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滬港通要守3原則--互惠 可監 可控
鉅亨網新聞中心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在網誌以「大件事」形容「滬港通」。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滬港兩地股市即將實現互聯互通的消息上周公布後,在市場掀起漣漪。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在整個「滬港通」發展過程中要有3個重要原則,互惠互利、風險可控和完善監管,並強調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金融穩定是其「搵食本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亦指,政府會採取較為保守循序漸進的方式去開展「滬港通」,例如市場不能預期額度限制未來一定會放寬。
到訪上海的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出席一個活動致辭時表示,「滬港通」可促進兩地市場健康雙向發展,是十分大的動作,反映兩地仍有很多合作及發展機會,希望「滬港通」在6個月內實現。
香港《文匯報》報導,曾俊華昨日在其題為〈大件事〉的個人網誌中說,互惠互利是任何合作的基礎,如果只是一方得到好處,合作不可能長久。要做到互惠互利,雙方皆必須有獨特的優勢,才能互相補足。所以香港必須小心保持其獨特優勢,才能在兩地合作中有所建樹,既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也為香港的經濟注入動力。
曾俊華稱,風險管理是金融穩定的基石。國家正在深化經濟改革,固然需要穩定的金融環境;香港是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穩定更是「搵食本錢」。香港應按循序漸進和風險可控的原則,在「滬港通」機制加入一些限制,包括合資格股票、投資者資格及額度。並會不時檢討機制,以及於適當時候考慮是否及如何調整。值得注意的是,總額度及每日額度的管理均採用淨額概念,即買入數額扣除賣出數額,不是指成交量。
曾俊華還表示,完善監管是保障投資者利益的關鍵。有完善的監管制度才能建立市場對「滬港通」的信心,否則這幾年的努力將會徒勞無功。兩地監管機構將改善目前的雙邊監管合作安排,加強多方面的執法合作,包括完善違法違規線索發現的通報共用機制;有效調查合作以打擊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跨境違法規行為。他相信通過「滬港通」的合作,兩地市場的監管和執法水平皆會得到提升。
另一邊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日出席電視節目時也提到,在設計「滬港通」機制時,本港和內地已就監管的合作安排達致共識;開放初期須考慮風險控制,因此訂立額度機制,減少出錯,日後視乎發展才會考慮改變。「未研究交易,先研究監管」。他希望在保守、有限額及循序漸進的情況下,打通兩地機制,未來六個月兩地會商討細節做好監管及風險控制。他承認要在6個月制定監管措施、準備好電腦系統等具有挑戰性,但有信心可以完成。
陳家強續稱,過去幾天,兩地股市未有出現如2007年「港股直通車」消息公布時過度亢奮的情況,自己亦不希望市場出現亢奮。 他又說,「滬港通」只是一個渠道,讓投資者參與不同市場,並非將兩地不同的監管制度統一。他並指出,任何投資市場都存在風險,投資者需要明白風險和責任,而當局亦將會開始教育投資者的工作。
「滬港通」內容撮要
●雙向投資安排
香港散戶可買A股(「滬股通」);大陸散戶也可買港股(「港股通」)
●投資股票範圍
A股: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份股,以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合共約560隻個股;港股: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和同時在香港交易所、上交所上市的A+H股,總計266隻個股。
●實施額度控制
初期總額度5500億元人民幣。其中,「滬股通」總額度3000億元,每日額度13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
●市場門檻
「港股通」的境內投資者僅限於機構投資者及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餘額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對香港散戶沒有門檻要求
●買賣途徑
兩地股民均可透過各自的當地券商進行買賣
●實施時間
預計6個月後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