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海集團李小明:商業地產至少再繁榮30年
鉅亨網新聞中心
左三:帝海集團董事長李小明
趙黎
和訊網訊息 4月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樓市2014:從調控到改革”分論壇上,帝海集團董事長李小明表示,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內需拉動消費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促成商業地產仍有30年的盛年要走。
李小明表示,他對政策的理解是熱的時候澆澆水,涼的時候加把柴。就今年來看,政府儲備政策用不上,從一季度宏觀數據看,cpi2.4%的增長還是比較溫和的。“2環內沒地,價格幾萬可以不買嘛,可以在大興買。 老百姓很聰明,會自己選擇買得起的地段。” 李小明說。
“作為地產商肯定要關注政策信號,”李小明稱,從昨天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中,國家能容忍國民經濟增速7.5左右,具體到房地產大框還是平穩健康的。
今年政府提出分類調控政策,李小明的理解是雙向調控需要細分。從業態上,分住宅、商業地產。 住宅解決的是居住需求,商業地產是服務屬性。“具體到商業地產也有細分,是一二線城市,還是在市區郊區,二環內還是外。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由於投資屬性不一樣,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
談到房地產開發企業金融化趨勢,李小明認為,主旨是政策性銀行商業性政策。地產涉足金融業,首先要想清楚是作為業務板塊、獲得回報,還是想融資方便。如果是前者還要預計呆壞賬問題。如果是融資方便,銀監會加強監管。就此話題,李小明表示,銀行只是金融市場一個品類,還有其他品類產品,咱們國家沒有細分。“如果是我自己我投前者,成為自己的業務板塊,比如細分的教育銀行,利己利國。”
對於商業地產的未來,李小明預計至少30年的盛年要走。我國名義城鎮化約52%,實際擁有城鎮戶口的比例是36%,而美國是70%以上是城鎮人口。美國從上個世紀初到90年代解決1億多人口住房問題,中國僅僅用16年的時間要解決13億人口的問題;其次,在三駕馬車中,消費剛過40%,在以內需拉動經濟為主的前提下,鑒於消費升級的需要也支援他的這一觀點;再者,從企業微觀角度,通俗講就是百姓需要,在2、3線城市甚至是鄉一級的單位的需求,這里面包含企業對城市的稅收貢獻等等因素。
- 海外置產首選 9/3台北9/4高雄說明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