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
科技
《華爾街日報》(WSJ) 周二 (9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慧 (AI) 新創公司 OpenAI 正面臨嚴峻挑戰,原定將非營利結構轉型為營利公司的計畫遭遇社會團體強烈反對,加州與特拉華州檢察總長展開調查,還有投資人將約 190 億美元資金綁定轉型結果。
台股新聞
台泥 (1101-TW) 今 (5) 日正式發布最新中英文永續報告書及首份《公正轉型報告》,闡述台泥集團 14 個主力市場、11 項產業的多元永續布局,報告中也指出,台泥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持續提升,永續產品營收比重已上升至 57%。此份報告書也是台泥於 2024 年 5 月宣布轉型為集團控股公司後,首次整合發布全球事業體的永續作為與 ESG 績效,同時,為協助投融資機構與研究單位能快速理解複雜的資訊,台泥也推出「TCC AI 導讀機器人」。
台灣政經
經濟部長郭智輝於昨 (18) 日主持「出口菁英中小企業交流會」,邀請歷屆國家磐石獎、小巨人獎、創新研究獎等具國際市場實績的中小企業代表,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新台幣匯率波動及海外布局策略深入交流,他表示,經濟部持續傾聽出口導向中小企業需求,透過政策與資源投入,協助業者強化韌性、拓展多元市場,讓「台灣製造」保持競爭優勢。
-
根據《彭博》周五 (8 日) 報導,英特爾 (Intel) 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上任僅 5 個月,就遭美國總統川普點名要求辭職,理由是存在所謂「利益衝突」,但川普並未提供任何證據。這番言論引發外界對英特爾轉型計畫的新疑慮,消息一度拖累股價下跌,不過周五盤前出現買盤回流,顯示投資人暫時並不預期陳立武會離開公司。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一 (14 日) 報導,星巴克 (SBUX-US) 宣布從 10 月起,公司員工每周須進辦公室工作 4 天,比現行的 3 天多一天。不願配合的員工可選擇參與「一次性自願離職計畫」並獲得現金補償。執行長 Brian Niccol 表示,此舉是為了協助公司轉型並重振美國市場低迷的銷售表現。
美股雷達
據《MarketWatch》,在有報導稱英特爾 (Intel)(INTC-US) 可能不再對外部晶圓代工客戶提供其耗資數十億美元開發的製程技術後,英特爾股價周三 (2 日) 重挫逾 4%。《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表示,該公司先進製程 18A 未能成功吸引新客戶,因此可能停止對外提供此項技術。
美股雷達
儘管美國運動服飾巨頭 Nike (NKE-US) 公布了近三年來最糟糕的季度財報,淨利潤年比暴跌 86% 至 2.11 億美元,營收也創下自 2022 年第三季以來的新低,但轉型前景仍獲市場肯定,Nike 股價在週五(27 日)大漲 15.19%,創下近年單日最大漲幅。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五 (13 日) 報導,美國科技巨擘亞馬遜 (AMZN-US) 正重新調整其健康事業版圖,並將旗下「亞馬遜健康服務」(Amazon Health Services) 分拆為六大支柱單位,期望透過簡化組織結構,加快創新腳步、搶攻美國龐大的醫療市場。
台股新聞
南亞 (1303-TW) 今 (12) 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吳嘉昭表示,今年第 2 季面臨台幣升值,外在環境艱困,經營仍困難,但面臨變局,南亞已將「四轉型、三發展方向」做為行動方針,未來因應產業、經貿情勢及供應鏈變化,適時、適地投入新事業、高值化產品的發展,以帶動業績成長。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二 (10 日) 報導,星巴克 (SBUX-US) 正測試蛋白質飲品並探索門市現烤糕點,這是執行長尼克 (Brian Niccol) 轉型計畫的一部分。他大砍 30% 菜單品項的同時,加入健康取向新產品,力圖扭轉連續銷售下滑的困境。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周一 (9 日) 報導,美國社會安全局 (SSA) 新局長比西尼亞諾 (Frank Bisignano) 近日受訪表示,計劃利用「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成員,推動社安局全面數位化轉型,並加快人工智慧 (AI) 導入,儘管 DOGE 團隊與白宮現已脫鉤,但仍是改革的關鍵力量。
歐亞股
日產汽車 (Nissan) 執行長艾斯皮諾薩 (Ivan Espinosa) 周三 (4 日) 表示,公司目前的短期重點是修復這家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商,並強調大規模的重整計畫將有助於重新站穩腳步。艾斯皮諾薩在接受《CNBC》節目《Squawk Box Europe》專訪時指出:「我認為短期內,我們的重點是先解決自身問題。
台股新聞
塑化廠南亞 (1303-TW) 即將於下周 6 月 12 日召開股東會,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今年受美中競爭加劇,關稅壁壘、供應鏈重組,加上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讓經濟充滿變數,加上中國石化產能不斷擴張,經營仍辛苦。公司將持續透過四大轉型結合高速通訊與 AI 創新應用材料,以強化競爭力,推升公司營運效率。
歐亞股
德國車廠奧迪周一 (17 日) 跟工會就一項裁員計畫達成共識,將於 2029 年前在德國裁員約 7500 人,以降低成本並提高競爭力。與此同時,奧迪未來五年將向德國工廠投資 80 億歐元(約 2925 億台幣),用於技術創新和生產線升級,原本在其他國家生產的車款有望回流德國生產,並將在德國巴伐利亞 Ingolstadt 廠增加一款全新電動車款,以進一步推動電動化轉型。
國際政經
汽車電動轉型最積極的歐洲,突然踩剎車,宣布將給予汽車製造商三年緩衝期,以落實原定今年須達成的減碳目標,歐洲車廠歡呼,但部分已做好準備的企業強烈不滿,認為該政策是為汽車電動化轉型拖後腿。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將在本月稍晚提出這項針對性修正措施,使汽車產業在 2025 年的排放規定下擁有更大的彈性。
美股雷達
史上頭一遭:西南航空 (LUV-US) 將開始向乘客收取托運行李費用。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逆轉,代表這家低成本航空的先驅者願意放棄長期以來的一項客戶福利,以期增加收入;這項福利使該公司在半個多世紀的飛行歷史中與競爭對手有所區別。在激進股東艾利奧特投資管理公司 (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 數月的施壓下,西南航空做出上述改變。
美股雷達
路透周一 (24 日) 援引兩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英國石油 (BP) 執行長奧欽克羅斯 (Murray Auchincloss) 將在本周三 (26 日) 投資者日上宣布,該公司將放棄到 2030 年將可再生能源產能提高 20 倍的目標,並重新聚焦於化石燃料產業。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周四 (23 日) 獲得的一份內部備忘錄,華納兄弟探索公司 (WBD-US) 旗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將裁員約 6%,此為往數位化轉型策略的一部分。長期以來,傳統有線電視網絡是 CNN 等企業的盈利來源,但隨著消費者逐漸轉向串流媒體服務,傳統有線電視受到劇烈衝擊。
台股新聞
再生能源業者聯合再生 (3576-TW) 今 (20) 日正式宣布啟動 2025 年轉型計畫,將從「數據化升級、策略性合資、拓展 EPC 業務」三大方向著手,推動營收結構優化與高附加價值業務擴展,並持續拓展海外市場,進一步實現從產品製造商到「全方位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