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國際政經
《路透》周一 (2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本周將共同提出三項對中施壓法案,聚焦於人權、異議人士保護及台灣議題,凸顯在總統川普全力推動美中貿易談判之際,國會仍試圖加大在安全與價值層面的施壓力道。這三項法案由跨黨派議員共同提出,凸顯即便在高度分裂的華府,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仍是少數的兩黨共識。
國際政經
儘管歐盟長期聲稱其貿易政策建立在尊重民主價值、人權保障與社會正義之上,但歐洲央行最新研究指出,過去 25 年來,歐盟實際上的貿易夥伴卻越來越偏向與獨裁國家合作,貿易夥伴的民主程度有所下降。歐洲央行分析師 Claudia Marchini 與 Alexander Popov 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表示,參考聯合國與「民主多元計畫」(Varieties of Democracy)的數據顯示,自 1999 年以來,歐盟進口商品逐漸「向民主程度較低的國家傾斜」,尤其在 2004 年歐盟東擴前的 15 個原始成員國中更為明顯。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大規模移民遣返政策再度取得法律勝利。美國最高法院於週一(24 日)裁定,允許川普政府恢復將移民遣返至非原籍的第三國,且不需給他們陳述可能遭受暴力或傷害的機會。根據《路透》報導,三位自由派大法官對此裁定表示強烈反對。大法官索托瑪約(Sonia Sotomayor)批評這是對法院權力的「粗暴濫用」,並表示法院似乎認為成千上萬人在遙遠地區遭受暴力,比地方法院可能越權更可接受,形容該判決「難以理解,亦不可原諒」。
國際政經
歐洲對外事務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於週五(20 日)表示,初步跡象顯示,以色列可能違反《歐盟 - 以色列聯合協定》(EU-Israel Association Agreement)中有關人權的第 2 條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