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
根據《商業內幕》周一(4 日)報導,前 Google X 商務長 (CBO)Mo Gawdat 警告,AI 將在未來十年取代大多數知識工作者,包括軟體工程師、CEO 甚至播客主持人。他預測 2027 年將出現「短期黑暗時代」,但也認為 AI 最終可能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四 (31 日) 報導,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數據顯示,美國企業 7 月宣布裁員 6.2 萬人,較去年同期暴增逾一倍,創疫情以來 7 月最高紀錄,科技業因 AI 投資需求領頭削減成本。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二 (29 日) 報導,美國網路安全巨擘 Palo Alto Networks(PANW-US)正洽談收購以色列資安公司 CyberArk Software(CYBR-US),交易規模可能超過 200 億美元,將成為今年科技業最大收購案之一。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四 (24 日) 報導,微軟 (MSFT-US) 執行長納德拉在內部備忘錄承認,2025 年至今已裁員超過 1.5 萬人讓他深感沉重。不過,該公司股價最近首度突破 500 美元,反映投資人對成本控制的肯定。納德拉寫道:「首先,我想談談一直讓我深感沉重的事,也是我知道你們許多人在想的:最近的裁員。
美股雷達
根據《商業內幕》周三 (23 日) 報導,摩根大通 (JPM-US) 指出,今年上半年併購交易金額達 2.2 兆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 27%,創 2022 年來新高。大型交易推動成長,百億美元以上交易年增 57%,10 億美元以上交易增加 72% 創 20 年新高,顯示「夏日淡季」已成過去式。
台股新聞
中華信評今 (7) 日發布「2025 年台灣年中信用展望」報告,第一季科技業帶動經濟成長表現強勁,第二季受惠急單效應,因此,標普將全年 GDP 成長率預測值由 2.4% 上調至 3.3%,新台幣匯率相較去年底呈現升值趨勢,但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及全球因應措施不確定性持續為台灣經濟前景帶來壓力。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三 (2 日) 表示,將再裁撤約 9,000 名員工,影響範圍涵蓋不同團隊、地區與職級,約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不到 4%。此舉發生在該公司 2026 會計年度的第二天,符合微軟歷來在新財年啟動組織重整的慣例。微軟在聲明中表示,公司正推動必要的組織調整,以因應當前充滿變動的市場環境,並協助團隊與公司在未來取得成功。
台灣政經
2024 年台灣全年出口規模達 4732 至 4744 億美元,創下歷年次高,其中與 AI 相關的電子資通訊產品就占了總出口比重的 68%,顯見科技業對台灣總體經濟影響甚鉅。據調查科技業面對缺工問題的評分高達 6.45 分,高居所有產業之冠,目前除經濟部致力於培養 20 萬 AI 人才,與大學合作培養 AI 新秀,國發會也規劃「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攬才,專家則認為應該向下紮根到高中階段,並有公立高中申設「AI 科技專班」。
美股雷達
谷歌 (GOOGL-US) 本周向更多員工發出了買斷協議,這是大型科技公司裁員的最新舉措。這或許不會是最後一次,因為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面臨削減支出的壓力,同時還要投資人工智慧基礎設施。2025 年,科技業將出現大批人才流失。根據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上週發布的報告,截至 5 月底,美國科技業已宣布將在 2025 年裁員近 75,000 人,而 2024 年同期的裁員人數約為 55,000 人。
台股新聞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 5 月歷經暴力升值,令台灣金融市場及對經濟至關重要的出口導向產業感到意外,尤其是高科技產業。中華信評今 (14) 日發布報告指出,台灣強勁的經常帳順差與持續的資本流入顯示,台幣未來幾季可能會在結構上維持強勢,恐導致科技公司利潤率下滑,半導體及零組件公司面臨的外匯風險更高於其他科技業子產業,在出口競爭力轉弱及因應客戶需求下,可能刺激製造業加速轉移至海外。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報導,微軟 (Microsoft) 周二 (13 日) 宣布,將裁撤約 3% 的全球員工,涵蓋各職級、團隊與地區。以該公司去年 6 月底的員工總數約 22.8 萬人計算,這波裁員將影響數千名員工,是繼 2023 年大規模裁撤 1 萬人後,再次啟動大規模人事調整。
科技
近年來,人工智慧 (AI) 飛速發展,其潛力在各行各業引發廣泛討論。然而,最先可能受到 AI 衝擊的,或許正是催生這些技術的科技業本身,特別是軟體工程師這一群體。根據針對超過 25 位科技從業人員的訪談,AI 正在悄然改變技術勞動力市場的結構和招募邏輯。
美股雷達
美股科技股的超級財報周即將登場,蘋果 (AAPL-US)、微軟 (MSFT-US) 等將公布上季業績,在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以亮眼表現揭開序幕之後,各界更加期待,這些重量級科技股能讓美股本周的反彈力道延續,巴隆周刊 (Barron’s) 為投資人指出剖析科技股財報的四大要點。
美股雷達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英特爾 (INTC-US) 擬於本周宣布裁撤超過 20% 人力的計畫,以精簡組織架構並重建工程導向的公司文化。這將是新任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上任以來,首次推動的整頓計畫。這也是繼去年 8 月裁撤約 1.5 萬人力之後,英特爾最新一波人事調整。
美股雷達
規模夠大就有好處;這是關稅風波的早期結論之一。在政府啟動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網路設備、GPU 和伺服器的臨時徵稅豁免後,投資人一度湧入大型科技公司。這實際上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說,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沒事,因為投資人也將該產業視為防禦性投資。與此同時,其他產業和企業仍面臨大規模關稅波動。
雜誌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二○二五年第一季結束,全球科技巨頭已掀起新一波人力調整潮。谷歌雲端服務(Google Cloud)在三月中裁撤數百名員工;亞馬遜雲端服務(AWS)也縮減數個支援單位,裁員人數預估超過五百人;客戶關係管理平台賽富時(Salesforce)也對其商務與行銷雲產品部門進行重整,解雇約七百名員工。
美股雷達
來自 DeepSeek 的熱度絲毫不減。不少美國科技業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Anthropic CEO 呼籲美國加強晶片管制力道;OpenAI 尋求矽谷史上最大 400 億美元單筆融資。網友們則藉助寬鬆的開源許可,製作出以 DeepSeek-R1 替代 OpenAI Operator 的教程,不必支付 200 美元訂費,完全免費。
美股雷達
據《Business Insider》周二 (7 日) 報導,美國科技大廠微軟 (Microsoft)(MSFT-US) 正計劃於全公司範圍內進行裁員,並對表現不佳的員工採取更嚴厲的立場。該報導指出,微軟一名發言人已證實裁員計畫,但並未具體說明裁員的規模。
美股雷達
全球科技業裁員風吹到 2025 年仍未止歇。外傳微軟 (MSFT-US) 將在 1 月 15 日宣布裁員 5%,且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部門。在去年 12 月初就有風聲,談及微軟計劃在 2025 年 1 月裁員 1 萬至 1.5 萬人。裁員通常與公司業務重組、成本削減或策略轉型有關,微軟此次裁員可能就預示著其在某些業務領域的重大調整。
台股新聞
一年一度的點燈熱潮即將來臨!看準點燈是許多台灣人不可或缺的傳統習俗,兆豐銀行關公卡也特別提供威天宮祈福燈 9 折加贈紅利 2 倍送的超值回饋,根據兆豐內部統計,自 112 年發行以來,在廟內各式優惠加持下,點燈捐款及購買結緣品上的刷卡表現可謂「神」乎其技,光是廟內點燈平均單筆刷卡金額就可高達 3,400 元,且持卡人多為科技金融業等高收入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