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生活看投資理財:加量50%與降價33% 你選哪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我們平時逛超市時,都會看到有些商品貼上了一些促銷標語,如一瓶飲料上面寫了“加量50%”,而另一瓶上面寫了“降價33%”,究竟買哪個更加劃算呢?很多人卻只憑直觀感覺,認為數字多的實惠點,並不會仔細這筆賬。事實上,加量50%就等於降價33%!跟著嘉豐瑞德理財師一起來算算這筆賬。
加量50%等於降價33%,來算這筆賬
假如一瓶200毫升的飲料平時賣20元,現搞促銷加量50%價格不變,就是300毫升(200+加量50%)賣20元,每毫升約0.067元;而降價33%量不變,就是200毫升賣13.4元(20元*67%),每毫升約0.067元。可見,“加量50%”與“降價33%”是一樣的。
再比如“一件衣服先打八折再打八五折”。而很多人認為這件衣服共打折了兩次,看上去比較劃算,事實上並非如此。嘉豐瑞德理財師幫您算算:假如一件衣服800元,第一次打八折,就是640元;第二次再打八五折544元,等同於打了六八折;然而很多人認為打了兩次折扣,實惠呀。還不如買一件打了六折的衣服來的實惠,商家能讓你這么容易撿到便宜嗎?幾乎不可能。
透過生活看投資理財,真正學會精打細算
通過以上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一些人是有理財意識,買東西要貨比三家,撿實惠的購買,注意節省下每一分錢。殊不知,不注意這些生活理財小細節,不算算賬,流失的人民幣比你省吃儉用下的還要多。嘉豐瑞德理財師建議,平時大家購物時,不要偷懶,去算算是否真正實惠,不要被表面數字忽悠。
另外,嘉豐瑞德理財師也提醒一些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也要學會算一算,如產品募集期,對理財產品的收益影響是較大的。因為在募集期內,理財產品不享受利息收益權,只有等產品宣告成立后才開始計息。所以在算最終收益時,募集期的時間成本也要算進去。
投資理財並非只是涉及到投資、錢生錢,生活中的理財,也很重要!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