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美中貿易戰降溫激勵蘋果 (AAPL-US) 股價強勢反彈,美國總統川普周一 (12 日) 表示,他已與蘋果執行長庫克通話,並預期蘋果將進一步加碼美國本土投資。川普並透露,蘋果可能擴大至 5,000 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並在美國興建更多生產設施。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周一 (12 日) 報導,隨著美中貿易局勢變動與川普政府部分關稅政策延續,蘋果 (AAPL-US) 正面臨艱難的成本壓力平衡。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考慮在今秋推出的新一代 iPhone 17 系列中調升售價,但刻意避免將價格上調歸咎於關稅影響,而是試圖透過新設計與功能升級來合理化調價行動。
美股盤中
蘋果(AAPL-US)截至台北時間12日21:30股價上漲12.7美元,報210.97美元,漲幅6.41%,成交量4,632,107(股),盤中最高價210.97美元、最低價210.97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2.31%S&P 500指數:+2.61%NASDAQ指數:0%費城半導體指數:+0.81%蘋果(AAPL-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3.32% 近 1 月:+0.19% 近 3 月:-14.65% 近 6 月:-11.46% 今年以來:-20.72%。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科技七巨頭似乎正面臨著一場類似於「中年危機」的挑戰。這場危機的核心在於,這些曾經是年輕顛覆者的公司,現在發現自己正處於被新興技術—特別是人工智慧 (AI) 顛覆的邊緣。為什麼說是「中年危機」?據報導,這些公司在事業巔峰時,就像年輕的顛覆者顛覆了既有產業。
蘋果 (AAPL-US) 的晶片設計團隊近年來已成為其產品開發引擎的關鍵組成部分。隨著其在 2020 年開始以自家設計的 Mac 晶片取代英特爾 (INTC-US) 處理器,蘋果正持續擴大其自研晶片的範圍。根據媒體報導,蘋果目前正積極開發一系列新的專用晶片,這些晶片將成為其未來設備,包括首款智慧眼鏡、功能更強大的 Mac 電腦以及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 平台的人工智慧 (AI) 伺服器的大腦。
美股雷達
中國政府下屬研究公司周一 (12 日) 發布數據顯示,3 月包括蘋果 (AAPL-US) iPhone 在內的外國品牌手機的中國出貨量年減 49.6%。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數據測算,3 月外國品牌手機的中國出貨量為 188.7 萬支,較去年同期的 374.7 萬部大幅減少。
美股雷達
《華爾街日報》周一 (12 日) 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蘋果 (AAPL-US) 正在考慮提高秋季 iPhone 系列的價格,以配合增加新功能和設計變化。該公司股價在周一盤前交易上漲了 7%。報導指出,蘋果決心避免任何將價格上漲歸咎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情況,因為大多數蘋果設備都在中國組裝。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上周四 (8 日) 宣布考慮在 Safari 瀏覽器中加入 AI 搜尋結果引擎,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當日股價應聲跌逾 7%,這一事件將關於 Goolge 是否會被顛覆的爭論,在蘋果宣布後變得異常激烈,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琪當天也示警,Google 正處於一個類似雅虎當年的「雅虎時刻」,生成式 AI 可能顛覆其搜尋業務。
根據《彭博》報導,蘋果 (AAPL-US) 正在開發以資料中心為導向的高效能處理器,主要用於支援其人工智慧(AI)服務,此專案代號為 Baltra,是蘋果與博通 (AVGO-US) 公司合作開發的成果,預計 2027 年完成。Baltra 處理器的開發顯示蘋果在資料中心硬體領域的雄心壯志,不僅限於支援其 AI 服務,還可能擴展到更廣泛的資料中心應用。
蘋果 (AAPL-US) iPhone 在中國市場面臨嚴峻挑戰,為了即將到來的 618 大促銷做準備,日前向通路商發布降價通知,其中 iPhone 16 Pro Max、iPhone 16 Pro 降幅超過人民幣 1,000 元。也是蘋果首次在周六宣布調價,殺了許多批發商一個措手不及。
美股雷達
一直有傳言稱蘋果正在研發智慧眼鏡,而一份新報告將該平台的首次亮相時間縮短至 2026 年底。蘋果 (AAPL-US) 智慧眼鏡 (Apple Glass) 計畫的傳聞可以追溯到 2015 年,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專利申請工作。顯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Apple Vision Pro。
根據《彭博》周四 (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報導,蘋果 (AAPL-US) 正在擴大自研晶片布局,開發重點橫跨智慧眼鏡、人工智慧 (AI) 伺服器、新一代 Mac 與穿戴裝置,進一步強化其在 AI 時代的硬體基礎,並試圖在多項領域超越競爭對手 Meta Platforms(META-US)與其他科技巨擘。
台股新聞
蘋果光學元件供應鏈玉晶光 (3406-TW) 今 (8) 日公布最新營收資訊,玉晶光 2025 年 4 月營收爲 18.54 億元,月減 2.04%,年減 1.15%,2025 年 1-4 月營收 71.76 億元,年增 0.88%。玉晶光指出,5、6 月是傳統淡季,要 7 月後才會放量,新機種持續在驗證並小量試產,目前進度符合預期,未來營收狀況也視客戶及市場需求決定。
美股雷達
蘋果高層表示,相信人工智慧 (AI) 搜尋引擎終有一天將取代傳統搜尋引擎,暗示 Google 母公司未來可能面臨挑戰,Alphabet(GOOGL-US)股價周三 (7 日) 暴跌逾 7%。蘋果資深副總裁庫伊 (Eddy Cue) 周三出席美國司法部針對 Google 的搜尋引擎反壟斷訴訟,根據彭博報導,庫伊在作證時表示,蘋果正「積極考慮」為自家的 Safari 瀏覽器添加 AI 搜尋,並透露,Safari 的搜尋數 4 月出現首次下跌,很可能是因為用戶轉向使用 AI。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計劃在其 Safari 瀏覽器中添加 AI 驅動的搜尋選項,這對谷歌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因為谷歌的廣告業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 iPhone 用戶使用其搜尋引擎。消息傳出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 周三 (7 日) 股價應聲下挫 7.3%,市值損失約 1,500 億美元。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股價週三 (7 日) 狂瀉超 7%,主因多家外媒報導指出,蘋果高層在美國司法部 (DOJ) 對 Google 的反壟斷訴訟中作證,暗示人工智慧(AI) 搜尋工具正快速蠶食傳統搜尋引擎的市占率。
美股雷達
長期追蹤蘋果 (Apple Inc.) 動態的深水 (Deepwater) 資產管理公司合夥人 Gene Munster 指出,蘋果資深副總裁 Eddy Cue 在一場證詞中的發言,引發投資人對 Google 搜尋業務前景的疑慮,而這可能只是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股價下修的開端,傳統搜尋正面臨「結構性威脅」。
根據《彭博》周三 (7 日) 報導,蘋果 (AAPL-US) 正積極考慮調整 Safari 瀏覽器的搜尋選項,未來將可能納入多家人工智慧 (AI) 搜尋引擎,以因應與 Google(GOOGL-US)間價值 200 億美元的預設搜尋合作協議可能終止所帶來的變化。
雖然美國科技巨頭蘋果 (AAPL-US) 近日在財報中透露,目前仍自行吸收進口商品所面臨的額外關稅成本,但分析師指出,這種做法不可能長久,為維持其向來引以為傲的利潤率,蘋果最終很可能仍會調漲 iPhone 售價。根據《華爾街日報》(WSJ) 報導,儘管蘋果當前仍選擇自行吸收關稅衝擊,但從多方跡象來看,價格上漲已是遲早的事。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為了更有效管理產品線並迎接全新摺疊 iPhone 的到來,蘋果 (AAPL-US) 將重新調整 iPhone 發表時程,把原定於 2026 年秋季推出的 iPhone 18 標準版,延後至 2027 年春季發表,屆時將與 iPhone 16E 的後續機型同台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