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歐亞股
德國汽車巨頭 BMW 近期宣布,將召回超過 33 萬輛汽車,原因是部分車型的啟動馬達及相關零件可能存在短路隱患。根據《德新社》報導,此次召回計畫中,德國本土就有超過 13 萬輛 BMW 汽車受影響。BMW 尚未公布全球召回總數,但此次召回涵蓋 2015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生產的多款車型,實際受影響範圍可能超過目前公布數字。
台股
在全球經貿環境變動劇烈,美國關稅戰、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以及即將實施的碳關稅等嚴峻挑戰下,全球供應鏈正加速重組,對傳統製造業,特別是扣件產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必須透過數位化升級,才能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跟,璟鋒工業即是因獲產發署補助而成功轉型,產品良率從 92%一舉躍升至 99%的高水準。
歐亞股
據《彭博》周五 (26 日) 報導,BMW 因發現引擎起火風險宣布召回超過 33 萬輛車,包括美國 19.5 萬輛及德國 13.6 萬輛。這項啟動馬達的缺陷可能因腐蝕引發車輛起火。BMW 因啟動馬達缺陷宣布召回至少 33.1 萬輛車,影響 2015 年至 2021 年間生產的多數車型。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五 (26 日) 報導,中國商務部宣布,汽車製造商明年起需獲得許可證才能從中國出口電動車,進一步顯示北京當局正加強對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管控。此舉將影響比亞迪等中國車廠及在中國設廠的特斯拉、大眾等外資車廠。中國商務部周五表示,自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電動車出口將需要申請出口許可證,此舉旨在促進電動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歐亞股
全球第四大車廠 Stellantis 集團歐洲區總裁 Jean - Philippe Imparato 周一 (8 日) 在慕尼黑車展上緊急示警,若歐盟年底前不修訂二氧化碳減排法規,歐洲汽車產業將會崩潰。旗下擁有 Jeep、Fiat 與克萊斯勒等 10 餘個品牌。
德國汽車製造商正積極反攻電動車市場,以應對來自中國品牌的激烈競爭以及在全球範圍內面臨的多重危機。在本周慕尼黑車展上,BMW、賓士和福斯 (Volkswagen) 等車廠正推出一系列新款電動車,希望能重新確立德國工程作為全球基準的地位,並奪回市場注意力。
台股新聞
高通 (QCOM-US) 與 BMW 集團攜手推出 Snapdragon Ride Pilot,為兩家歷經三年合作開發的全新自動駕駛 (AD) 系統。除採用高通 Snapdragon Ride 系統單晶片 (SoCs),也搭載雙方共同開發 Snapdragon Ride 自動駕駛軟體堆疊。
歐亞股
德國豪華車製造商 BMW 相信,憑藉純電動 Neue Klasse 系列,其能夠在其最大的市場中國恢復成長。BMW 近日推出 Neue Klasse 系列的 iX3 電動運動休旅車,該車型預計將於 2026 年夏季在中國上市。根據《路透》報導,BMW 財務長 Walter Mertl 表示:「Neue Klasse 讓我們更具競爭力。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五 (5 日) 報導,高通 (QCOM-US) 執行長艾蒙 (Cristiano Amon) 直言,英特爾 (INTC-US) 目前的製程技術還不夠格成為供應商,若英特爾能提升製造技術並生產更高效晶片,高通才會考慮合作。艾蒙在接受《彭博》電視「Bloomberg Tech」訪問時說:「英特爾目前不是選項,但我們希望英特爾能成為選項。
歐亞股
最新報導指出,為對抗中國競爭對手與美國特斯拉,德國車廠 BMW 正以超過 100 億歐元的巨額投入,押注由「超強大腦」驅動的軟體控制電動車技術,這一戰略被視為傳統車廠對抗新能源車廠最具雄心的嘗試之一。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面對歐洲、美國及日本傳統車廠在軟體開發領域長期落後於小米、小鵬等中國新興車廠和特斯拉的現實,BMW 在 2021 年首次公佈電動車平台 Neue Klasse,標誌著汽車工業史上最深刻的數位化轉型。
歐亞股
近日,德國豪車品牌寶 BMW、賓士與奧迪相繼公佈今年上半年財報,三大品牌集體遭遇利潤大幅下滑,創近年最差業績表現,其中賓士淨利跌幅高達 55.8%,幾乎「腰斬」,奧迪淨利年減 37.5%,BMW 淨利亦年減 29%。汽車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指出,BBA 正面臨美國關稅衝擊與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雙重挑戰,尤其在中國市場,它們不僅受到本土豪華品牌崛起的競爭壓力,還要應對整體車市價格戰的衝擊。
歐亞股
歐亞股
全球汽車業正迎來動盪變局,德國豪華車巨頭奥迪近日宣布撤回 2033 年全面停售燃油車計畫,不再設定明確電動化時間表。這一決策標誌著奥迪正式加入賓士、Volvo 的戰略回調陣營,曾高喊「全面電動化」的三大傳統車廠集體踩下急剎車。奥迪全球執行長高德諾明確表示,市場波動與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將使該公司未來幾年維持差異化產品組合,而非激進轉向純電動化。
台股新聞
群益金鼎證券 (6005-TW) 主辦汎德永業 (2247-TW) 國內第二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汎德永業二」(22472-TW),採競價拍賣方式承銷,明 (13) 日開始投標,競拍底標價為 101 元。群益說明,「汎德永業二」本次共發行 10,000 張,發行總面額為 10 億元,其中 8,500 張採競價拍賣方式承銷,轉換溢價率 102.5%,轉換價格為 297.8 元,每人最高得標張數合計不超過 850 張。
美股雷達
BMW 作為最早預測電動車發展將經歷陣痛的汽車製造商之一 ,如今正因其多年來堅持的多元化動力系統策略而備受關注。上周在 BMW 年會上,執行長更直言:「將電動化作為唯一技術路徑只會走向死胡同。」市場研究公司 Gartner 將當前階段稱為「幻滅低谷」,意指一項熱門新技術首次未能達到其炒作效果的時期。
歐亞股
德國豪華車廠寶馬 (BMW) 周三 (7 日) 表示,雖然美國對汽車加徵的關稅將對第二季業績造成「明顯衝擊」,但公司預期相關關稅措施為暫時性,部分將自 7 月起開始下調,並在此基礎上確認 2025 年財測展望不變。這項聲明凸顯出 BMW 相較其他歐洲車廠對全球貿易戰局勢的看法較為樂觀。
歐亞股
繼與華為簽署協議共同研發數位鑰匙、手機應用互聯等功能後,德國車廠 BMW 上周三 (26 日) 又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合作,共同開發 AI 引擎並將其整合至 2026 年在中國上市的「新世代車款」中。專家指出,BMW 此次密集簽約的背後,既是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激烈競爭的回應,也是為了搶佔智慧化技術制高點的關鍵佈局。
港股
阿里巴巴 (09988-HK)(BABA-US) 近期在全球 AI 領域的動作引發廣泛關注,繼 BMW、中國移動等全球重量級企業相繼宣布與其達成戰略合作後,市場對阿里 AI 商業化進程的期待持續升溫。阿里在 AI 領域的技術累積與生態佈局正推動 AI 從實驗室走向真實產業場景,且「AI + 雲」策略的縱深推進也為全球 AI 競爭開闢新的想像空間。
港股
德國汽車製造商 BMW 最新傳出與阿里巴巴 (09988-HK)(BABA-US) 有望達成全面 AI 合作,屆時阿里通義大模型將被應用於投放中國市場的 BMW 新世代系列車款。雙方合作一旦落地,無疑將為汽車智能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重塑中國智慧汽車市場格局。
歐亞股
德國汽車市場的最新銷售數據揭示了電動化浪潮下市場格局的顯著變化。根據 Best Selling Cars Blog 報導,2 月份德國新車總銷量較去年同期下滑 6.4%,總計 203,434 輛,年初至今累積銷量為 411,074 輛,年率下降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