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國際政經
自從川普在 5 月初對伊朗發出新的制裁威脅後,美國財政部加大了對伊朗石油相關產業鏈的制裁。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OFAC)2025 年 5 月 8 日宣布,對中國的「茶壺」煉油廠採取第三次制裁行動,並首次針對港口碼頭營運商。此次制裁的主要對象為位於河北省的河北新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因其涉嫌購買伊朗出口的原油。
據《美聯社》周三(7 日)報導,兩名美國官員透露,美國總統川普計劃下周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期間宣布,美國將把「波斯灣」更名為「阿拉伯灣」。阿拉伯國家一直推動更改伊朗南部海岸附近這片水域的地理名稱,伊朗則一直保持與波斯灣的歷史連結。自 16 世紀以來,這裡就被廣泛地稱為波斯灣,但在許多中東國家阿拉伯灣的說法更普遍。
能源
國際油價周五 (4 日) 下挫逾 1%,本周跌幅擴大到超過 7%,在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友 (OPEC+) 決定 6 月產量政策的重要會議之前,投資人明顯轉趨謹慎。能源商品價格布蘭特原油 (Brent) 期貨價格下跌 84 美分或 1.4%,收在每桶 61.29 美元。
美股雷達
據《CNBC》,美國總統川普周四 (1 日) 表示,任何購買伊朗石油或石化產品的國家或個人,都將被禁止與美國進行任何商業往來。受此消息影響,美國西德州原油期貨上漲 1.03 美元,或 1.77%,收在每桶 59.24 美元。布蘭特原油則上漲 1.07 美元,或 1.75%,報每桶 62.13 美元。
國際油市再度瀰漫緊張氛圍。市場普遍預期,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本周日 (5/5) 召開視訊會議時,沙烏地阿拉伯將再次主導聯盟大幅增產,藉此懲戒未遵守減產配額的成員國如哈薩克與伊拉克,並穩固其在聯盟中的主導地位。根據彭博調查,約 60% 交易員與分析師預估,OPEC + 可能在 6 月恢復的產量增幅將再度高於原定的 13.8 萬桶 / 日,甚至可能與 4 月出乎市場意料的 41.1 萬桶 / 日增幅相當。
國際政經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周二(22 日)宣布,伊朗和美國兩國技術團隊的專家級會談推遲至 26 日舉行。巴加埃表示,根據阿曼的提議,並經伊朗和美國代表團同意,原定於 23 日舉行的伊美間接會談框架內的技術會談延至 26 日舉行,兩國代表團團長將出席。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 (17 日) 駁斥《紐約時報》報導指他勸阻以色列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的說法,並稱自己傾向於和平解決問題,但警告伊朗不要想要擁有核武器,並稱美國不會要伊朗的領土或資源。川普在橢圓形辦公室會見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時說:「我不急於這麼做,因為我認為伊朗有機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再有死亡,我樂意看到這一點。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9 日)表示,已設定最後期限,在此之前伊朗必須與美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如果伊朗不放棄核武計畫,以色列可能會帶頭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當記者追問細節時,川普說:「我方還有一點時間,但時間不多了,因為我方不會讓他們(伊朗)擁有核武。
據俄羅斯《衛星社》報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周一(7 日)表示,俄羅斯、中國和伊朗三方周二將在莫斯科磋商伊核問題。她說:「(磋商)將於明天,也就是 4 月 8 日舉行。」此前伊朗外交部稱,俄羅斯、中國和伊朗三方代表將於 4 月 7 日至 8 日在莫斯科磋商伊核問題。
國際政經
根據路透周五 (21 日) 報導,在美國對中國一間獨立煉油廠及其供應伊朗石油的船隻實施新制裁後,中國對伊朗石油的進口在短期內可能會減少,這主要是由於運費上升。然而,交易商認為,買家將尋找規避措施,以確保至少部分伊朗石油繼續流入。美國在本周四對包括位於中國山東省的獨立煉油廠「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以及向這些工廠供應石油的船隻進行了新一輪制裁。
大陸政經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俄羅斯及伊朗周五 (14 日) 在北京成功舉行三方會晤,並發表聯合聲明。此次北京會晤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主持,俄羅斯聯邦外交部副部長裏亞布科夫、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加裏布阿巴迪分別與會。據報導,中俄伊三方在此次北京會晤中,重點就核及解除制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意見交換。
大陸政經
中國、俄羅斯與伊朗周五 (14 日) 上午在北京舉行了伊朗核問題會晤,旨在就伊朗核問題及其他共同關心的議題交換意見。此次會晤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主持,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伊朗副外長加里布阿巴迪均出席了本次北京會晤。據中國央視報導,本次三方會晤聚焦於複雜的伊朗核問題,並探討了其他共同關切的事項。
國際政經
彭博周二 (4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俄羅斯同意協助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與伊朗就包括伊朗核計畫及其支持區域反美代理人等問題進行溝通。川普於 2 月的電話會議中向俄羅斯總統普丁表達這一需求,隨後美國政府高層也在沙烏地阿拉伯與俄方官員進行討論。
國際政經
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五 (14 日) 接受福斯財經新聞網 (FOX Business) 訪問時表示,川普政府目標是將伊朗的石油出口量降至當前水準的不到 10%,並重啟對伊朗核計劃的「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政策。
國際政經
國際油價周四 (6 日) 出現波動,美國總統川普重申要推動降低原油價格的承諾,與他推動加強伊朗制裁的政策發生衝突。西德州原油期貨 (WTI) 價格一度漲幅達 1.2%,突破每桶 71 美元,隨後在短短一小時內回落,隨著美國財政部對協助伊朗向中國運送原油的國際網絡實施制裁,油價又迅速反彈。
能源
花旗 (Citi)(C-US) 周三 (22 日) 調高對 2025 年油價的預測,指出由於圍繞俄羅斯與伊朗的地緣政治風險,油價可能上漲,但預估下半年油價將逐步回落。花旗在報告中指出,油市可能會受到伊朗與俄烏衝突的長期地緣政治風險影響,這可能會消除 2025 年油市的過剩。
國際政經
據俄羅斯《衛星社》報導,克里姆林宮周一(13 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將於 1 月 17 日與來訪的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舉行會談,雙方將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克里姆林宮在一份聲明中說:「會談結束後,普京和佩澤希齊揚將簽署《俄羅斯與伊朗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並向媒體發表聲明。
美股雷達
由於疫情後需求復甦停滯、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以及美國和其他非 OPEC 產油國向世界各地注入更多原油,2024 年國際油價下跌約 3%,連續第二年下滑。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能源商品價格如下:1 月交割的 Brent 原油期貨價格上漲 0.65 美元,跌幅 0.88%,報每桶 74.64 美元。
國際政經
最新研究顯示,俄羅斯、伊朗和中國過去十年軍事預算平均增加 50%,光是俄國去年就在國防上花費 1090 億美元,幾乎佔俄羅斯 GDP 的 6%。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自 2014 年以來,俄羅斯、伊朗和中國的軍費開支分別增加 34%、57% 和 60%,總共花費 3180 億美元,英國同期的國防支出僅 350 億美元。
國際政經
12 天,敘利亞山河變色。反抗軍兵鋒所指,政府軍望風而逃。看似強大的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短短幾天內,就土崩瓦解。首都大馬士革,不戰而降。總統阿塞德,最終流亡俄羅斯。一個國家閃電垮掉,全世界看得目瞪口呆,也讓人多少有些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