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
歐亞股
三星股價本周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來累積大漲超過 84%,正當散戶情緒高昂之際,申報文件顯示,三星電子董事長李在鎔的母親和兩位姊姊計劃賣掉手中持股,以繳納稅款並償付貸款。三星電子在周六 (18 日) 的申報文件中說,李在鎔的姐姐李富真 (Lee Boo-ji)、李敘顯 (Lee Seo-hyun) 和母親洪羅熙 (Hong Ra-hee) 計劃出售 1770 萬股、相當於 0.3% 的股票,價值 1.73 兆韓元 (12.2 億美元)。
台股新聞
彭博報導,全球投資人正在台積電 (TSM-US)(2330-TW) 周四財報登場前大舉買進,以 50 日移動均線為基礎,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 (ADR) 相較於在台上市股票的溢價,已經達到 2002 年來最高水準,市場顯然看好台積電仍將是人工智慧 (AI) 支出熱潮下的最大贏家之一。
美股雷達
人工智慧 (AI) 熱潮衝高股市估值之際,Gavekal 執行長 Louis-Vincent Gave 示警,投資人錯誤把智慧手機革命套用在 AI 投資上,他認為,AI 產品未來的獲利將遠低於市場多頭的預期,而美國 AI 股的高估值,則可能忽視了中國 AI 產品的影響力。
美股雷達
輝達周二 (14 日) 下挫逾 4%,雲端大廠甲骨文 (ORCL-US) 宣布向超微 (AMD-US) 大手筆採購人工智慧 (AI) 晶片,讓輝達不再擁有獨家供應商地位,加上半導體股普遍壟罩在貿易戰陰霾中,是讓走勢疲軟的主要原因。不過,超微當天逆勢小漲。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威脅額外加徵 100% 關稅且可能取消川習會,引爆科技股周五 (10 日) 拋售潮,也掀起投資人恐慌,但 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反而認為這是進場時機,認為當前比較像是 1996 年的牛市起跑點,而非 1999 年泡沫崩盤的前夕。
美股雷達
不久之前還被認為是老派企業的甲骨文 (ORCL-US),已經成功把自己定位為人工智慧(AI) 領域的大贏家,今年來股價強勢上漲 76%,但接下來能否撐起這波漲勢、甚至讓股價再創新高,就要看雲端訂單直接挹注獲利的效應,這讓甲骨文預定下周四舉行的分析師日受到高度關注。
美股雷達
AI 熱潮正從股市向債市深度蔓延,摩根大通 (下稱小摩)(JPM-US) 出具最新研究報告指出,AI 相關企業債務規模已超越傳統銀行業,躍居投資級債券指數最大類股,佔比達 14%,負債總額破 1.2 兆美元。這一趨勢引發市場對信貸泡沫的警覺,分析師警告,若 AI 領域出現典範轉移,其信貸崩潰衝擊恐甚於股市暴跌。
美股雷達
巴隆周刊 (Barron’s) 報導,科技公司財報季即將到來,華爾街將密切關注人工智慧 (AI) 投資是否開始帶來實質回報。亞馬遜 (AMZN-US) 預定 10 月 21 日公布財報,而蘋果 (APPL-US)、微軟 (MSFT-US) 及 Meta Platforms(META-US) 則預定在 10 月 29 日左右公布財報。
美股雷達
華爾街正高度擔憂科技巨頭之間的「循環投資」,擔心吹大人工智慧 (AI) 投資泡沫,不過 CoreWeave(CRWV-US) 執行長 Michael Intrator 駁斥這種說法,表示大科技公司正在強化基礎建設以服務客戶,這些都是真實需求驅動的建設,所謂的「循環」一說存在根本上的錯誤。
美股雷達
科技富豪投資人 Orlando Bravo 表示,人工智慧 (AI) 公司的估值「正處於泡沫狀態」,並以網路泡沫時期與眼前情況相比。不過他也指出,現在市場有一大不同點:大型企業擁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正為 AI 企業提供資金支持。Bravo 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 Thoma Bravo 的共同創辦人,該公司截至今年 6 月的管理資產規模超過 1810 億美元,主要從事收購與出售科技公司,投資組合中很高比例是資安領域。
美股雷達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全球首富馬斯克的人工智慧 (AI) 新創 xAI 準備把融資計畫規模提高一倍至 200 億美元,以推動「Colossus 2」資料中心計畫,其中,輝達 (NVDA-US) 將投資多達 20 億美元入股,而且這筆募資將與輝達的圖形處理器 (GPU) 綁定。
美股雷達
戴爾科技 (Dell Technologies) 執行長戴爾 (Michael Dell) 周二 (7 日) 表示,目前市場對運算能力的需求「極為強勁」,儘管人工智慧 (AI) 資料中心的建置最終會達到飽和,但現在完全沒有這種跡象。戴爾科技公司周二稍早在分析師會議中上修長期營收與獲利的增幅,帶動股價終場勁揚 3.5%。
美股雷達
甲骨文 (ORCL-US) 靠租賃輝達 (Nvidia)(NVDA-US) 繪圖處理器 (GPU) 的雲端業務傳出利潤微薄,令投資人對其在人工智慧 (AI) 熱潮下的獲利能力心生疑慮,股價應聲下挫,對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周二 (7 日) 出面反駁,他表示,新技術一開始或許賺不到錢,但最終將能從整個系統的生命周期賺到「豐厚的利潤」。
美股雷達
OpenAI 周一 (6 日) 舉行開發商大會,活動中講者只是提到幾家上市公司名稱,就讓這些公司的股價飆升,顯示 OpenAI「點石成金」的能力,已經從 AI 產品擴散到股市。周一表現突出的包括:Figma(FIG)上漲 7.4%、HubSpot(HUBS-US)漲 2.6%、Salesforce(CRM-US)漲 2.3%。
美股雷達
正當人工智慧 (AI) 投資熱潮掀起正反兩派論戰之際,一名 AI 懷疑論者與業內人士交流之後,發現自己的看法似乎還不夠悲觀,他警告,資料中心可能不出三年就折舊,因此更加質疑超大手筆的 AI 支出是否合理。MarketWatch 報導,今年夏天,避險基金 Praetorian Capital 創辦人 Harris Kuppy Kupperman 簡單計算提出的見解是:若要支撐目前的資料中心支出,大型科技公司 (hyperscalers) 需要創造 4800 億美元的收入,而若要支撐明年的支出,則需高達 1 兆美元。
美股雷達
人工智慧 (AI) 投資究竟是不是泡沫,已經掀起正反兩派論戰,獨立研究機構 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 發布報告指出,人為壓低的利率環境中吹大了 AI 泡沫,如今規模已經達到網路泡沫時期的 17 倍、2008 年次貸泡沫的四倍,而 AI 投資的規模已經達到極限。
美股雷達
數據供應商 PitchBook 的資料顯示,創投圈今年以來已向人工智慧 (AI) 新創公司投入 1927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並使 2025 年有望成為史上首度有超過一半創投資金流入 AI 產業的一年。最新統計顯示大部分資金流向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新創公司,例如 Anthropic 與 xAI 本季都募集到數十億美元,相較之下,其他知名度較低、尤其是那些並非聚焦 AI 的新創公司,則面臨募資困境。
美股雷達
OpenAI 估值據報已經衝上 5000 億美元,全球上市公司中,只有 15 家的市值超過 5000 億美元,而每一家今年營收可望超車,這代表 OpenAI 接下來將面臨巨大壓力:如何讓自己配得上這個身價?多家外媒報導,OpenAI 已經以估值 5000 億美元的交易,讓現有和前任員工股票出售給軟銀 (Softbank) 在內的投資人,此金額反映投資人對這家 ChatGPT 開發商的熱烈期待。
美股雷達
受投資人爭相佈局 AI 領域的推動,全球晶片製造商正經歷一場市值飆升的狂歡,這場狂歡不僅將科技股推向歷史高點,更折射出市場對 AI 技術重塑經濟格局的強烈預期。本周 AI 領域的利多消息持續點燃市場熱情。ChatGPT 母公司 OpenAI 在員工持股出售交易中估值達到創紀錄的 5000 億美元,且與多家南韓晶片製造商達成合作協議。
美股雷達
美股主要指數周四 (2 日) 再次上揚,標普 500 指數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雙雙寫下歷史新高,投資人似乎不受美國政府最新一輪關門事件影響。AI 晶片霸主輝達 (NVDA-US) 股價再次創下歷史新高,與博通 (AVGO-US) 一起帶動美股走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