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
台股新聞
隨著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攀升,市場焦點正由電動化轉向智能化,帶動高階零組件如連接器與功率元件需求擴張,此波轉型不僅改變汽車產業競爭態勢,也為台系供應鏈帶來嶄新成長機會。〈中國車市邁向智能化階段 成長動能續強〉根據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前七個月,中國乘用車產銷年增約 13%,新能源車產銷更年增逾 38%,7 月汽車出口成長 23%、新能源車出口達 120%,出口壓力明顯減輕,在需求推動下,市場核心競爭力正由電動化轉向智能化,消費者在購車時對自動駕駛、車聯網與智能座艙等功能的重視程度已僅次於價格因素,此趨勢亦促使中國自主品牌透過高性價比與快速推新,強化市佔率並推升整體供應鏈國產化進程。
A股港股
中國新能源車企零跑汽車 18 日晚間公布其 2025 年上半年財報,展現出遠超市場預期的強勁表現。報告顯示,公司首次實現半年度淨利潤轉正,成為繼理想汽車之後,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第二家達成此里程碑的車企。零跑汽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高達 242.5 億人民幣,同比激增 174%,創下歷史新高。
港股
零跑汽車 (Leapmotor)(09863-HK) 曾是中國電動車產業的邊緣企業,但今年其銷售額和股價漲幅均超過所有新創競爭對手,分析師表示,該公司未來還將取得更大進步。這家汽車製造商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自今年 1 月以來已上漲一倍,超過了同業小鵬汽車和小米集團,並且較去年 8 月的低點飆升了 200% 以上。
歐亞股
中國汽車銷量成長放緩,7 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年增率從 6 月的 18% 驟降至 6.3%,達 180 萬輛。《華爾街日報》周五 (8 日) 指出,這反映出北京遏制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價格戰的努力開始見效,車商減少促銷活動,消費者轉為觀望。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協會 (CPCA) 公布的數據顯示,7 月乘用車零售銷量達 180 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 6.3%,增幅遠低於 6 月的 18%。
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豪華汽車品牌,賓士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其 2025 年第二季財報,集團淨利潤同比暴跌近 69%,銷量亦持續下滑,尤其在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跌幅高達 14%。面對「量價雙殺」的嚴峻局面,賓士雖採取降價、縮減經銷商網絡等措施艱難自救,但轉型成效尚未顯現,凸顯其在產業轉型期的系統性壓力。
A股
曾經在中國汽車市場叱吒風雲的德國三大豪華汽車品牌——賓士(Benz)、寶馬(BMW)、奧迪(Audi),簡稱「BBA」,在 2025 年上半年交出的業績報告顯示,它們在中國市場的「神壇」地位儼然已跌落。與此同時,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異軍突起,以技術創新和消費者體驗為核心,正在重塑豪華車市場的格局。
歐亞股
豐田汽車的電池開發和製造子公司 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宣布,將在中國遼寧省大連市興建一座新的電池廠房,總投資額高達 37 億元人民幣,專門用於生產純電動車(EV)的車用電池。這不僅是 PPES 在中國的第四座工廠,更是其在中國首個專注於純電動車電池生產的基地,代表著豐田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戰略性轉折。
台股新聞
汽車零組件廠精確 (3162-TW) 公布 6 月營收為 5.66 億元,月減 11.44%,年增 58.82%,為去年 11 月以來相對低點,仍創下同期新高紀錄,精確表示,即將進入傳統旺季,再加上近期精確塞爾維亞廠接獲英國電動車新勢力 Forseven 10 年人民幣 3.7 億元新訂單,短中長線成長動能均無虞。
國際政經
《華爾街日報》周二 (8 日) 報導,中國乘用車市場資深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於 7 月 4 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Megabill) 不僅傾向傳統汽油車,還可能在全球市場意外助長中國電動車品牌的海外拓展。中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周二表示,該法案終止美國國內的電動車補貼,有利於中國品牌在海外擴張。
A股
最近幾年,中國汽車產業迎來爆發性成長,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以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焦點,但鮮有人知的是,另一家中國車廠奇瑞正以更低調的姿態在海外市場「悶聲發大財」,不僅穩坐中國汽車出口銷售冠軍,更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刻下鮮明印記。
港股
香港股市周二 (24 日) 強勁反彈,恒生指數終場大漲,成功重回兩萬四點關口,成交額顯著放大,顯示市場風險偏好回暖。截至收盤,恒生指數勁揚 2.06%,報 24177.07 點,創逾三個月新高。恒生科技指數收漲 2.1%,報 5297 點。國企指數收漲 1.9%。
A股港股
小米 YU7 豪華高性能 SUV 將於 6 月 26 日發表,全系標配超長續航與先進智駕技術,價格預計 30 萬人民幣起。小米創辦人兼董事長雷軍於 6 月 23 日正式宣布,眾所期待的小米首款 SUV 車型 YU7 將於 6 月 26 日晚間 7 點正式亮相。
台股新聞
智伸科 (4551-TW) 今 (18) 日召開股東常會表示,對今年營運成長具信心,並強調「今年是重要的蛻變年」,不僅汽車事業轉向電動車、醫療事業迎來明顯復甦,半導體事業則開啟全新成長曲線。智伸科表示,以目前在手訂單觀察,旗下汽車事業部出貨主力已由傳統車款轉向電動車、氫能源車和油電混合車等新能源車型等關鍵零組件,包括空氣懸吊系統、One-box 煞車系統等技術門檻高的模組,展現轉型成果。
台股新聞
車用零組件大廠精確 (3162-TW) 今 (11) 日召開股東常會並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 0.5 元,為近 7 年以來首次配發股利,精確表示,目前在手接單金額超過人民幣 30 億元(約新台幣 124 億元),這些訂單將在未來 5 年內陸續交貨,營收動能無虞。
美股雷達
中國 2025 年新能源車「下鄉」活動即將開啟,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通知,展開 2025 年新能源車「下鄉」活動,「下鄉」車型目錄涵蓋 124 款車型,包括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外資品牌,涵蓋乘用車和小型商用車,且特斯拉 (TSLA-US) 首次進入「下鄉」車型目錄。
A股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三(4 日)收盤同步走高,利多是中國五部門展開 2025 年新能源車下鄉活動。滬指周三漲 0.42% 報 3,376.2 點,深證成指漲 0.87% 報 10,144.58 點,創業板指漲 1.11% 報 2,024.93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1776 兆元。
A股
中國電動車價格戰越殺越兇,工信部表示將加大汽車行業「內捲式」競爭整治力度,採取必要的監管措施。官媒《人民日報》評論,「價格戰」興奮劑絕不能打。中國汽協日前點名「某車企」率先發動大幅降價活動,引發新一輪「價格戰」恐慌,要求所有企業嚴格遵從公平競爭原則,依法依規進行經營活動。
A股港股
在「2025 汽車極端環境測試技術研討會」上,中國國家高寒機動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正式發布了《2024-2025 新能源汽車寒區質量報告》。這是中國首個聚焦新能源汽車在寒區環境下質量的專項研究報告,並宣布將展開「寒區專項測試」,旨在建立科學完備的測試標準體系。
台股新聞
汽車零組件大廠廣華 - KY(1338-TW) 今 (23) 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余澤民表示,去年即便營運虧損,考量公司資本公積充沛且財務體質健全,仍秉持現金配息政策,自保留盈餘配發每股現金股利 0.75 元,並獲股東會通過,展望後市,將加強拓展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銷售份額,有助獲利動能。
台股新聞
裕日車 (2227-TW) 今 (21) 日召開法說會時直指,今年國內車市下滑,年減約 11.4%,關稅議題使購車意願趨緩,而中國轉投資事業中,東風日產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市場反應優於預期,但當地市場競爭激烈,後續仍有待觀望。受到部分法規調整影響,裕日車停售的車型有 JUKE、LEAF、ALTIMA 和 Q50,裕日車指出,持續推出特仕車及新年式車款、提升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