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
美股雷達
儘管美國政府出手支持英特爾 (INTC-US) 的晶片產業發展,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英特爾的轉型之路仍漫長,政府入股雖能提供資金,但不保證立即改善公司整體表現。美國政府上週與英特爾 (INTC-US) 簽署一項罕見的資金換股權協議,計畫將原本特殊專款的 89 億美元補助款轉換為英特爾股權。
美股雷達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政府與英特爾 (INTC-US) 達成的合作協議不僅涉及股份收購,可能還包含多項政策支持,包括尋找合作夥伴,以推動英特爾先進晶片製程在美國落地,強化國內晶片產業競爭力。外界猜測,川普政府將協助英特爾尋找合作夥伴,推動包括 18A 在內的先進製程在美國生產。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週五(22 日)宣布,將向晶片製造商英特爾 (INTC-US) 注資近 90 億美元,以換取其 9.9% 的股權。然而,分析師指出,這筆資金可能不足以讓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蓬勃發展。根據《路透》報導,分析師認為,英特爾真正需要的是其所謂的尖端 14A 製造工藝的外部客戶,但這在短期內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美股雷達
《Tom"s Hardware》20 日報導,輝達近期調降歐洲市場部分 RTX 50 系列 Founders Edition 顯示卡的建議售價 (MSRP),其中高階款 RTX5090、RTX5080 及 RTX5070 降幅接近 10%,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弱使進口成本下降。
美股雷達
《CNBC》周三 (20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C-US) 正與其他大型投資人洽談,以折價換取股權注資。這一舉動被視為延續日前軟銀 (SoftBank) 投資 20 億美元的後續動作,反映出英特爾在轉型過程中急需資金支持。
美股雷達
富國銀行最新報告指出,軟銀 (SFTBF-US)對英特爾 (INTC-US)投資 20 億美元,不僅強化與英特爾的戰略合作關係,還被視為 Arm Holdings (ARM-US)加速推進自研人工智慧 (AI) 晶片計劃的重要支撐。此舉將為 Arm 提供額外代工選擇,有助於提升未來高效能晶片的產能彈性。
台股新聞
根據《彭博》周四 (7 日) 報導,台積電 (2330-TW)(TSM-US) 技術外洩案持續發酵,牽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神經。台灣檢方逮捕六名涉嫌竊取商業機密人士,其中一人竟為日本晶片設備大廠東京威力科創 (Tokyo Electron) 的台北分公司前員工,引發外界對日企涉案的高度關注。
美股雷達
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週一(28 日)證實,已與南韓科技龍頭三星達成合作協議,將向三星採購晶片。這項合作或有望提振三星過去幾年持續虧損的晶圓代工業務。根據《路透》報導,三星早在上週六(26 日)即宣布,與一家全球知名企業簽署了一項總額高達 22.8 兆韓元(165 億美元)的長期晶片供應合約,合作將持續至 2033 年底。
美股雷達
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 (INTC-US) 週五(25 日)股價暴跌 8%,主因是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警告,若無法取得關鍵大客戶訂單,公司將不排除退出晶圓代工業務,這項潛在策略震撼市場,也反映英特爾正面臨空前壓力。此舉為陳立武推動企業重整的關鍵措施之一。
台股新聞
杏輝 (1734-TW) 今 (25) 日指出,隨著代理品項以及代工項目持續成長,加上海外客戶陸續訪廠洽談,其中,與日本藥廠完成多項跨國合作協議簽署,最快年底開始貢獻,多引擎挹注下半年營收,營運審慎樂觀。 杏輝說明,與日本客戶的合作都是新產品,新增代理品項與代工項目。
美股雷達
英特爾周四 (24 日) 公佈第二季營收超出華爾街預期,但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宣布大幅削減晶片工廠建設,減記對獲利造成衝擊。英特爾 (INTC-US) 交易時間收低 3.66%,盤後續挫約 4%,每股報 21.72 美元。Q3 財測關鍵預期 vs 分析師預期營收:131 億美元 (預期中值) vs. 126.5 億美元 EPS:損益打平 vs. 4 美分Q2 (6/28 止) 財報關鍵數據 vs. 分析師預期 (LSEG 查訪數據)EPS:調整後每股虧損 10 美分 vs. 每股獲利 1 美分營收:128.6 億美元 vs. 119.2 億美元英特爾公佈第二季淨虧損 29 億美元,合每股虧損 67 美分,去年同期淨虧損 16.1 億美元,合每股虧損 38 美分。
歐亞股
《路透》周一 (7 日) 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日產汽車 (Nissan) 正與台灣鴻海 (富士康 / Foxconn)(2317-TW) 協商,考慮開放旗下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大型工廠「追浜廠」(Oppama) 供鴻海生產電動車,藉此避免該廠關閉。
科技
隨著 1.4 奈米晶圓代工競賽進入關鍵階段,台積電 (2330-TW) 、英特爾 (INTC-US) 與三星三大晶圓巨頭正展開不同戰略布局。台積電穩步推進 1.4 奈米製程,預計 2028 年量產;英特爾則將重心從 18A 轉向 14A,調整戰略搶市;而三星則因財務壓力宣布延後 1.4 奈米量產至 2029 年,各家企業選擇揭示晶圓代工格局正在重塑。
美股雷達
據《MarketWatch》,在有報導稱英特爾 (Intel)(INTC-US) 可能不再對外部晶圓代工客戶提供其耗資數十億美元開發的製程技術後,英特爾股價周三 (2 日) 重挫逾 4%。《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表示,該公司先進製程 18A 未能成功吸引新客戶,因此可能停止對外提供此項技術。
美股雷達
根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 (INTC-US) 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正考慮對代工業務進行重大改革,以吸引大型客戶。此策略若實施,將可能與前任執行長的規劃背道而馳,帶來高昂代價。《路透》報導指出,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實施,英特爾所謂的「代工」業務的新策略將不再向外部客戶推銷公司長期開發的某些晶片製造技術,包括 18A 及其變體 18A-P。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四 (26 日) 報導,川普集團 (Trump Organization) 推出的新款金色智慧型手機 T1,原先宣稱為「美國製造」,但目前官網已悄悄移除相關字眼,僅保留模糊措辭如「美國驕傲設計」。外界質疑,在 499 美元的售價下,要在美國本土量產智慧手機難度極高,T1 實際產地恐仍在中國。
台股新聞
羽絨衣代工廠廣越 (4438-TW) 今 (17) 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吳朝筆表示,約旦因為銷美稅率相對較低,今年以來訂單增幅達 4-5 成,第四季也有新客戶加入投產,挹注營運動能。吳朝筆表示,約旦過往輸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國都是零關稅,雖然此次美國宣告的對等關稅雖提升至 20%,但仍低於越南、印尼等地,因此客戶對約旦廠需求大增。
台股新聞
裕隆 (2201-TW) 今 (27) 日召開股東常會,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親自主持指出,未來環境仍充滿挑戰,會持續強化企業競爭力,為股東創造更大效益,看好新店裕隆城商場將挹注更多獲利動能,而明年也將開始供應日本三菱汽車外銷代工訂單。嚴陳莉蓮表示,去年裕隆汽車營收 259 億元,每股純益 (EPS)3.78 元,即使面對產業環境的挑戰,仍努力維持穩定的營運績效。
美股雷達
據《路透》報導,英特爾 (Intel)(INTC-US) 財務長 David Zinsner 周二 (13 日) 表示,目前選擇使用英特爾即將推出的製程技術的外部客戶數量仍不多,預計生產的處理器數量「並不顯著」。Zinsner 在波士頓舉行的摩根大通全球科技、媒體與通訊大會 (J.P. Morgan's Global Technology,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上指出,目前以英特爾新的製程技術為外部客戶生產的晶片「承諾訂單量」仍很有限。
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C-US) 新任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上任後,市場高度關注其是否將大幅調整公司發展方向。不過,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 (Dave Zinsner) 近日在摩根大通 (JPM-US) 科技會議上明確表示,陳立武將專注於提升現有戰略的執行力,而非進行大規模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