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和碩





    2025-10-17
  •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積極搶進伺服器市場,近日於 2025 OCP 全球峰會中,展示輝達新一代 NVIDIA GB300 NVL72,並指出該系統已陸續出貨,整體伺服器展望正向,維持季對季成長趨勢,激勵和碩今 (17) 日漲逾半根停板。 和碩今天早盤以 72.4 元開高走高,盤中最高漲至 77.6 元,漲幅超過 7%,截至 10 點 10 分,股價暫報 75.8 元,漲逾半根停板,一舉站回季線,成交爆量超過 1.5 萬張。






  • 2025-10-15
  • 台股新聞

    中國商務部近日宣布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引起市場關注與討論。對此,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今 (15) 日指出,雖然稀土管制對台灣整體經濟非常間接,但若上升至政治或國安問題,可能誘導某些國家重新開採稀土。 童子賢表示,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經濟繁榮與全球化合作順暢有關,但近年全球合作逐漸出現裂痕,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報告,預期全球化不順暢恐怕使經濟成長的幅度下滑。






  • 2025-10-14
  •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參與 2025 OCP 全球高峰會,攜手合作夥伴輝達 (NVDA-US)、AMD(AMD-US),展示先進 OCP 解決方案,聚焦新一代 AI、HPC 與專業視覺運算工作負載的完整產品組合。 和碩展示輝達 NVIDIA GB300 NVL72、NVIDIA HGX B300 及 NVIDIA RTX PRO。






  • 2025-10-12
  • 台股新聞

    電子五哥廣達 (2382-TW)、緯創 (3231-TW)、英業達 (2356-TW)、仁寶 (2324-TW) 及和碩 (4938-TW) 皆公布最新營收,其中,廣達、緯創及英業達受惠 AI 伺服器帶旺,9 月、第三季及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皆創歷史同期新高紀錄,且皆第四季 AI 伺服器展望正向。






  • 2025-10-09
  •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受惠蘋果 (AAPL-US)iPhone 17 系列上市,帶動出貨表現,加上通訊產品 9 月出貨同樣有好表現,今 (9) 日公告 9 月營收 1149.09 億元,年月雙成長,且月增超過 7 成,重回千億元關卡。 和碩 9 月營收 1149.09 億元,月增 74.52%,年增 5.17%;第三季營收 2578.56 億元,季減 3.55%,年減 12.36%;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 7976.25 億元,年減 0.09%。






  • 2025-10-08
  • 台股新聞

    行政院今年 6 月宣布「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台南市政府積極串聯產學研資源,與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 (TSSA) 及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共同合作,今 (8) 日舉行「智慧機器人應用 SIG (Special Interest Group) 成立記者會暨論壇」,目前聯盟成員已經超過 50 家。






  • 2025-10-02
  • 台股新聞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團赴美進行第五輪實體諮商,指出美國有意協助台灣廠商在美國建立「台灣模式」的類科技園區。對此,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今 (2) 日指出,這項計劃的可行性取決於能否提供良好的配套措施。 鄭麗君表示,政府推出「台灣模式」協助企業赴美投資,其中,將爭取在美國打造高科技供應鏈聚落,並積極向美方爭取提供土地、水電等基礎設施,以及簽證、法規上的支持,以協助台灣產業在美國建立完整的供應鏈生態。






  •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今 (2) 日出席余紀忠基金會舉辦的大師論壇,會前接受媒體訪問,談到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到的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構想,童子賢說「如果五五分對台灣的競爭力不利,我持反對意見。」 童子賢指出,台灣的晶片產業競爭力,是經過幾十年來正確的策略,加上無數人才、大量資金,最後靠台積電 (2330-TW) 內部的工作人員及管理階層貢獻,換言之,在人才、資金、策略及努力都到位,經過很多年才累積到這樣的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認為要做到台美晶片「五五分」不可能達成。






  • 2025-09-18
  • 台股新聞

    根據外媒報導,蘋果 (AAPL-US) 正與供應商討論,可能在台灣設置折疊機的測試產線。對此,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表示,不便對個別產品與客戶進行評論,也不清楚相關計劃,但若真的在台灣建立測試產線,證明台灣是風水寶地。 童子賢指出,折疊機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但也存在一定挑戰,包括螢幕連接與觸控模組整合的機構問題。






  • 2025-09-10
  •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今 (10) 日公告 8 月營收 658.44 億元,年月雙衰退,並下探 54 個月以來新低。不過和碩指出,由於第三季為傳統旺季,預期第三季消費性產品營收季對季將成長。 和碩 8 月營收 658.44 億元,月減 14.6%,年減 25.55%;累計今年前 8 月營收 6827.16 億元,年減 0.92%。






  • 2025-09-08
  • 台股新聞

    電子五哥包括廣達 (2382-TW)、緯創 (3231-TW)、英業達 (2356-TW)、和碩 (4938-TW) 與仁寶 (2324-TW) 身為全球供應鏈夥伴,近年積極投入減碳,根據 DIGITIMES 分析,電子五哥使用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其中,緯創 2024 年再生能源使用率突破 6 成,位居第一。






  • 2025-09-01
  •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今 (1) 日出席第 12 屆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交接典禮,會前接受媒體訪問,被問及蘋果 (AAPL-US) 即將發表新一代 iPhone 17 系列,童子賢表示,不方便評論單一客戶,不過觀察 7、8 月的零組件庫存狀況良好,認為下半年拉貨動能將延續。






  • 台灣房市

    美國關稅政策持續影響全球貿易市場,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觀察,因應金融局勢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資產活化題材發酵,不少大廠陸續處分閒置廠房、調整資產配置結構;也有企業把握市場時機,彎道加速布局不動產,推升今年工業地產交易額突破 500 億元大關,台達電 7 月時以 69.5 億元買進土地坪數約 3.5 萬坪的泰豐輪胎觀音廠,是今年成交總價最高的工業地產交易。






  • 2025-08-22
  • 專家觀點

    大盤 8/21 止跌上漲,不過 8/20 暴跌 700 點,我仍認為是慣性改變。我並沒看壞大盤,也沒看壞 AI 前景,我只是認為,8/20 的下殺會帶出一段,比較大的修正。而過去 4 個月來,幾天就創新高的戲碼,這次不會那麼快看到。聯準會主席鮑爾在接下來央行年會,仍可能會放鷹,若談話偏鷹,就會澆熄市場降息預期,股市周一會先跌,不過這個跌非關 AI 基本面。






  • 2025-08-20
  • 台股新聞

    由台灣民團發起的 726 大罷免失敗後,外界及執政、執政黨內外都有呼聲要求內閣改組,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建議總統賴清德找和碩 (4938-TW) 電子董事長童子賢來組閣。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今 (20) 日指出,他認為只要是重視經濟發展、有利於發展遠景都會贊同,但他個人建議,未來不論是局部或全面內閣改組,盼能以經濟內閣為主,朝向經濟重點來進行思考。






  • 2025-08-15
  • 台灣政經

    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今 (15) 日出席「核三延役」公投第五場電視政見發表會,並擔任正方代表,會前接受媒體訪問說「核能不難,理性科學而已」,認為不能將核能神化,但也不能將其妖魔化,應視為一種人類文明的工具。 「核三延役」公投第五場電視政見發表會今天登場,由童子賢以及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壓軸對決,童子賢為正方代表,莊瑞雄則為反方代表。






  • 專家觀點

    台股現在日均量已經放大到 4000 億以上,甚至 8/13 來到 5700 億,大盤從 4/9 的 1 萬 7 千點漲到現在 2 萬 4 千多點,漲超過 7 千點,但融資只增加 2 百億,漲幅非常懸殊。大盤 4/9 到現在漲幅 40%,融資只有 8.5% 左右。






  • 2025-08-14
  •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第二季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夾擊,包含匯率波動、產品組合以及新產品事業產生一次性費用影響,第二季稅後純益 2.87 億元,年減超過 9 成,每股純益 0.11 元,下探 13 年單季新低,和碩今 (14) 日股價跌幅沈重,跌逾半根停板。






  • 2025-08-13
  •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今 (13) 日公告最新財報,第二季受到匯率波動、產品組合,以及新產品事業產生一次性費用影響,拖累財務表現,稅後純益 2.87 億元,季對季、年對年皆衰退逾 9 成,每股純益 0.11 元,每股純益創 13 年來單季新低。






  • 2025-08-08
  •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今 (8) 日公告 7 月營收 771.03 億元,年月雙衰退,其中較去年同期衰退 2 成。和碩管理層提到,主要受到消費性電子產品表現相對疲軟,導致 7 月營收呈現年減,不過隨著時序進到第三季傳統旺季,預期消費性產品將逐步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