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國際政經
印度總理莫迪將出訪,拜會中國、日本和俄羅斯領袖,尋求建立更緊密外交關係,目前正值新德里應對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來襲。據《路透社》周四(28 日)報導,莫迪希望通過拉近與一些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距離,包括七年來首次訪問中國,促進對其旗艦項目「印度製造」計畫的支持(主要是日本的支持)。
台股新聞
在今(26)日惠譽台灣年會上,國泰世華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對美國未來的貨幣政策,以及其對台灣乃至整個亞洲地區帶來的潛在衝擊,發出重要警告。他指出,儘管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Fed)將在明年降息,但美國總統川普恐將導致一場超乎預期的「大降息」,將對全球資本流動和匯率穩定性產生深遠影響,尤其以往 QE 常讓亞洲市場面臨資本外流和匯率波動的壓力,包括新台幣匯率,都要面對未來一兩年須密切關注的潛在風險。
七月份,全球除美國以外的股票型基金,迎來超過四年半以來最大資金流入,顯示投資人因擔憂美國經濟前景、股市估值偏高以及美元走弱,將資金轉向海外市場。根據《路透》報導,倫敦證券交易所理柏基金數據顯示,七月份全球非美股股票型基金共吸引資金流入 136 億美元,創 2021 年 12 月以來的新高。
美國銀行 8 月份的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儘管基金經理們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日益加劇,但對亞洲股市的信心卻保持堅挺。此次調查訪問了 197 名基金經理,他們總計管理著 4750 億美元資產。數據顯示,淨 41% 的受訪者預計全球經濟將走弱,較上月的 31% 顯著上升,主要歸因於對美國勞動力市場降溫和消費疲軟的擔憂。
歐亞股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進口半導體課徵 100% 關稅,但有豁免但書,讓「在美建廠的公司」免此關稅,消息公布後亞洲半導體類股周四 (7 日) 盤中表現不一,台積電、三星電子跳漲,日商東京威力科創等則下挫。川普周三在白宮與蘋果 (AAPL-US) 執行長庫克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中,預告半導體關稅稅率,但並未多加說明本土製造需要達到什麼程度,才能免除晶片關稅。
國際政經
據《彭博》周三 (6 日) 報導,沙烏地阿拉伯連續第二個月調漲對亞洲市場的原油價格,在 OPEC + 持續增產的情況下,仍對石油需求展現信心。彭博取得的價格清單顯示,國營的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 (Saudi Aramco) 將 9 月對亞洲銷售的阿拉伯輕質原油溢價調漲 1 美元,至每桶 3.2 美元,創 4 月來新高。
國際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亞洲製造業 7 月景氣雖然恢復擴張,但業者對前景的看法卻是疫情以來最悲觀,顯示川普政府最新一輪關稅的嚴重打擊。標普全球 (S&P Global) 周五公布的 7 月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顯示,對未來製造業景氣的信心,跌到 2020 年 7 月以來最低水準。
銀行
為因應日益嚴峻的高齡化社會挑戰,星展基金會於去年設立了「星展卓越影響力大獎」(Impact Beyond Award),並於日前公布首屆四位得主,分別來自新加坡、中國、香港及印度的創新企業共獲得星展基金會總額新幣 300 萬元(約新台幣 6,900 萬元)獎金,以及星展銀行資源與網絡的全力支持。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頻繁簽署貿易協議,為亞洲出口商提供了關稅政策上的部分明朗化。但關於如何避免針對中國供應鏈的懲罰性關稅,關鍵細節仍未披露。根據《彭博》報導,儘管川普對東南亞國家的關稅可能落在 19%-20% 的範圍中,並強調對被視為經這些國家轉運或改道的產品,關稅將飆升至 40%,但製造業界仍不清楚美國如何界定「轉運商品」。
基金
隨著美國政府威脅將於 8 月 1 日起對多個貿易夥伴課徵重大關稅,全球市場再度面臨政策不確定性,也加劇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疑慮。繼渣打與星展昨 (16) 日看弱美元,富達國際亦於今日指出,投資人正逐漸背離以往的「美國例外論」,資金紛紛流向歐洲、日本及亞洲其他地區,尤其是掌握 AI、能源轉型、先進製造與內需消費等趨勢的產業。
國際政經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歐盟及其他貿易夥伴施加越來越多關稅壓力,歐盟正積極尋求印度及其他亞太國家之間的貿易協定。根據《彭博》報導,歐盟競爭事務主管里韋拉(Teresa Ribera)週一(14 日)表示:「我們需要探索在太平洋地區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深度與廣度。
歐亞股
投資機構 Bernstein 近日發布報告,對 2025 年下半年亞洲股市前景持續看多,並指出外資流入增加、獲利改善、更寬鬆的政策環境,將成為推動市場上行的三大主因。Bernstein 指出,除日本外的亞洲股市在 2025 年上半年的表現已超過美國股市,並且很可能在今年剩餘時間內維持這股動能。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針對亞洲出口導向國家的新一輪關稅措施將延後至 8 月 1 日實施。雖然延後,但對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而言,僅多出數週的緩衝期,實質影響有限。《彭博》指出,本輪談判的一大困難在於,川普政府可能對汽車、晶片、藥品等關鍵產品施加產業別的額外關稅,對亞洲多國的核心產業構成壓力。
國際政經
加拿大放眼美國以外的貿易市場,開始向亞洲輸送天然氣。據《紐約時報》周一(7 日)報導,近日一艘載有加拿大出口液化天然氣(LNG)的貨船,從加拿大西部港口啟航,前往亞洲。這批 LNG 的出口,源於上月終於完成建設的加拿大首個大型 LNG 出口設施。
國際政經
代表著夏日時光的 7 月才剛開始,北半球居民就已經身處往年盛夏時節才能體驗到的炙烤模式。歐亞洲多國官方氣象數據證實,今年的極端高溫的確比往年來得更早、更猛烈,不僅打破一系列有史以來的 6 月高溫紀錄,而且在 7 月初就開始向歷史極端高溫紀錄發起沖擊。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三 (2 日) 報導,儘管美中之間的貿易休兵仍在延續,北京當局正密切關注另一股趨勢:美國正與亞洲與歐洲主要貿易夥伴洽談新協議,試圖排除中國企業,重塑全球供應鏈。美國與多國的談判進展加速,距離 7 月 9 日的關稅期限僅剩一周。美方力推貿易協定納入限制中國內容的條款,或要求各國承諾對抗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歐亞股
據《彭博》周二 (24 日) 報導,滙豐銀行最新調查顯示,投資人對新興市場的樂觀情緒達到逾 2 年來最高水準,44% 的受訪基金經理人看好未來 3 個月的表現,較 3 月份的 36% 上升。上述受訪基金總計管理 4140 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資產。
基金
今 (2025) 年上半年,受美國總統川普政策帶來的不明朗因素所影響,全球市場籠罩在憂慮陰霾之下,然而亞太股市當中的優質股票仍處處顯現良機,其中以印度與中國最具代表性。兩國當地內需強勁,印度受美國關稅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中國出口表現自上一輪貿易戰以來持續增長 1 ,為投資人帶來曙光。
國際政經
美國與亞洲的貿易逆差正在擴大,因為在美國總統川普自定的對等關稅談判期限 7 月 9 日到來之前,亞洲國家正在積極出口。台灣、越南、泰國等亞洲國家,過去幾周以來都公布破紀錄的 5 月對美出口數據。周一的數據也顯示,南韓 5 月對美出口逼近歷史高點,6 月初也保持成長。
國際政經
2026 年 QS 世界大學排名已於周四 (19 日) 正式發布,麻省理工學院 (MIT) 連續第 14 年蟬聯全球榜首。緊隨其後的是帝國理工學院 (第二名) 和史丹佛大學 (第三名)。亞洲地區在本次排名中表現強勁,其上榜大學數量領先全球,達到 565 所,超越歐洲 (487 所)、美洲 (358 所)、非洲 (47 所) 和大洋洲 (44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