,並非“算無不中”的“神運算元”,對於他提出並推崇的“薄荷四國”概念,不妨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別太當真,也別太不當真即可。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