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車市
歐亞股
最新數據顯示,歐洲車市 9 月迎來連 3 月成長表現,新車註冊量年增 11% 至 124 萬輛,釋放出產業復甦的正面訊號。這一成長由電動車所帶動,尤其是平價電動車需求激增,但高端市場疲軟、政策不確定性及地緣貿易摩擦仍為長期前景蒙上陰影。從市場表現來看,歐洲五大主要市場交付量全線回升,英國和德國增幅領先,分別達 14% 和 13%。
大陸政經
中國今年第三季汽車出口數據日前出爐,根據乘聯分會統計,今年前 9 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 571 萬輛,年增 21%,9 月單月出口 76.3 萬輛,年增 26%,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尤其亮眼,今年前三季累計出口 232 萬輛,年增 52%,遠優於去年同期的 22%,9 月單月出口 30 萬輛,年增 66%。
港股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車廠 8 月在歐洲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佔比達到創紀錄的 9.8%,今年第 4 度刷新紀錄,但同期在歐洲的電動車市佔率為 9.6%,較 7 月略有回落。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顯示,8 月歐盟、英國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EFTA) 國家純電動車註冊量年增 2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註冊量成長 28%,整體車市僅增加 0.4%。
國際政經
據《彭博》周四 (25 日) 報導,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博世集團宣布將在 2030 年前裁減約 1.3 萬個職位,主要影響德國據點,以因應歐洲汽車市場疲軟和中國競爭加劇的挑戰。博世周四表示,這次裁員約占該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 3%。這家零件製造商近年來已削減數千個職位,但其移動解決方案部門每年仍面臨約 25 億歐元 (29.3 億美元) 的虧損。
科技
德國慕尼黑車展日前順利落幕,但與兩年前相比,這場全球矚目的汽車盛會顯得平靜許多。儘管參展的中國企業數量增加近一半,歐洲媒體卻未像過往那樣高調宣稱「車展已經變成中國人的天下」,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電動車影響力減弱,相反地已經悄悄在歐洲車市站穩腳跟,甚至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三 (3 日) 報導,福斯汽車同日發表 ID. Polo 電動掀背車,預計售價低於 2.5 萬歐元,明年上市。這款車承襲暢銷車款 Polo 之名,是福斯對抗中國電動車品牌如比亞迪的重要武器,目標是打造人人買得起的電動「國民車」。福斯表示,這款車將「讓更多人負擔得起電動駕駛」,並宣布電動車將開始採用知名車型名稱,取代先前的數字 ID 標識。
美股雷達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電動車巨擘特斯拉 (TSLA-US) 上月在數個歐洲市場的銷量進一步下滑,原因是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消費者對馬斯克政治立場不滿仍在持續。特斯拉 8 月在法國註冊量比 2024 年同期下降了 47.3%,連 8 月下滑,而法國整體汽車市場成長近 2.2%。
美股雷達
近年來,世界首富馬斯克因轉向右派政治立場引發廣泛爭議,不僅資助川普贏得美國大選,還公開支持歐洲極右翼政黨,相關行為在歐洲多國激起消費者強烈抵制。特斯拉車輛與銷售門市屢遭破壞,部分歐洲忠實客戶選擇棄購,但這一風波在人口僅 550 萬的挪威卻呈現出特殊情形,即便負面情緒蔓延,但特斯拉 (TSLA-US) 在這個北歐國家的銷量卻逆勢上揚。
歐亞股
賓士汽車執行長康林松(Ola Källenius)日前接受德國《商報》採訪時發出嚴正警告,歐盟若堅持在 2035 年全面禁售新的燃油車,歐洲汽車產業將面臨「崩潰」。這番言論猶如一盆冷水,澆醒了在電動化轉型路上狂奔的歐洲車企與決策者。康林松強調,脫碳勢在必行,但必須以「技術中立」的方式進行,且不能忽視經濟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