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
經歷數月低迷後,美國晶片巨擘輝達 (NVDA-US) 強勢回歸,股價自 4 月低點反彈約 44%,市值一舉超越蘋果(AAPL-US),僅次於微軟(MSFT-US),重回全球市值第二大企業。隨著美中貿易緊張降溫、大型科技公司加碼 AI 資本支出,以及中東市場新商機浮現,市場對輝達的樂觀情緒持續升溫。
中國人民銀行 (央行) 今年首次降準周四 (15 日) 正式上路,預計向市場注入長期流動性約 1 兆元(人民幣,下同)。儘管當日 A 股主要股指普遍回調,滬深兩市分別下跌 0.68% 和 1.62%,但銀行類股逆勢走強,銀行類指數盤中創下 4089.13 點的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 14.38 兆元。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持續推動貿易政策調整,加徵關稅的不確定性籠罩市場,投資人轉向軟體類股尋找穩定回報。相較於硬體與半導體類股直接受到關稅影響,軟體企業因產品不受實體運輸限制,展現出更強的抗震能力,成為當前資金青睞的避風港。微軟財報亮眼 帶動軟體股領漲微軟 (MSFT-US) 近期公布的財報大幅優於市場預期,在人工智慧 (AI) 產品需求強勁與雲端業務展望樂觀帶動下,股價自 4 月低點以來強勢反彈超過 25%,市值重返全球第一寶座,超越蘋果(AAPL-US)。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將於周二 (13 日) 重新加入 3 兆美元俱樂部,為 2 月以來首見。該股周一 (12 日) 上漲 5.4%,市值逼近 3 兆美元。根據《彭博》數據,截至周一收盤,這家人工智慧晶片製造商的市值為 2.9997 兆美元。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本周在外資、投信同步回補下,股價站回月線,周五更隨大盤強彈,上漲 6 元或 4.24%,收 147.5 元,市值回到 2 兆元大關,來到 2.05 兆元。鴻海的三大法人持股變化來看,外資周五大買 2.19 萬張、投信買超 3755 張、自營商賣超 86 張,三大法人單日合計買超 2.55 萬張。
美股雷達
據《巴隆周刊》,微軟 (Microsoft)(MSFT-US) 股價因第三季財報亮眼而大漲,使該公司於周五 (2 日) 超越蘋果,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公司。微軟目前市值達到 3.24 兆美元,超越蘋果的 3.07 兆美元。本周微軟市值增加 3,228 億美元,而蘋果市值則減少了 587 億美元。
科技
中國 AI「四小龍」商湯 (00020-HK) 、雲從科技 (688327-CN)、依圖科技和曠視科技正深陷困境,這四家曾被視為業界標竿的企業,如今集體遭遇科技光環與商業現實間的終極考驗。最新財報顯示,商湯 2024 年營收 37.72 億元 (人民幣,下同),淨虧損達 43.06 億元,算上前六年累計虧損已經超過 546 億元,相當於每天燒掉近 2000 萬元 (約 9000 萬台幣),雲從科技的處境更為嚴峻,2024 年營收年比暴跌 36.6% 至 3.98 億元,五年半累計虧損 44.75 億元,企業存續已到危急關頭。
美股雷達
美國政府最新升級對中國的 AI 晶片出口限制,禁止輝達 (NVDA-US) 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 H20 晶片出口,消息一出,全球半導體產業與科技股應聲重挫,單是輝達與荷蘭晶片設備龍頭艾司摩爾 (ASML)(ASML-US) 兩家公司市值即蒸發超過 1,550 億美元,反映出市場對中美科技戰持續升溫的擔憂。
歐亞股
法國奢侈品巨頭 LVMH 集團周二 (15 日) 市值被競爭對手愛馬仕 (Hermès) 超越,失去歐洲市值最高奢侈品公司的寶座。此一變動主要受到第一季業績不如預期的拖累,顯示市場對該產業前景的信心正在下滑。LVMH 擁有包括 Louis Vuitton、Dior、Tiffany & Co. 與 Sephora 等高檔品牌,第一季銷售表現未達市場預期,特別是美國消費者對美容產品與干邑白蘭地的需求下滑,加上中國市場持續疲弱,造成整體營收下滑。
美國三大股指在暫緩關稅消息公佈後直線拉升超 6%,尾盤漲幅更進一步擴大,道瓊更一度漲逾 3100 點,專家最新表示,債市拋售潮可能是美國總統川普態度轉彎的原因。美股科技七巨頭市值周三 (9 日) 暴漲逾 1.5 兆美元,大幅緩解科技巨頭近幾日暴跌壓力,輝達、蘋果、特斯拉和微軟在內的公司股價漲幅幾乎都達到兩位數。
台股新聞
關稅風暴壟罩下,台股今 (8) 日持續下殺,鴻海 (2317-TW) 開低走低,苦吞第二支跌停,來到 125 元鎖住到收盤,兩個交易日市值減少 3959 億元,今年以來市值已蒸發 8196 億元。鴻海昨日跌停鎖死,市值失守 2 兆元大關,今日開盤則以 127 元開出、下跌 11.5 元或 8.3%,盤中雖然一度來到 130.5 元,但在賣壓出籠下,早盤被打至跌停 125 元鎖住。
台股新聞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台股今 (7) 日開盤即進行補跌,半導體三巨頭全面跌停,包括台積電 (2330-TW)(TSM-US)、聯發科 (2454-TW)、日月光投控 (3711-TW)(ASX-US) 三家權值股單日市值就蒸發 2.73 兆元。
台股新聞
台股今 (31) 日殺聲隆隆,終場狂殺 906.99 點,創史上第四大跌點,收在 20695.9 點,跌幅 4.2%,在亞股中跌幅最大。根據證交所統計,上市公司總市值單日蒸發 2.9 兆元,降至 66.56 兆元,第一季累計蒸發 7.33 兆元,若以 2 月最新開戶數 1331 萬人計算,相當於今年來平均每位股民虧損約 55 萬元。
台股新聞
台股 3 月落入低潮,截至 28 日已蒸發 1450 點,跌至 21602 點,創逾半年新低,上市公司總市值也失守 70 兆元大關,降至 69.46 兆元。對等關稅下周生效,外界擔憂影響擴大,不過,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根據團隊與供應鏈訪談顯示,廠商多已有廠區調整計畫,只待客戶指示即可啟動,關稅對廠商獲利影響僅屬短期,心理面衝擊大於實質面。
國際政經
綜合外媒周四 (27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外國製造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徵收 25% 的關稅,這一消息立即引發全球汽車股市暴跌。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的市值損失慘重,其中包括德國的福斯 (Volkswagen)、寶馬 (BMW)、賓士集團 (Mercedes-Benz)、保時捷和馬牌集團 (Continental) 等企業,這些企業的市值合計損失達到 45 億歐元 (約 48.4 億美元)。
歐亞股
德國軟體公司 SAP(SAP-US)周一 (24 日) 超越丹麥製藥巨擘諾和諾德(Novo Nordisk)(NVO-US),成為歐洲市值最高公司。根據路透估算,SAP 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上午 9 點的市值為 3,400 億美元,略高於諾和諾德。
美股雷達
標普 500 指數從歷史高點迅速下跌 10%,進入修正區間,市值蒸發數兆美元。FactSet 的數據顯示,標普 500 指數在 2 月 19 日達到高峰時的市值為 52.06 兆美元。周四 (13 日) 的下跌導致該指數的市值跌至 46.78 兆美元。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股價三個月內下跌近一半。即使如此,投資人仍在爭論馬斯克的電動車製造商是否仍然定價過高。自 12 月 17 日創下 1.5 兆美元的歷史新高以來,該公司市值已下跌 45%,抹去馬斯克為美國總統川普的勝選提供資金後該股所獲得的大部分漲幅。
台股新聞
中美晶 (5483-TW) 今 (5)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徐秀蘭表示,中美晶的投資策略已展現穩健價值,但並未充分反映在公司市值上,以目前投資的五家公司市值總合 1049 億元做為比較基礎,中美晶市值僅 808 億元,仍折價約 23%,認為公司股價遭低估。
港股
刷新港股 IPO 認購紀錄的蜜雪集團 (02097-HK)周一 (3 日) 掛牌首日大漲 43.2%,總市值突破 1069 億港元,且從近兩日股價走勢來看,蜜雪冰城無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在二級市場都獲得大批追隨者。作為新茶飲「第四股」的蜜雪冰城還打破新茶飲企業上市即「破發」的魔咒,同時也是今年以來首日上市股價表現最好的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