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難定位的殘骸:中科院詳解衛星監測浮標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李果

法航447空難調查方利用3個洋流模型反演方式,以及衛星浮標歷史漂流軌跡等多種手段依然空手而歸。最終尋找到黑匣子已是兩年后。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下簡稱“中科院南海所”)3月24日晚間發布了南印度洋3月中旬表層環流場及歷史漂流浮標軌跡,並以此對3月18日被中國“高分一號”衛星觀測到的疑似MH370客機殘骸在3月8日可能出現的位置進行了推測。

中科院南海所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杜岩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洋流變化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要對疑似殘骸的位置進行準確定位非常困難”。

渦流影響位置確定

3月20日澳大利亞海事局(Australian Maritime Safety Authority,簡稱AMSA)稱,一顆衛星在3月16日拍攝的圖片顯示,在澳大利亞以西的印度洋南部海域發現的一塊疑似殘骸長度達24米,所在海域與失聯客機的南部走廊的航道高度吻合。

3月22日中國方面宣佈,“高分一號”衛星在3月18日,距澳大利亞公佈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的南印度洋海域(南緯44度57分,東經90度13分)觀測到疑似漂浮物,長約22米寬約13米。

杜岩認為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衛星所觀測到的馬航MH370客機疑似殘骸,並非同一個,“澳大利亞觀測的疑似殘骸在北偏西,而中國(觀測到的疑似殘骸)在南偏西,由於印度洋的洋流方向為由西向東,因此漂浮物為同一種的可能性不大。”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通過中科院南海所公佈的圖片發現,該研究所有9顆可監測的衛星浮標,其漂流軌跡經過了3月18日中國衛星觀測到的疑似殘骸的經緯度範圍。衛星浮標是通過GPS系統,記錄浮標的運動軌跡,以對一定範圍的海域表層洋流等數據進行觀察的工具。

由於該海域的表面環流呈現自西向東趨勢,在觀察上述衛星浮標的移動軌跡后,中科院南海所最終確認3月18日中國衛星觀測到的疑似殘骸,在3月8日可能出現在3月18日位置以西50-250公里範圍內,而3月26日將可能出現在3月18日位置以東大約70-200公里範圍內。

杜岩表示,印度洋的中尺度渦流是導致難以準確定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印度洋是穩定的自西向東的南極繞極流,但其中存在多個中尺度渦流。中尺度渦流是海洋術語,其形成原因多樣,比如一定範圍內的海流的彎曲度過大,部分海流將有可能與母體海流脫離,形成一個獨立的渦流,形成如颱風那樣,一面旋轉,一面向前運動的局部洋流,其影響範圍在100-200公里之間,會存在幾天甚至幾年,而且遇到特殊地形渦流的移動軌跡將發生變化。

杜岩稱,由於疑似殘骸發現地方,恰好有海底山脈,而且這個地方是南半球的西風帶,缺乏陸地或大山,西風可以毫無阻滯地迅速移動,使氣壓和氣溫迅速變化,容易生風暴,也對渦流軌跡影響較大,因此非常難以對疑似殘骸之前的位置和未來的去向準確定位。[NT:PAGE=$]

殘骸位置確認難度大

一位匿名海洋研究者認為,若上述疑似殘骸最終被確認,則中科院南海所發布的信息有助於確認客機最終的墜海地點,這對於黑匣子位置的確認亦有一定幫助。

但根據法航447客機的搜尋經驗觀察,通過海洋數據來推測客機最終的墜海位置並非易事。

以法航447客機為例,地面控制台在每5分鐘就會收到飛機發回的信息,其中包括飛機的位置、高度、航速和航向等情況下,劃定了飛機墜海的最大飛行半徑大約為40海里(約1.7萬平方公里),但最終找到機體主要殘骸以及打撈出黑匣子,已經是兩年之后的事情。

而MH370失聯前的衛星數據僅為1小時發送一次,且該數據未包含飛機的位置、高度、航速和航向,目前搜救組劃定了南北兩條搜尋走廊,搜尋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里。

而據AMSA的消息稱,澳大利亞海軍20日已經派遣一架皇家空軍C-130大力神號飛機在該區域投下基準標記浮標。這些標記浮標可以通過提供關於水文運動的信息來協助AMSA構建漂移模型。如果對目標物的定位任務時間較長,這些浮標能成為持續的參考標記。

目前對洋流變化的觀察主要通過衛星浮標和衛星微波遙感兩個手段。杜岩解釋稱,衛星浮標軌跡顯示的是海洋表層15米深左右的流動速度,更能代表真實速度。而衛星遙感圖是對海洋上層的平均水流速度的估算,盡管可以觀測到中尺度渦流的軌跡,但是由於海洋上層的範圍更大,因此流速並不准確。

但即使運營上述兩個手段,也僅可以倒推出3月16日疑似殘骸的大致流向,對於疑似殘骸的最終來源確認,還需要搜集該海域的海面風速、風向、太陽短波輻射、海面凈熱通量、降水與蒸發、潮汐、河水通量等數據,以建立更加先進的分析模型。

如在法航447客機主要殘骸和黑匣子的尋找過程中,調查方利用3個洋流模型反演方式,以及衛星浮標歷史漂流軌跡等多種手段,依然空手而歸。最終尋找到法航447客機主要殘骸和黑匣子已是兩年后。

而中科院南海所在昨日(3月24日)亦承認:“漂流物準確的出現位置,需要更高精度的環流場資料的支持。但由於觀測資料的缺乏,目前高精度環流場數據需要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獲得。在該海域,正確的數值模擬結果依賴於對南極繞極流、中尺度渦旋以及次中尺度渦的精確模擬。但同時滿足這三種尺度的模擬和預報,至今仍然非常困難。”(編輯 衣鵬)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