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
歐亞股
瑞典卡車製造商 Volvo 集團周五 (17 日) 公布第三季財報,調整後的營業利潤大致符合市場預期,然而,受到北美和南美洲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公司的整體業績承受了壓力。Volvo 總部設於哥德堡,業務範圍除了卡車外,還包括建築設備和發動機的製造。
國際政經
近日,麥肯錫發布《2025 全球材料展望》,為全球礦業提供了一份重量級成績單:儘管 2024 年全球金屬與採礦業營收下滑 6%,整體仍實現 7000 億美元利潤,創近二十年來最強勁表現之一。然而,亮眼業績背後挑戰依舊存在。礦石品位下降、開採條件複雜、環保與勞工標準日益嚴格,均推高生產成本並擠壓利潤。
美股雷達
甲骨文 (ORCL-US) 靠租賃輝達 (Nvidia)(NVDA-US) 繪圖處理器 (GPU) 的雲端業務傳出利潤微薄,令投資人對其在人工智慧 (AI) 熱潮下的獲利能力心生疑慮,股價應聲下挫,對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周二 (7 日) 出面反駁,他表示,新技術一開始或許賺不到錢,但最終將能從整個系統的生命周期賺到「豐厚的利潤」。
科技
中國科技巨頭華為近日發布上半年財報,在營收、研發投入等關鍵指標上持續維持穩健成長,但上半年淨利卻年減 32%,為 371.95 億元 (人民幣,下同),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與討論。事實上,這並非華為淨利首次出現下滑。去年,該公司淨利年減幅度亦達 28%。
大陸政經
中國華為投資控股公司周五(29 日)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網站發布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人民幣 4,270.39 億元,較一年前增長 3.95%,研發投入為 969.50 億元,增長 9.04%,佔營收的比例為 22.7%。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華為的淨利潤為 371.95 億元,較去年同期衰減 32%。
A股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三(27 日)收盤同步走低,中國 1~7 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人民幣(下同)4.02035 兆元,較一年前下降 1.7%。滬指周三收盤跌 1.76% 報 3,800.35 點,深證成指跌 1.43% 報 12,295.07 點,創業板指跌 0.69% 報 2,723.20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3.1984 兆元。
大陸政經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27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7 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人民幣(下同)4.02035 兆元,較一年前下降 1.7%。國家統計局表示,1~7 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為 1.28234 兆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7.5%;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 2.97425 兆元,下降 2.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利潤總額 1.02167 兆元,增長 1.8%;私營企業利潤總額 1.11837 兆元,成長 1.8%。
港股
香港上市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 (09992-HK) 執行長王寧週三(20 日)表示,公司有望在 2025 年達成 200 億人民幣收入(約 27.8 億美元)目標,而今年的 300 億人民幣收入(約 41.8 億美元)目標也「應該相當容易達成」。
港股
小米 (01810-HK) 最新發布的第二季財報成績堪稱驚艷,幾乎每項數據都刷新歷史紀錄,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營收達 1160 億元 (人民幣,下同),調整後淨利 108 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但如此亮眼的業績並未激勵今(20) 日早盤股價有所上漲,開低後持續在平盤震盪表現。
A股
近年來,產能過剩、激烈競爭與通緊困局相互交織,持續壓抑中國企業獲利,投資人對部分產業「無利成長」的擔憂不斷加劇。數據顯示,中國上市公司過去 10 年獲利成長 74%,雖跟實質 GDP 成長 76% 基本同步,但大幅落後於 106% 的名目 GDP 跟 115% 營收增幅。
美股雷達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AI 推理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門可以精確計算且回報豐厚的生意。報告對標準的「AI 推理工廠」進行建模,發現無論是輝達 (NVDA-US) 、Google(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還是華為的晶片,都能取得可觀利潤,平均毛利率超過 50%。
隨著美國財報季展開,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對企業營運的影響正逐步浮現。本週,包括開拓重工 (Caterpillar)、麥當勞、萬豪在內的跨行業龍頭企業紛紛表示,貿易因素正在推升原料成本並抑制需求,對企業獲利帶來明顯壓力。多數市場機構認為,關稅衝擊可能才剛開始顯現,市場短期內面臨一定調整壓力。
大陸政經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日(27 日)公布數據顯示,儘管第二季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中國工業企業 6 月份利潤仍持續下滑,反映出在國內需求疲弱與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未解的背景下,生產者通縮壓力對企業利潤空間造成衝擊。根據《路透》報導,統計局資料顯示,中國工業企業 6 月份的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 4.3%,延續 5 月份 9.1% 的跌幅;而今年上半年累計利潤則較去年同期減少 1.8%,相較於 1 至 5 月期間的 1.1% 跌幅進一步擴大。
美股雷達
人工智慧 (AI) 熱潮捲土重來,投資人紛紛買進大型科技股,但貝萊德 (BlackRock) 的分析師指出,軟體股將是下一個真正蓬勃發展的領域。貝萊德全球技術團隊基本面股票主管 Tony Kim 表示,AI 發展下一個重要階段,將是軟體產業使用案例的爆炸性成長。
大陸政經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27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5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 1.1%。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1~5 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為人民幣 8,709.5 億元,較一年前下降 7.4%;股份制企業 2.01707 兆元,下降 1.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 6,856.8 億元,增長 0.3%;私營企業 7,592.5 億元,增長 3.4%。
美股雷達
美國 5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升幅溫和,顯示企業正自行吸收部分關稅成本,並未大幅轉嫁給消費者;與此同時,就業市場轉弱跡象與通膨趨緩也強化市場對聯準會(Fed)9 月啟動降息的預期。最新數據與市場反應,為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與貨幣決策帶來重要交會點。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二(27 日)收盤同步走低,隨著一攬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續落地見效,工業企業有力有效應對外部挑戰,利潤增速加快,但市場並未領情。滬指周二收盤跌 0.18% 報 3,340.69 點,深證成指跌 0.61% 報 10,029.11 點,創業板指跌 0.68% 報 1,991.64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0243 兆元。
大陸政經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27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 4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人民幣(下同)2.1170 兆元,較一年前增長 1.4%。今年 1—4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為 7,022.8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4.4%;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 1.5596 兆元,增長 1.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利潤總額 5,429.2 億元,成長 2.5%;私營企業利潤總額 5,706.8 億元,增加 4.3%。
A股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四(27 日)收盤同步走高,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1~2 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繼續改善,利潤降幅縮小。上證指數周四收報 3,373.75 點,漲 0.15%。深證成指收報 10,668.10 點,漲 0.23%。
大陸政經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27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人民幣 9,109.9 億元,年降 0.3%。今年 1~2 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 3,487.7 億元,年增 2.1%;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 6,739.2 億元,下降 2.0%;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利潤總額 2,304.6 億元,增長 4.9%;私營企業利潤總額 2,209.9 億元,下滑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