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蘆山災後重建: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生動實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0 17:03


人類社會是在同各種自然災害的斗爭中不斷成長進步的。災後重建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是對一個國家的執政黨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檢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而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正是對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生動實踐。我國是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如何根據災情大小、危害程度,構建更加科學高效有序的災後恢復重建體系,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一直是黨和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發生7級地震,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探索出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恢復重建新路子。蘆山地震3周年之際,我們在實地調研中欣喜地看到,當年滿目瘡痍的蘆山地震災區,如今已經變為欣欣向榮的美麗新區,實現了浴火重生,鳳凰涅槃。中央有關部門、四川省以及蘆山地震災區的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嶄新實踐和突出成效,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災後恢復重建的精彩答卷,也為中國災後恢復重建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一、體制機制創新為災後恢復重建注入強勁動力

是否具備立足現實的創新品格,是評判一個政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尺。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我們經歷了一次次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也在不懈奮斗中收獲了寶貴經驗。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以中央統籌規劃、直接安排部署為主的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思路和對策,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投入過大、成本偏高、浪費較多、地方過度依賴中央等問題,必須尋找更加科學合理的災後恢復重建辦法。對於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作出探索災後恢復重建新路子重大決策。這一重大決策,開啟了我國重大自然災害恢復重建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向地方負責制轉變的新探索,充分激發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出事半功倍的作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實踐的重大舉措。

中央統籌指導是首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深入災區視察災情,慰問干部群眾,指導救災工作,多次對災後恢復重建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為重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國務院在科學評估災情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了《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各方面經費壓縮的情況下,中央按既比照又高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標准,安排了460億元中央財政重建資金。國務院各部委多次到災區調研督查和指導,及時發現並幫助解決重建中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保證了重建工作中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源頭,從而保障了頂層設計的科學性和重建工作的可持續性,為恢復重建提供了根本保證。

地方作為主體是突破重點。以地方政府為決策、實施和責任主體的「地方負責制」,有利於強化地方抗御重大自然災害的責任和能力,有利於因地制宜采取有效對策,能更及時地發現重建過程中的難題和障礙,並迅速采取應對措施,是對地方黨委政府執政能力、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驗。四川省第一時間成立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委員會,負責整個重建工作的組織領導,災區市、縣(區)兩級黨委政府自覺擔負地方實施主體責任,建立起網絡化、下沉式、專業性的重建實施組織體系,明確了責任主體和工作主體。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指揮體系,為重建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科學有序、高效統一的組織保障。四川省委、省政府大膽放權,結合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把重建項目的審核權下放到受災市、縣(區),即使保留在省政府的少數審批事項,省直有關部門也與市、縣(區)積極研究建立「綠色通道」。自主權下放後,重建舉措更加符合實際,避免了項目與資金「兩張皮」的現象,大大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群眾廣泛參與是堅實基礎。災區群眾是地震災害的受害者,更是災後恢復重建的主力軍。能否廣泛動員災區群眾參與災後恢復重建,不僅直接關系災後恢復重建的進程,也影響到群眾對重建成果的滿意度。在縣、鄉黨委和政府的指導下,「自建委」在災區「遍地開花」,從選房址到談價格,從管理資金到監督質量,從收集建議到處理糾紛,全部都由群眾自己做主。隨着農房重建完成,「自建委」又過渡為群眾對新家園環境治理、衛生、綠化和治安等進行管理維護的「自管委」,成為災區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長效機制。廣大災區群眾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不等不靠、攻堅克難的主體意識,精打細算,互幫互助,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起幸福美麗新家園。

二、全面整體性重建確保災區發展行穩致遠

災後恢復重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統籌兼顧,全面均衡發展,促進整體統一,才能保證災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四川省制定了涉及城鄉住房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11個專項規劃。堅持在幫助災區群眾快速重建家園的基礎上,統籌好當前與長遠、生活與生產、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結合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促進災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災後恢復重建,產業支撐。產業恢復重建是解決受災群眾長遠生計問題的關鍵,也是災區實現後發追趕的強大引擎。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立足實際、發揮優勢,積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以文化旅游業為主導,以特色農林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的特色優勢產業。災區「造血」能力、經濟總量和結構不斷優化,一批新的增長極和增長點加快孕育完成,災區群眾致富奔小康之路不斷拓展,自我發展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在實施農房重建中,同步推進了新村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村莊自治管理和產業規劃培育。每一個聚居點,都規劃了不同的特色產業,通過大力發展觀光農業、農事體驗、鄉村旅游等新業態,一批新型農村社區成為產村相融、農旅結合的典范,重建後的農村顯現出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景象。災區教育科技、醫療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廣播影視、社會福利、社會管理等公共服務設施重建全面、有力、有序快速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水平同步提升。災後恢復重建成為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載體,在建好物質家園的同時,抓好精神家園建設。不等不靠、守望相助、感恩奮進的精神面貌成為災區干部群眾的嶄新群像。「戶戶安居有業、民生保障提升、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文明進步、同步奔康致富」的願景,正在變為生動的現實。

三、綠色重建夯實災區永續發展根基

蘆山地震災區地處成都平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自然地理條件特殊,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是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和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要求高、任務重。同時,災區又處在多條地震斷裂帶交匯處,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岩體破碎、降雨量大,次生地質災害易發多發,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在這種背景下,災後恢復重建必須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保護生態是蘆山地震重建的一條根本原則,在《總體規劃》里專門單列了「生態家園」一章。

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災後恢復重建全過程。災區黨委和政府自覺強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工業與生態良性互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蘆山、天全、寶興等重災區擔負着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任,產業發展要求高、容量有限,客觀上屬於限制開發區。雅安市創新思路將雅安經濟開發區全部作為「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異地支持蘆山、天全、寶興等災區經濟發展,實現了災區涵養生態與異地產業發展的雙贏。「飛地園區」招商中明確要求,無論投資額有多大,只要屬高污染、高能耗項目,一律禁入園區。

災區人們深刻認識到,生態是最大的資源和資本,應着力將雅安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價值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一座座集生產示范帶動、現代農業產業孵化、生態旅游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依托自然生態拔地而起,一棟棟特色鮮明的新建民居與綠水青山交相輝映,蒸蒸日上的旅游業助農戶走上致富之路。災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家園變果園,重建培育了農民持續增收的新增長點,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逐步實現了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向經濟社會效益的高效轉化,真正走上了一條有區域特色的生態科學持續發展道路。

四、多元開放重建拓寬災區發展路徑

蘆山地震災區位於西部高山峽谷,在人們過去的印象中,這里偏僻閉塞落後。實際上,雅安自古就是茶馬古道川藏線的起點,宋代時曾專門在雅安設立「茶馬司」,無比繁盛的通商貿易極大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和融合,也留下了多元開放的精神品格。面對災後重建的艱巨任務,災區人民拓寬視野,以多元開放聚力災後重建,有力推動了災區建設發展。

蘆山災後恢復重建,中央劃撥了大量資金,但仍需多渠道籌措解決。為破解資金難題,恢復重建采取了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的做法,面向全國招商引資,推動中期票據、災區債券發行,整合專項資金,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切實發揮了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四川省還借鑒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經驗,對雅安地區實施省內對口支援,深入探索市場為手段、利益為紐帶、共贏為目標的長效合作辦法,推動對口援建向對口合作轉變,建立起「輸血」與「造血」結合的援建幫扶長效機制。雅安不斷拓展受援思路和合作領域,積極融入成都經濟區「1+7」同城化發展,加強與援建市及其他區域合作,創造條件承接產業轉移和人才輻射,開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與此同時,雅安成立了全國首個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志願者服務中心,通過開放式服務、項目化運作、科學化評估,持續開展「招善引慈」活動,大量社會組織和團體積極參與到災後恢復重建中來。

五、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決勝建成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這個「全面」,就體現在不讓一個人、一個地區掉隊上。蘆山地震災區要以恢復重建作為新的起點,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在重建中,災區各級黨委和政府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恢復重建的根本出發點,最大限度集中資源推進民生項目建設。城鄉居民住房、公共服務體系恢復重建進度始終快於災後重建平均進度。震後10個月,625戶政府「兜底」扶持特困戶入住新居;震後12個月,4482戶困難群眾得到政府「一對一」幫扶搬進新家;震後20個月,8萬多戶農房重建完成並陸續入住;震後32個月,33000多套城房重建全面完工,同步完成近17000戶棚戶房改造。建成後的城鄉居民住房均達到抗震設防標准和「三避讓」要求,群眾居住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恢復重建以來,災區黨委政府一手抓重建攻堅,一手抓脫貧攻堅,通過實施工業強市行動、生態富民行動、交通會戰行動、城鄉提升行動「四大行動計劃」和「五個一」幫扶機制,精准推進脫貧攻堅。災區每一名因災受傷致殘人員都得到妥善安置,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多、資金量大、涉及單位眾多,錢的問題始終引人關注。雅安探索建立起市、縣、鄉(鎮)、村(居)聯動,以組織監督為主體、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為支撐的大監督格局,強力推進「陽光重建」「廉潔重建」,特別是專門出台重建政策、資金、項目、監督、企業信用5套信息公開方案,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始終堅持務實重建、節約重建、廉潔重建,不亂鋪攤子,不搞形象工程,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災後恢復重建的戰場,同樣是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轉變工作作風的考場,檢驗並彰顯着黨員干部隊伍的本色。災區創新群眾工作法,實行市級領導「包縣聯點幫扶」、市級部門「聯村幫戶」,270余名市、縣領導干部聯系143個鄉鎮(街道),6400名科級以上干部結對幫扶21萬重建戶。各級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成為災後恢復重建的「脊梁」,百姓的「主心骨」。成千上萬災區人民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轉化為凝心聚力、感恩奮進的強大動力,通過一封封感恩信、一幅幅感恩畫、一首首感恩歌、一座座感恩碑,抒發着他們對黨、對祖國發自內心的感恩之情。

(執筆: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趙周賢、徐志棟,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游承陸、羅勇)

    來源:光明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