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節后機構一致最看好的十大金股(名單)

鉅亨網新聞中心


showstock("newsstock601166");

興業銀行(行情,問診):維持買入評級


興業銀行公布20 14 年一季報,14 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86.02 億元,同比增長13.9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33.63 億元, 同比增長21.74%;實現每股收益0.70 元,每股凈資產11.27 元,實現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6.45%;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15 個百分點。 按照期初期末余額計算,興業銀行2014 年第一季度單季度的凈息差為2.30%,同比和環比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同比收窄了14 個基本點,環比則下降了21 個基本點。

2014 年第一季度末,興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114.52 億元,比去年年底的水平環比增加了11.21 億元,季度環比增加的幅度基本穩定, 季度末的不良貸款率為0.84%,比期初的水平增加了8 個基本點。 2014 年第一季度,公司計提了貸款減值損失28.10 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9.85 億元有所下降,初步計算第一季度的信貸成本為0.83%,比去年同期的0.94%有了11 個基本點的下降,比去年全年的水平下降更為明顯,公司出現了一定的釋放撥備的情況。

我們預測興業銀行2014 年和2015 年分別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7.49 億元和612.76 億元,維持買入評級。

由於興業銀行向來被市場認為是系統性風險較大的銀行,在目前時段的某些時點,比如監管層發布同業業務監管辦法影響銀行板塊整體投資心理時,興業銀行可能會面臨一定的股價波動風險。

贛鋒鋰業(行情,問診):業績符合預期,繼續看好其成長性

投資要點:

業績符合預期。201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13.22%,環比下降6.3%;實現利潤總額0.24億元,同比增長12.21%;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0.20億元,同比增長12.6%,環比下降4.9%;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0.19億元,同比增長29.80%;實現每股收益0.11元,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公司積極版面上游鋰礦資源。公司專注於鋰深加工之外,也積極向上游擴張。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持有國際鋰業17.45%的股權,愛爾蘭Blackstair鋰礦項目51%股權,阿根廷Mariana鋰-鉀鹵水礦項目的80%的權益。

鋰需求:電動乘用車需求將是未來最大看點。2012年,電動乘用車占鋰電池需求僅占7%,不過近兩年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電動乘用車產銷量將出現爆發式增長。2013年全球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產量為24.2萬輛,假設全球電動車(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產量以復合增速50%增長,預計到2020年電動車產量達413.5萬輛。我們以每25萬輛電動車需碳酸鋰1萬噸計算,預計到2020年電動車對碳酸鋰需求高達16.5萬噸,相當於目前全球碳酸鋰市場總需求。

增發項目:完善產業鏈,優化產品結構,為公司業績增長提供保障。增發項目“年產萬噸鋰鹽項目”在2014年2月投產,“年產500噸超薄鋰帶及鋰材項目”和“年產4,500噸新型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預計在2014年12月投產。三個增發項目投產后逐漸進入產能釋放期,完全達成后預計將給公司帶來收入11.00億元,凈利潤1.30億元。

維持公司“推薦”投資評級。公司作為國內鋰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並且不斷拓寬公司產業鏈,版面上游資源,有望實現從原料到深加工產品的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電動乘用車產銷量有望出現持續爆發式增長,這為公司提供了戰略性發展機遇,為公司持續快速增長提供了發展空間。增發項目為公司今明兩年業績增長提供了保障。我們預計2014、2015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別為0.57、0.80元。對應PE分別為58、41倍。雖然估值相對偏高,但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空間以及公司所具備的“鋰電池”概念,維持公司“推薦”投資評級。

國電南瑞(行情,問診):整合帶動盈利能力提升,下游投資將逐步啟動

維持公司“增持”評級和25元目標價。受年初電網投資節奏放緩影響,一季報收入和利潤同比持平,略低於我們預期。考慮4 月后電網投資恢復和網外投資落實,維持14 和15 年EPS 0.87、1.14 元預測。

四大業務板塊成形,注入資產協同效應體現,預計2014 年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公司於13 年增發收購五家公司,重新劃分業務為“電網自動化+發電新能源+工業控制和軌交+節能環保”四大板塊;依照14年一季報合並口徑,綜合毛利率從22%提升至27%,反映通過新業務調整有效提升生產管理能力並降低成本。我們看好持續深化整合帶來全年可持續的盈利能力改善,同時更看好各業務線下游市場啟動。

入圍南京地鐵城軌一期PPP 項目機電總包,軌交板塊或打響2014年第一槍。公告公司與集團等四家組成的聯合投標體成為南京城軌一期工程PPP 項目候選人,報價金額約35 億,以機電總包為主。

繼武漢兩條軌交項目后公司再次入圍城市軌交BT 項目,我們判斷憑借突出的核心設備自產和機電總包設計能力,公司組成聯合體或大概率中標。考慮南京項目付款能力更強,實際項目盈利更為突出。

四大業務緊扣行業中期趨勢,我們看好5 月后“傳統電網+節能+軌交+海外市場”投資啟動。政府提出能源裝備要支援可持續和高效發展的目標,我們看好以自動化和配網建設為主的傳統電網、地方電力節能、城市軌交BT 建設和高階調度系統出口在5 月后投資逐步落實,或有重大項目落地形成催化。

風險提示:電網、軌交和新能源投資不達預期的風險。[NT:PAGE=$]

恒寶股份(行情,問診):業績符合預期 轉型步伐提速

業績符合預期。201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6億元,同比增長19.9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70萬元,同比增長48.74%;每股收益0.09元,符合預期。凈利潤增速超過收入增速是收到的委派貸款利息大幅增長所致。公司預計1-6月凈利潤增速20%-50%。

完善管理機制,加快轉型步伐。4月28日,公司公告錢云寶先生辭去董事長一職,由原總裁張東陽先生擔任董事長職務。同時,戰略投資者盛宇鈞晟委派代表朱江聲先生出任董事。我們認為,公司在引入戰略投資者之后,逐步完善內部管理機制,並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已經為戰略擴張和轉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未來,公司將從傳統智慧卡業務向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資訊數據安全等領域拓展,不斷加快轉型步伐。

EMV遷移穩步推進,公司業績增長確定性強。2013年,公司金融IC卡發卡量達到6000萬張,推動業績快速增長。隨著2015年換卡期限的臨近,各大銀行紛紛加快金融IC卡發卡的步伐,預計今年金融IC卡發卡量仍處於高速增長期,公司將繼續受益。

移動支付發力,帶來新增長點。2014年,三大運營商均明確了NFC發展目標,預計今年三大運營商NFC-SIM卡采購量將超1.5億張。目前公司已經成功中標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的NFC-SIM卡項目。同時,預計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其應用管理服務及衍生產品也將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投資建議:公司同時受益於銀行卡、通信卡的升級,業績增長確定性高。與此同時,公司積極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加強激勵力度,為戰略轉型做準備,未來有望在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和資訊數據安全領域等領域實現突破,我們看好其長期發展前景。預計2014-2016年EPS分別為0.68、0.96、1.25元,維持“買入-A”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20.4元。

風險提示:移動支付進程低於預期;毛利率下滑風險。

中國海誠(行情,問診):整體業績符合預期,總包訂單持續發力

事項:

中國海誠公告2013年年報和2014年1季報業績,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58億元,同比增長10.08%;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9億元,同比增長32.26%;攤薄后基本每股收益0.77元。2013年度,公司完成新簽訂單81.42億元,同比增長35.11%。公司2013年利潤分派預案為:以2013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2.05億股為基數,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7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5540.4萬元,每10股派送紅股1股(含稅),共計派送股票紅利2052萬股,同時,以2013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2.05億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4股,合計轉增股本8208萬股,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實施后公司總股本將增加至3.078億股。2014年1季度公司實現收入13.05億元,同比減少2.56%,實現歸屬凈利潤4171.94萬元,同比增加39.18%,扣非凈利潤同增22.11%,稀釋每股收益0.2元。上半年公司預計歸屬凈利潤同增10%-40%。

簡要評述:

1.13年凈利潤增長,現金流大幅提升,14年1季度凈利潤受非經項目影響較大,收現比同比提升,現金流好轉。公司2013年全年收入同增10.08%,歸屬凈利潤同增32.26%。14年1季度在收入負增長的情況下歸屬凈利潤同增39.18%,主要受轉讓輕亞機電股權產生投資收益以及應收賬款減少造成的資產減值準備減少造成,經我們測算,扣除非經損益及投資收益影響,凈利潤增速7.37%。2013年經營現金流3.96億,同比大增650%,收現比為99.34%,同比略增2.07%。而2014年1季度收現比同增22.09%,為97.01%;經營現金流-4101萬元,比去年同期-1.36億大幅好轉。

2.總包與設計業務平穩增長,咨詢業務大幅增長但毛利率下降明顯。公司13年工程總包業務營業收入43.94億元,同比增長8.89%;設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69億元,同比小幅增長5.27%。全年總包與設計業務毛利率分別降低0.83%和0.26%;咨詢業務實現收入2.68億,同比增加77%,毛利率降低5.87%,為15.68%;監理業務營收負增長,毛利率提升8.18%,但占比下降。從業務結構來看,總包業務占比趨於穩定,按照目前的訂單狀況,預計總包業務的比例會繼續上升,公司向總包服務商的轉型還將進一步深化,對於隨之而來的利潤承壓,總裁嚴曉儉在14年總經理工作會議上強調“提高總包項目盈利能力”,同時公司作為大型國企管理效率仍有提升空間,13年管理費用率下降顯示了公司在這方面的努力。

3.13年全年毛利率小幅增加,全年費用率略微下降,1季度費用率同比增加。公司13年毛利率降低0.52%,為9.16%,仍然是由於總包項目占比的增長,但是可以看到毛利率下滑趨勢放緩,歸屬凈利率為2.77%,同增0.46個百分點;銷售費用率為0.24%,同比基本持平,管理費用率為4.05%,同降0.29%;財務費用率小幅增加。14年1季度費用率同比小幅增加,其中管理費用率增加0.18個百分點。受非經項目影響,歸屬凈利率仍同比提升0.96%。

4.版面環保等新興產業,外延擴張可期待。年報提到除了鞏固傳統強勢下游領域,公司將積極拓展醫藥、環保等新興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公司與新西蘭郎澤合作並參與設計的鋼廠廢氣制乙醇項目產業化前景值得期待,公司有望深入參與,由設計逐漸轉為總包;14年總經理工作會議將“積極推進兼並收購,做好調研分析,爭取有所突破”作為一項具體工作要點提出,預計公司在新興領域的擴張有望通過並購方式推進。

5.盈利預測及估值。公司13年總包訂單增速加快,業績增長確定性提升,14年1季度23億訂單中9億來自越南理文集團總包項目,后續訂單增長是否能夠持續還需拭目以待;股權激勵行權條件具有一定挑戰,管理層持續釋放業績值得期待。我們預計2014-2015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1.0和1.23元,給予14年20-25倍PE,合理價值區間20-25元,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6.主要風險:經濟下滑風險;訂單推遲風險;回款風險。

三鋼閩光(行情,問診):行業低迷致1季度虧損

事件描述

三鋼閩光今日發布 2014 年1 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67 億元,同比下降7.46%;營業成本43.82 億元,同比下降5.4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0.47 億元,去年同期為0.25 億元;1 季度對應EPS 為-0.09 元,2013 年4 季度EPS 為0.13 元。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0.53 億元~-0.40 億元,去年同期虧損0.31 億元;據此,2 季度實現凈利潤-0.06 億元~0.07 億元,去年同期虧損0.56 億元;2 季度對應實現EPS 為-0.01 元~0.01 元。

事件評論

產品結構弱勢,行業快速下滑導致1 季度虧損:1 季度受氣候及春節假期影響,鋼鐵行業需求整體低迷導致鋼價環比下跌,尤其是季節性需求下降更為明顯的長材價格跌幅更大。公司出廠價政策更加弱勢,占產品結構中75%左右的螺紋鋼與線材出廠價在1 季度分別下跌5.31%、5.57%,跌幅均超過行業均值。同時,我們根據集團口徑估算公司1 季度產量環比下降1.06%,不排除公司實際產銷下滑幅度大於估算值的可能性。總體來看,量價齊跌使得公司1 季度收入環比下降15.78%且毛利率環比下降2.59 個百分點至1.89%,直接導致了公司1 季度業績出現虧損:1、行業低迷,公司產品價格跌幅較大;2、不排除庫存周轉因素導致消耗前期高價原料庫存較多。雖然1 季度公司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及資產減值損失環比有所下降,但仍然無法扭轉公司1 季度虧損的局面,其中管理費用降幅較大或源於鐵路延伸費環比減少,資產減值損失環比減少0.13億元主要源於存貨跌價準備環比下降。

同比方面,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同時,毛利率同比下滑2.12 個百分點,公司1季度業績同比明顯下滑並出現虧損。

總體來看,公司品種缺乏明顯優勢的情況下,行業低迷導致公司業績回落。隨著季節性需求回暖供需格局階段性企穩,公司預計2 季度凈利潤環比明顯減虧。

預計公司2014、2015 年EPS 分別0.08 元和0.13 元,維持“謹慎推薦”評級。

中國石化(行情,問診):銷售業務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推進

一季度業績下滑: 2014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410 億元,同比減少7.8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利潤為134.77 億元,同比減少14.88%,每股收益0.121 元。受國際原油價格震盪下行以及上游成本上升的影響,一季度勘探及開發板塊實現經營收益人民幣 132.06 億元,同比下降 18.63%,是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銷售業務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推進:截至2014 年4 月1 日,中國石化已將所屬油品銷售業務板塊資產整體移交給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擁有、管理和控制。2014 年4 月25 日選定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項目的財務顧問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德意志銀行集團、中信證券(行情,問診)股份有限公司、美國銀行集團。預計今年6 月份出臺業務板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

涪陵頁岩氣取得突破:自2013 年9 月15 日涪陵頁岩氣一次點火成功之后,至今年3 月底,已經完成頁岩氣采購3.09 億方,其中完成頁岩氣銷售2.29 億方,增加庫存0.80 億方。在涪陵頁岩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礎上,公司制定了涪陵頁岩氣田百億方產能建設總體目標及一期工程50 億方╱年規劃方案,按照“整體部署、分步實施”的原則,2014 年計劃實施一期工程第一個項目,該項目將新鉆井91口,配套建設頁岩氣集輸等設施,新建產能18 億方╱年。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4 年-2016 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62、0.61、0.65 元,業績保持穩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推進,估值安全,我們維持買入-A 評級,6 個月目標價為6.86 元,相當於2014 年11 倍的動態市盈率。

風險提示:環保風險、安全生產風險、原油外購風險。[NT:PAGE=$]

中炬高新(行情,問診):調味品增長穩健,毛利率顯著提升

調味品行業增長前景廣闊,廚邦產品口碑好,通過區域擴張、產能釋放,未來銷售規模和利潤率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2014-2015年EPS分別為0.37/0.45元,對應PE分別為27/22X,維持“推薦”投資評級。

業績符合快報披露值:公司2014年Q1實現營業收入6.75億,同比增長31.3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79億,同比增長105.65%,扣非后凈利潤增長117.09%。 房產轉讓導致收入增速同比較快:公司一季度收入增長較快主要是美味鮮子公司銷售收入增加以及公司轉讓房產收入所致。按“處置固定資產、無線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收回的現金凈額”,Q1公司本部和中炬森萊轉讓房產收入估算約為4800萬(去年同期很少;按17%的凈利率,利潤約為800萬),據草根調研,推測其中地產銷售收入較少,主要是廠房處置收益。不考慮其他子公司,則調味品業務收入估算在6.27億左右,同比增速約為22%,保持穩健增長。

生產效率提高,毛利率提升:2013年下半年起,隨著中山四期逐漸投產以及公司推動“廚邦智造”改善制造成本,公司單季度毛利率持續提升。此外,公司加快渠道鋪貨,推出純釀系列醬油,提升產品結構。調味品業務銷售額、利潤率等持續提升。2014年Q1毛利率同比提升6.4pct至33.9%,延續了2013年下半年毛利率同比改善的趨勢。

期間費用率有所下降:2014年Q1公司銷售費用提升0.8pct至9.2%,主要是公司加大了渠道深耕力度,以及高階新品純釀系列的推廣,相應的市場費用增加;管理費用率同比下降1pct至7.7%,一是中山四期投產轉固,折舊費用下降,同時公司進行成本控制,效果顯著;財務費用穩定(下降0.1pct)。

未來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間:公司定位於中高階零售渠道,與海天醬油年41%的毛利率相比,公司盈利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一方面隨著陽西基地下半年開始投產,規模效益逐漸發揮;公司方面也將繼續通過工藝革新、產品結構升級、聚焦大品類等方式提升毛利率。

風險提示:食品安全問題等。

上海醫藥(行情,問診):業績低於預期,商業平穩增長

業績符合預期

公司發布2014年一季報: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2.74億元,同比增長8.60%;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5.86億元,同比增長-6.30%,扣非后凈利潤為5.84億元,同比增長0.31%,對應EPS為0.22元,低於我們預期(0.24元)。

發展趨勢

醫藥分銷平穩增長,藥品零售較快增長。醫藥分銷實現收入185.03億元,同比增長8.96%;毛利率為6.30%,較2013年(6.17%)有所提升,主要是純銷業務占比提高所致。藥品零售業務收入為8.04億元,同比增長19.63%,毛利率20.41%。

工業部分重點產品收入略有下滑,營銷改革繼續推進。醫藥工業實現收入28.17億元,同比增長0.29%,毛利率為46.33%,增速疲軟主要是重點產品銷售下滑所致。64個重點產品實現收入16.15億元,同比下降2.65%,占工業收入比重為57.32%,平均毛利率為61.12%。受車間改造、渠道調整、招標未定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重點產品一季度銷售額有所下滑。預計待非經常因素負面影響消除后,2014年重點產品增速會適當恢復,全年過億品種將從2013年的21個提升至25個。營銷改革持續推進,目前正在進行心血管線產品的整合,呈現較好的效果,丹參酮ⅡA一季度增速在20%以上。

兩項費用率下降,經營性現金流承壓。公司積極控制兩項費用,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比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0.31和0.27個百分點。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5.65億元,同比增長-118.98%,主要是醫院賬期拉長所致。

盈利預測調整

我們下調2014年和2015年EPS預期至0.90元和0.99元(下調幅度分別為4%和5%),同比增長分別為7%和10%。

估值與建議

2014年和2015年EPS預期對應P/E分別為14倍和12倍。下調目標價至13.5元(原15元),對應2014年P/E為15倍,維持“審慎推薦”評級。

風險

醫藥商業賬期拉長;工業增速放緩。

華聯股份(行情,問診):業績低於預期,關注后續財務費用控制情況

業績低於預期

華聯股份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10.94億元,同比增長28.94%;凈利潤0.66億元,同比增長24.17%(扣非后同比增長21.04%),EPS0.03元(為便於分析,統一按定增攤薄后的股本),低於我們預期。另外公司公布2014年Q1實現營收3.18億元,同比增長29.77%,實現凈利潤0.07億元,EPS0.0032元,同比增長8.38%,低於預期。

得益於公司門店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輸出管理業務帶來的咨詢管理收入快速增長,公司營收持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2013年租賃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52%,咨詢管理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01%。

毛利率同比下降,財務費用增長較快。Q1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0.82個百分點至51.75%;財務費用因借款增加,Q1增長57.42%,吞噬利潤,后面若能有效控制則對業績有積極貢獻。

發展趨勢

盈利模式優越,目前正處於業績釋放起點。公司店齡結構年輕(已開業的25家購物中心中,開業滿3年的約9家),未來2-3年已開業購物中心將逐漸成熟並貢獻業績;新店快速拓展培育期短,總部集中管理模式下邊際管理費用亦有望進一步降低,業績進入快速增長期;此外,公司投資的綿陽科技城產業基金未來2-3年逐漸退出,亦有望帶來約3億元投資收益。

定增資金到賬,助力公司未來成長。2013年底公司完成約30.8億元定向增發,有助於破解公司業務發展的資金瓶頸,優化財務結構;同時資金實力的增強也為公司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有助於搶占優質店鋪資源,提高市場占有率。

嘗試新的商業開發模式。自有物業的不斷增加,沉淀了公司大量資金,未來公司有望擇機出售部分成熟物業,既分享物業增值帶來的收益,同時也為未來收購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援。

盈利預測調整

略微調整公司2014年業績至0.09元,調整幅度約-7.8%。

估值與建議

審慎推薦。雖然當前市盈率(2014年30.2倍)在板塊內較高,但考慮到公司的稀缺性、高成長性和探索購物中心O2O模式能提升業績增長潛力,值得享有估值溢價。公司每股NAV3.7元,具備堅實的資產價值支撐,因業績下調原因調整目標價至3.1元。

風險:消費持續不景氣、新店培育期延長、財務費用居高不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