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型ETF
雜誌
想靠槓桿翻身?別只顧放大報酬,卻忽略風險加乘。財經 KOL 吳宜勲和勳仔提醒,小資族除了運用工具,更應掌握現金流、做好資產配置和紀律操作,才能讓槓桿變助力而非壓力。撰文:李亞珊多數人聽到槓桿會直覺想到「高風險」、「投機」,經營 FB 粉專「打造屬於自己的 ETF」的財經部落客吳宜勲(筆名老吳)對此表示,合理地使用槓桿其實是安全的,只要利用借貸利率低於投資報酬率的差距,就能穩穩地吃下利差。
雜誌
想靠槓桿翻身?別只顧放大報酬,卻忽略風險加乘。財經 KOL 吳宜勲和勳仔提醒,小資族除了運用工具,更應掌握現金流、做好資產配置和紀律操作,才能讓槓桿變助力而非壓力。撰文:李亞珊多數人聽到槓桿會直覺想到「高風險」、「投機」,經營 FB 粉專「打造屬於自己的 ETF」的財經部落客吳宜勲(筆名老吳)對此表示,合理地使用槓桿其實是安全的,只要利用借貸利率低於投資報酬率的差距,就能穩穩地吃下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