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餡餅還是陷阱?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 穆媛媛
已經在阿里巴巴支付寶部門工作5年的程靚(化名)從沒有最近這麼忙過:除了原來的業務之外,還要心力交瘁地應付來自媒體和家人朋友的詢問:你們要開銀行了?“原本互聯網的工作在長輩看來不踏實,好像不知道哪天就要失業,家長們津津樂道的‘別人家的孩子’要麼是國企,要麼是在四大工作。現在‘開銀行’的消息出來,我和同事們也算在家長面前揚眉吐氣了一把。當然,我們自己心裏知道,不是那麼回事兒。”
程靚親友們口中的“銀行”,實際上是今年3月11日,銀監會所公佈的首批5家民營銀行的試點方案,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十家公司將參與試點工作。銀監會要求試點採取共同發起人制度,每個試點銀行至少有2個發起人,因此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合作發起方分別為萬向和百業源。而整體的方案和這些企業原本就存在的金融類業務,或許包括程靚親友在內的大部分百姓並不了解,但“阿里巴巴和騰訊要開銀行”的消息,已經為人們所知曉。
“銀行”這一閃耀光輝的名字開始照耀民營企業,以及互聯網?實際上事情並非這麼簡單,相比四大以及招商、浦發等等知名商業銀行,開始破冰的民營銀行能給百姓帶來什麼?他們有何特長?你,會用他們嗎?
民營銀行,百余年前的“錢莊”?
被市場翹首企盼十數年的民營銀行,實際上對中國來並非新鮮事物。早在19世紀,“錢莊”,這一原始形態的民營銀行已經在大清帝國遍地開花,晉商基本上壟斷了這一行業。早在1824年,中國最早也是最為著名的票號(即錢莊)“日升昌”成立,歷經百年,在辛亥革命后隨近代銀行業的興起和清政府的倒台而逐漸衰落和淘汰。
與一百多年前的錢莊相比,現在我們所的民營銀行,除了管理更先進、業務更豐富之外,最大的區別在於,民營銀行是股份制銀行。以現在中國的金融環境看,“民營銀行”的定義是:由民間資本控制和經營的銀行。事實上,擁有民間資本的銀行不在少數,但由民間資本控股的銀行則只有民生銀行等少數幾家。
為什麼民營銀行會被熱炒?相對國有銀行,民營銀行最大的特點,在一個“民”字,即民資、民管,完全由市場機制自主運作,不受國家控制——這是民營銀行的最大優勢,也是相比國有銀行最大的劣勢,即缺乏國家政策的傾斜扶持或政府機構的支撐。用最簡單的話來,民營銀行經營不善,會出現虧損甚至倒閉的情況,而國有銀行所面對的風險則小很多。當然,作為最賺錢的行業,虧損、倒閉的風險相對其他紅海市場要小很多,民營銀行的市場化運作所能帶給普通用戶的價值,可能遠超傳統國有銀行——還記得余額寶嗎?遠高於一般銀行的存款收益,這可能只是未來民營銀行所能帶給普通人的一個基本的服務。
存錢到民營,數錢手抽筋?
“銀行”這一金字招牌,往往與國家命脈、國計民生息息相關,但如此高屋建瓴的議題,與我們普通人有多大的直接關係? 事實上,此次入圍試點的兩家互聯網企業:騰訊和阿里巴巴,在此之前已經向普通人展示了許多,除了高收益的余額寶等理財品外,還包括通過打車軟件培育手機支付市場、通過O2O服務將線上下結合的更加緊密……等服務,這兩家互聯網巨擘都通過各種方式,對普通網民進行了基礎金融應用普及。
在新浪科技所做的調查中,有高達78.1%的用戶在“阿里騰訊要開銀行,你會不會去存錢”的問題上給予了肯定答案,占對多數,僅有8.8%的用戶選擇“不會”。這表明阿里巴巴、騰訊,乃至新一批試點民營銀行,有廣泛的認可度和用戶基礎。不可否認的是,如此高的認可度,與阿里巴巴和騰訊長久以來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嘗試密不可分。對於民營銀行給自己生活所帶來的便利和益處,大部分用戶並不能脫口而出,而類似高收益的“余額寶”和高補貼的打車軟件,則給廣大用戶留下了深刻印象——阿里和騰訊的銀行,一定能帶給我更大的回報和收益。
此外,據新浪科技針對“用戶選擇在民營銀行存錢時更看重哪些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6.5%的用戶將最看重的是“安全性”。誠然,對於用戶而言,錢無論存在國有還是民營銀行,資金的安全性始終被擺在首位——在今年兩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存款保險制度有望在今年推出,這也進一步增強了普通用戶對民營銀行的信任和信心;實際上,關注民營銀行“安全性”的用戶只占四分之一強,對於剛剛起步的民營銀行則是個重大利好,或許這也與阿里、騰訊在普通用戶網民、儲戶心目中的含金量和品牌認可度有莫大的關係。
新浪科技所進行的調查還顯示,除“安全性”之外,另外24.1%的用戶表示選擇民營銀行是看重其存提款的便捷性,而23.6%和23.3%的用戶分別認為選擇服務和相對較高的存款利率——這就意味,用戶對於民營銀行有多方向的期待,而並非只期望獲取高存款收益——這對起步階段的民營銀行是個好消息,意味他們可以通過差異化的定位,更加豐富的服務實現突破,規避未來需要通過高存款收益率競賽爭搶用戶的慘烈競爭。
民營銀行真能讓你“數錢數到手抽筋”嗎?從幾項調查來看,或許這已經不是普通用戶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作為傳統銀行三大業務“存、貸、匯”,業務基礎是存款,吸收大量存款將是銀行業務正常運轉和擴展的基礎。與傳統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的規模、用戶基礎和資本渠道都處下風,相對高回報的金融服務,至少是相當時間內民營銀行,包括阿里和騰訊的重要服務組成。
銀行是長,大魚在未來
當然,如果是單純的民營銀行試點,此新聞或許不會有如此的關注度,中國互聯網三足之二的阿里和騰訊的加入,才讓話題火速升溫。互聯網企業做銀行,一個是最具創造力和完全依靠市場機制發展起來的行業,一個是長久以來鐵板一塊、“國”字當頭的壟斷行業,這其中的想象空間,可想而知。騰訊上千億美金的市值,阿里400億的年收入,相對國有經濟體來,並不龐大——傳言一個蘋果公司也只夠中國半年的三公消費。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市場依舊很大,兩家為何要削尖了腦袋鑽進銀行這一深水市場?
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目前的平均凈資收益率超過16%,而這還是在近年來經濟減速后的數據,之前更高。業內人士認為,從交易的角度看,中國銀行業的估值可能沒那麼大吸引力,但是從長期持有一項生意的角度而言,中國銀行業的回報率非常客觀。由此間的,中國經營銀行仍然是一筆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
因此,阿里和騰訊等互聯網巨擘在銀行這一壟斷市場,還有巨大的機遇。
首先,阿里和騰訊等民營銀行的對手並不是國有銀行,他們有自身的優勢。民營銀行所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與傳統銀行的差異化,這也是民生銀行這一民營前輩所給予的寶貴經驗。業內普遍認為,互聯網金融將是民營銀行發展的主流方向。阿里騰訊擁有几乎與中國人口相當的客戶群體,掌握具有優勢的交易數據和信息、技術優勢,能搭建不同於傳統的業務平台,向小微企業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務模式。
這一點,阿里和騰訊都已經有了經驗,阿里巴巴已有小微金融,此次的方案是“小存小貸”,即設定存款上限;騰訊的方案設計是“大存小貸”,設定存款下限和貸款上限。作為中國最賺錢的經濟體,即使只做差異化的傳統銀行業務,創辦民營銀行也將為企業帶來極大的利潤,尤其對已上市的騰訊和待上市的阿里來,都是極好的故事,完善和豐富公司業務,滿足資本市場。
其次,進軍銀行業是互聯網巨擘拓展自己業務版圖的需要。經過若幹年的積累,阿里巴巴已經將中小企業的種種特徵,包括靜態信息和企業經營的動態跟蹤,編織成一張信用關係網絡,這正是其敢於從銀行口中“爭食”的資本。而創立銀行和金融業務,將對兩家企業的其他業務生良性的連鎖促進,同時基於第三方支付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也能為互聯網企業開拓新的業務版圖。
再次,電子商務起家的阿里巴巴集團,和擁有微信、QQ和理財通的騰訊可以通過建立民營銀行跑馬圈地,打開互聯網金融更大的入口。一旦這些互聯網企業掌握支付渠道,將不再只是傳統金融的互聯網通道,而是打通了通往互聯網金融平台的通道。而未來,一旦政策許可,兩巨頭勢必會盡力拿下業務發展所需的金融牌照,從而有機會建立完全的互聯網金融平台。
最后,創立銀行也將極大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當然,民營銀行的建立對於整個行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學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大規模設立民營銀行,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短期來三五家民營銀行難以對現有的銀行業格局生明顯的影響。”但他也強調,“金融業會被民間資本顛覆。”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企業做銀行,不僅是對傳統銀行業務的牽制,還有可能運用此前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涉足更多樣化的互聯網金融品。這將對傳統銀行帶來不小的衝擊。
民營銀行已經來了,騰訊,阿里之后,更多互聯網企業也正在路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