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近期與歐盟及日本達成的關稅協議在市場上引發積極反應,但其對美國消費者的實際影響正悄然浮現,尤其是在汽車產業。據多家產業機構的測算,在 15% 的新關稅全面實施後,美國市場新車的平均售價預計將首次突破 5 萬美元大關。這項政策變革不僅牽動汽車製造商的利潤,更直接影響數百萬家庭的購車與用車成本。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一 (28 日) 報導,美國房市剛經歷 13 年來最慘淡的春季銷售季,4-6 月簽約量創 2012 年來新低。儘管房貸利率下降、房價漲幅趨緩,但川普關稅威脅及 AI 取代工作的憂慮,讓買家對經濟前景感到不安,紛紛暫緩購屋計畫。美國房市剛度過 13 年來最慘淡的春季,亞特蘭大資深房仲 Glennda Baker 手上 21 間房子賣不掉,只能一再降價。
國際政經
韓國正向美國提出一項造船合作夥伴關係,作為達成最後一刻協議以避免 25% 關稅稅率的關鍵提案。韓聯社報導指出,韓國已提議一項數十億美元的計畫,名為「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不過細節仍不明朗。韓國產業部拒絕置評此消息。受此消息激勵,韓國造船股大漲,HD 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上漲高達 9.3%,創下歷史新高。
台股新聞
市場觀望川普關稅風險加劇、台積電法說登場,台股今 (14) 日量縮下跌,盤中一度跌破 5、10 日短均線,收盤下跌 136.06 點或 0.6%,收 22614.97 點,成交量僅 2713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15.99 億元。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賣超 294.5 億元;自營商賣超 76.85 億元;投信賣超 9.69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15.99 億元。
國際政經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面對川普對歐盟及其他美國貿易夥伴發出的新一輪關稅威脅,歐盟正準備加強與其他受影響國家的接觸,包括加拿大與日本,可能涉及合作協調的可能性。此舉發生在歐盟與美國的談判陷入僵局之際,雙方在多項議題上仍無共識,包括汽車及農產品關稅稅率等問題。
國際政經
最大消費國中國的銅進口需求指標周三 (9 日) 躍升 38%,顯示市場對銅的需求強勁。此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銅徵收 50% 的進口關稅,導致倫敦基準銅價下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表示,該徵稅可能在 8 月 1 日生效。
歐亞股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日本、韓國徵收 25% 關稅,但離生效日 8 月 1 日尚有協商的轉圜餘地,日本及韓國股市周二 (8 日) 上漲,日經 225 指數最終收漲 0.26%,韓國綜合股價指數收漲 1.81%。川普 7 日簽署行政命令,將原定 7 月 9 日的對等關稅談判截止日延後至 8 月 1 日。
台股新聞
塑化股華夏 (1305-TW)6 月營收 10.19 億元、月增 26.51%、年減 11.07%,累計今年上半年營收為 51.2 億元、年減 14.39%。華夏在 6 月受惠旺季需求增加影響,加上客戶在美國川普關稅緩徵期間,客戶廠商已有預期心理,提前拉貨,也挹注營收成長。
美股雷達
本週三(7 月 9 日)是美國總統川普為貿易談判設定的最終期限,全球市場正屏息以待。隨著為期 90 天的關稅暫緩期告終,其備受爭議的「對等徵稅」政策是否全面啟動將見分曉,為持續動盪的全球經濟帶來決定性的影響。川普堅信,其保護主義關稅政策將有效縮減美國貿易逆差,並振興本土製造業。
國際政經
美國川普政府近日宣布其關稅政策的最新時間表,表示將在 7 月 9 日前完成對多數國家的關稅通知,但關稅實際生效日期將延後至 8 月 1 日。此舉為全球貿易夥伴提供了約三週的緩衝期,同時也凸顯了川普政府利用關稅威脅作為推動貿易談判策略的意圖。川普當地時間週日(6 日)表示,美國正接近達成幾項貿易協議,並將在 7 月 9 日前通知其他國家更高的關稅稅率。
美股雷達
在對等關稅 7 月 9 日的截止日期前夕,那些對川普「解放日」仍心有餘悸的股市投資人似乎老神在在。MSCI 全球所有國家指數上週創下新高,而從美國到歐洲與香港的波動率預期指數,自 4 月高點以來已經減半。同時,高盛集團的主要經紀部門所彙整的數據顯示,對美國金融股的對沖基金淨買入量升至近 10 年來的最高水平。
美股雷達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持續實施,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卻出乎意料地保持相對穩定,並未如外界預期般立即引發新一輪的通貨膨脹。聯準會青睞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 5 月年增 2.3%,僅略高於聯準會 2% 的目標;而 5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年化成長率為 2.4%,甚至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
國際政經
美國自今 (23 日) 起,對包括洗碗機、洗衣機、冰箱等八大類鋼製家用電器加徵 50% 關稅,全球貿易局勢再度緊繃。此次調整不僅是川普政府自 3 月調高鋼鋁關稅以來的第二次擴大徵稅範圍,更讓美國與歐盟之間的關稅談判面臨前所未有的變數,預示著潛在的貿易戰火恐將進一步升級。
歐亞股
日本政府 12 日發布一份調查顯示,日本企業信心在 4 至 6 月期間惡化,為 5 個季度以來首次,顯示出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對這個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造成衝擊。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反映大型企業商業信心的指數在本季降至負 1.9,低於 1-3 月的正 2.0。
國際政經
根據《笛卡兒全球航運報告》引述笛卡兒 Datamyne 的數據顯示,繼前幾個月的增長後,2025 年 5 月美國的貨櫃進口量顯著下降,較 4 月減少 9.7%,較去年同期下降 7.2%,總計 2,177,453 個二十呎標準貨櫃(TEUs)。
國際政經
據美國財政部數據,美國聯邦政府本月「海關及特定消費稅」已超過 223 億美元,高於 3 月、4 月的 96 億及 174 億美元,並創下月度新高。本月總額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可能只會略有上升,因為進口商通常會在單一天內繳納大部分關稅。引人關注的是,5 月 22 日,政府關稅帳上中出現了一筆超過 165 億美元的大額存款。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報導,歐盟與中國的高層貿易官員預計將於 6 月初再次會晤,顯示雙方正積極加強互動,以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對歐洲產品可能加徵關稅的壓力。歐盟發言人表示,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將與歐盟貿易事務專員塞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於 6 月初在巴黎舉行的部長級會議期間會晤。
美股雷達
日本首相石破茂於週日(25 日)表示,日本正積極推進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以期在 6 月舉行的七大工業國組織高峰會(51th G7 summit)前達成實質成果。根據《CNBC》報導,石破茂當天在京都對媒體指出,美日雙方的談判已有明顯進展,討論內容包括貿易擴展、非關稅障礙、經濟安全保障等。
歐亞股
南韓總統大選熱門人選、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於週日(25 日)表示,應重新考慮與美國就川普時期關稅政策進行談判的時限,以確保雙方能達成互利的協議。根據《CNBC》報導,目前南韓與美國預計於 7 月 8 日前就關稅與經濟合作達成協議,但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坦言,受大選影響時程可能延後。
國際政經
德國財政部長克林拜爾 (Lars Klingbeil) 在加拿大班夫舉行的 G7 部長級會議間隙表示,他在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會晤後,對德美關係感到樂觀。克林拜爾也是德國新政府的副總理,他周三 (21 日) 晚間表示:「我注意到了正向的信號,並相信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