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
基金
AI 應用與機器人題材持續升溫,輝達日前發表新一代語言視覺推理模型「Cosmos Reason」,目標打造更像人類的機器人,並加速推動實體 AI 於真實場域的落地應用。同時,中國近期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出多款實際應用中的人形機器人,凸顯全球智慧機器人產業已進入推理模型與應用場景同步進化的階段。
隨著「2025 世界機器人大會」持續吸引全球關注,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的觀點引發業界討論。他向媒體表示,未來幾年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有望每年翻倍,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未來 2 至 3 年內年出貨量可能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台,顯示機器人產業正處於增長臨界點。
台股新聞
宇隆 (2233-TW) 全力將旗下自有品牌 TUF ONE 行星減速機,拓展至人形機器人與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e-VTOL) 等高潛力應用,後市表現受到市場期待,本周股價大漲 19%,最高來到 246 元,創 2 月下旬以來新高。宇隆表示,儘管面對近期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關稅政策變動等各種不確定性影響,但長期以來在台灣、中國、東南亞多地配置生產基地,配合客戶在地化生產、訂單和拉貨需求,可發揮區域化製造調整能力,並確保穩定供貨、成本優化。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輪值 CEO 楊秋瑾今 (14) 日表示,在機器人領域特別是人形機器人大腦的開發方面,持續與輝達 (NVIDIA)(NVDA-US) 緊密合作;而今年鴻海科技日將於 11 月 21、22 日登場,也將展示最新成果。楊秋瑾表示,與輝達持續緊密合作,雙方共同進行多技能 AI 模型的訓練,將多種類型的人形機器人部署於工廠應用,今年科技日也聚焦三大智慧平台與 AI 技術的深度融合,展示 AI Factory、機器人、與 FoxBrain 等最新成果。
中國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熱潮,這股趨勢在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人,實在是太多了」成為會上常見開場白。30 多度高溫下,眾多大人帶著孩子參觀展區,充分顯示出中國對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領域關注度的顯著提升。從企業規模來看,成長速度較快。
宇樹科技 CEO 王興興本月參加 2025 世界機器人大會,並發表了對機器人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的演講。他指出,儘管近年來機器人行業發展迅猛,但其核心挑戰依然是「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的發展。模型與架構的統一瓶頸 王興興認為,當前機器人行業存在過度關注數據而對模型關注不足的問題。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在由矽谷特斯拉車主發起的 Xtakeover 粉絲盛會上,透過直播連線進行了一場長達一小時的深度訪談。訪談內容涵蓋了 SpaceX 的「星艦」計畫、火星殖民願景、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量產路徑、Neuralink 的腦機介面進展,以及 AI 與人類共生的未來。
A股
中國 A 股上緯新材 (688585-CN) 周一(28 日)早盤一度暴漲逾 16%,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來該股累計漲幅已到達 10 倍以上,成為今年來 A 股首檔 10 倍股。7 月 8 日晚間,上緯新材發布公告,稱智元機器人通過公司及核心團隊共同出資設立的持股平台,以協議轉讓和要約收購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權,至少收購 63.62% 股份。
科技
中國機器人新創公司宇樹科技正在推出全球首批,售價低於 6,000 美元的人形機器人之一,大幅降低了入門價格,預計這款機器人將發展成為適用於工作場所和家庭的多功能 AI 機器浪潮。根據《彭博》報導,宇樹科技於週五(25 日)宣布,其新 R1 機器人起價為 39,900 元人民幣(約 5,900 美元)。
科技
在全球加速投入人形機器人技術之際,中國正全面推動應用落地、融資與政策支持三大面向,試圖建立完整產業鏈生態;與此同時,美國則由特斯拉 (TSLA-US) 領軍,持續深化核心技術研發。根據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Humanoid Horizons: An Adoption Race》,儘管美中兩國在策略重點上有所區別,雙方皆正以各自方式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邁入商業化新階段。
美股雷達
滙豐 (HSBC) 本周重申對特斯拉 (TSLA-US) 的「減持」評級,並維持其目標股價在 120 美元,這意味著較目前股價有超過 60% 的下跌空間。這一悲觀展望,源於特斯拉連續第三季未能達到市場預期的息稅前利潤,且在過去 12 個季度中,有 11 次財報不及預期。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三 (23 日) 報導,特斯拉 (TSLA) 正與內華達州政府洽談在當地設立 robotaxi 營運據點,這是該公司上月在德州奧斯汀推出 robotaxi 服務後的擴張計畫之一。目前此服務還計劃進軍舊金山灣區與亞利桑那。內華達州車輛管理局發言人表示,上周州長 Joe Lombardo 辦公室官員以及該州車輛管理局人員都參與了討論。
港股
中國網路大廠的戰火正從外帶戰場蔓延至具身智慧領域,京東 (09618-HK)(JD-US) 周一 (21 日) 宣布領投三家具身智能企業-千尋智能的 Pre-A + 輪、眾擎機器人的 A1 輪以及逐際動力的戰略輪,引發產業震動。同時,美團 (03690-HK) 過去兩個月也投資了它石智航、星海圖、自變量機器人等項目。
港股
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邁向商業化落地,近期多個重磅採購訂單的簽署,預示著該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中,優必選 (09880-HK) 、智元機器人及宇樹科技等領軍企業表現亮眼,不僅斬獲巨額訂單,更在產品創新與資本化進程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台股新聞
上銀 (2049-TW) 及子公司大銀微系統 (4576-TW)17 日同步除息,雙雙順利完成填息,昨天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法說會一席話,再度引爆機器人概念股熱潮,其中,大銀微盤中大漲逾 7%,上銀亦勁揚近 5%。台積電 (2330-TW)(TSM-US) 董事長魏哲家被問及如何看待人形機器人展望,他指出,人形機器人在今、明兩年談論還太早,預計最一開始將會應用在醫療照護產業,也引用客戶的看法,預期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將是電動車的十倍大。
台股新聞
台積電 (2330-TW)(TSM-US) 董事長魏哲家今 (17) 日指出,人形機器人在今、明兩年談論還太早,預計最一開始將會用於醫療照護產業,也引用客戶的看法,預期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將是電動車的十倍大。外資今日提問台積電對人形機器人的看法與整體潛在市場規模,魏哲家認為,人形機器人相當複雜,涉及溫度、壓力等感測技術,且因與人類直接連結,因此會相對謹慎,預期需要一段時間發酵,現階段談論仍太早。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旗下線束廠廣宇 (2328-TW) 董事長李光曜表示,在人形機器人布局上將鎖定大關節應用,規劃併購的歐洲徑向電機廠目標第四季完成交易,在新應用的帶動下,未來 3 年營收翻倍,目標 2028 年衝 500 億元。李光曜表示,目前對歐洲徑向電機廠併購案已走到盡責調查 (DD) 階段,後續會取得過半股權,並將發展軸向電機產品。
A股
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迎來歷史性突破。中國移動 (600941-CN) 日前公布人形機器人代工服務採購案,總金額高達 1.24 億元人民幣,成為目前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中最大的一筆訂單,顯示出大型企業對 AI 應用與機器人技術的強烈需求。根據企查查資訊,此案由兩家企業中標,分別為智元機器人與宇樹科技。
台股新聞
復華投信今 (10) 日發布 2025 下半年台股展望,關稅及匯率議題將使行情呈現前低後高趨勢,預估大盤區間為 21000-25000 點,待貿易新秩序建立、不確定因素淡化後,AI 將引領台股重回成長創高之路,半導體 / ASIC 等供應鏈為產業長線布局主旋律,並看好人形機器人未來呈指數型成長;台幣升值內需受惠、高息低波個股則是傳產亮點。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正經歷銷量大幅下滑之際,《華爾街日報》稱馬斯克不再關心汽車,已將心力轉向自動駕駛計程車和人形機器人。報導指出,特斯拉第二季全球汽車銷量年減 13.5%,第一季也下降 13%,陷入最嚴重的銷售困境之一。新車型的匱乏加劇銷售壓力,再加上內部高層動盪,外部面臨許多挑戰,特斯拉似乎已經「陷入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