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 美股雷達

    諾和諾德減肥藥失利股價暴跌 散戶趁機抄底

    投資研究公司 Vanda Research 數據顯示,美國散戶資金上周五流入諾和諾德 (Novo Nordisk)(NVO-US) 的資金飆升 32 倍,因為這家丹麥製藥巨擘低令人失望的減肥藥數據提供罕見的逢低進場機會。數據顯示,諾和諾德當天單日淨資金流入從前一天的 49 萬美元攀升至 1,560 萬美元,此前萬眾矚目的數據表明,該公司實驗藥物 CagriSema 只幫助患者減輕 22.7% 的體重,不及預期的 25%。






  • 2024-12-24
  • 美股雷達

    美國航空迅速復飛全美航班 收盤小漲

    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FAA) 網站一份通知顯示,美國航空 (American Airlines) 周二 (24 日) 因未指明技術問題經歷短暫一小時的停飛後重新恢復航班營運。美國航空盤前股價一度挫逾 3%,但復飛消息傳出後跌幅快速收窄,當日收盤小漲 0.58%,至每股 17.35 美元,不過盤後小跌 0.06%。






  • 美股雷達

    WSJ:中國AI技術正迎頭趕上 沒有先進晶片還有替代方案

    《華爾街日報》(WSJ) 周二 (24 日) 報導,儘管中國在購買先進晶片方面受限,但有跡象表明,中國新創公司追趕美國領先的人工智慧 (AI) 模型的速度比業內許多人預期的還要快。實力仍有落差 但成長速度快由中國最成功的避險基金經理人之一投資的新創公司 DeepSeek11 月發布其最新大型語言模型的預覽版。






  • 農作

    今年紐約阿拉比卡咖啡期貨漲約70% 交易員紛紛尋求其他避險計畫

    咖啡價格一直在上漲,對於在全球各地購買和運輸咖啡豆的貿易商來說,這意味著要承擔額外的風險。他們正轉向其他的方式來避險價格,避免或延後波動造成的現金短缺。紐約市場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期貨價格今年上漲 70% 左右,漲破逾 40 年來新高。阿拉比卡咖啡豆是高檔咖啡的首選品種,價格大幅波動是家常便飯。






  • 美股雷達

    路透:新思以350億美元收購Ansys有望獲歐盟批准

    路透周一 (23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晶片設計軟體公司新思科技 (Synopsys) 以 350 億美元收購另一家晶片設計軟體公司 Ansys,預料將獲得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有條件的批准。截稿前,新思科技 (SNPS-US) 周一盤中股價小漲 0.04%,每股暫報 492.39 美元。






  • 美股雷達

    Meta擬在智慧眼鏡增添顯示器 力抗穿戴設備競爭對手

    英國《金融時報》周一 (23 日) 報導,Meta Platforms(META-US)正計劃在其智慧眼鏡上添加顯示器,用於顯示通知和 Meta 虛擬助理回覆,該款和眼鏡製造商 EssilorLuxottica 合作開發的升級版雷朋 (Ray-Ban) 智慧眼鏡最快可能在明年下半年發布。






  • 2024-12-23
  • 美股雷達

    美11月耐久財訂單增速放緩 商業設備訂單超預期成長

    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 (Census Bureau) 周一 (23 日) 公布初步數據顯示,由於商用飛機訂單減少,美國 11 月耐久財訂單月增幅超預期放緩,不過工廠的商業設備訂單超預期反彈,創逾一年來最大增幅。美國 11 月耐久財訂單月增率初值報 - 1.1%,遠遜經濟學家預期。






  • 美股雷達

    孫正義的AI雄心壯志:打造下一個輝達

    根據外媒周一 (23 日) 報導,軟銀執行長孫正義正著手推動安謀 (ARM-US) 向人工智慧 (AI) 晶片領域深入轉型,目標是到 2026 年推出第一批可出貨的 AI 晶片,最快在明年夏天提供模型。12 月 16 日,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宣布,軟銀將在美國投資 1,000 億美元。






  • 美股雷達

    WSJ:全錄砸15億美元從中資手中收購利盟

    《華爾街日報》(WSJ) 周一 (23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影印機大廠全錄公司 (Xerox) 將斥資 15 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印表機製造廠商利盟公司 (Lexmark International),利盟將於稍晚公布收購消息。報導指出,全錄的收購將讓利盟重新回歸美國所有,目前利盟的持有者是在中國深圳上市的印表機製造商那斯達公司 (Ninestar Corp.)(002180-CN),預料全錄將以手頭現金和承諾債務融資相結合的方式替這筆收購案籌資。






  • 歐亞股

    福斯汽車勞資協議讓分析師失望 股價一路走跌

    福斯汽車 (Volkswagen AG) 周一 (23 日) 歐股盤中股價一度下跌 3%,分析師稱該公司與公回答成的勞資協議仍存有不確定性,明年恐怕出現逆風。與此同時,作為勞資協議的一部分,福斯高層未來幾年將面臨大幅減薪。截稿前,福斯汽車歐洲股價下跌 2.52%,每股暫報 86.56 歐元;福斯汽車美股 ADR(VWAGY-US) 周一盤前上漲 2.84%,每股暫報 9.41 美元。






  • 2024-12-21
  • 大陸政經

    路透:華為白手套將遭美國列入黑名單

    路透周五 (20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登政府計劃將中國晶片設計公司算能科技 (Sophgo) 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因為該公司向台積電 (2330-TW)(TSM-US) 採購的晶片,結果被踢爆出現在華為的人工智慧 (AI) 處理器上。






  • 2024-12-20
  • 農作

    天氣因素影響 迦納再度下修可可收成預期

    根據外媒周五 (20 日) 報導,全球第二大可可生產國迦納第二次下調從 9 月開始的當季收成預期,凸顯在供應方面受挫可能進一步推高價格,巧克力生產商成本和消費者荷包恐怕不保。知情人士透露,在最近的實地作物調查後,該國已將第三季產量預測下調 5%。






  • 歐亞股

    日產前董座:與本田合併談判表明日產處在「恐慌模式」

    根據外媒周五 (20 日) 報導,日產汽車前董事長戈恩 (Carlos Ghosn) 日產汽車 (Nissan Motor Co.) 正在尋求與本田汽車 (Honda Motor Co.) 合併的舉動,顯示出該公司處在「恐慌模式」(Panic Mode)。






  • 歐亞股

    路透:福斯汽車和工會接近達成勞資協議

    路透周五 (20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福斯汽車 (Volkswagen) 正接近與勞工領袖就勞資談判達成協議,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正試圖透過削減成本和避免大規模罷工。自去年 9 月以來,福斯汽車一直在與勞工代表就一些必要措施進行談判。






  • 美股雷達

    〈財報〉生成式AI服務需求強勁 埃森哲上季營收超預期

    IT 服務供應商埃森哲 (Accenture) 周四 (19 日) 美股盤前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一季 (截至 11/30) 財報,受惠其幫助客戶採用人工智慧 (AI) 工具的服務需求不斷成長,該季營收、獲利雙雙打敗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同時也上調全年財測。






  • 2024-12-19
  • 美股雷達

    默沙東HIV治療達到兩項後期研究主要目標

    美國製藥巨擘默沙東 (Merck) 周四 (19 日) 表示,期針對部分成人 HIV-1(人類免疫不全病毒第一型) 感染的實驗性聯合治療達到兩項後期研究主要目標。默沙東表示,在抑制病毒複製方面,該公司的 Doravirine 和 Islatravir 聯合用藥與吉利德科學 (Gilead Sciences)(GILD-US) 三複方用藥 Biktarvy 和其他多種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相比並不遜色。






  • 美股雷達

    美光盤前股價暴跌逾15% 黯淡財測重創投資人信心

    美光 (Micron) 周四 (19 日) 美股開盤前股價暴跌 15%,延續前一交易日盤後頹勢,先前該公司公布令人失望的財測,表明個人電腦 (PC) 和智慧型手機需求疲軟,給人工智慧 (AI) 相關晶片銷售強勁成長預期蒙上陰影。截稿前,美光 (MU-US) 盤前股價下跌 15.09%,每股暫報 88.22 美元。






  • 國際政經

    美商務部最終敲定向SK海力士提供4.58億美元補貼、5億美元貸款

    美國商務部周四 (19 日) 最終敲定,將向 SK 海力士提供最多 4.58 億美元的補貼和 5 億美元貸款,扶植該公司印第安納州建立的先進晶片封裝廠和人工智慧 (AI) 產品研究開發設施。據了解,這此商務部敲定的最終金額略高於 8 月宣布的初步協議,只要 SK 海力士的投資計畫達到談判基準,就可以拿到補貼資金。






  • 美股雷達

    微策略執行長:若有必要將安排新融資計畫購買比特幣

    根據外媒周三 (18 日) 報導,微策略 (MicroStrategy) 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 Michael Saylor 受訪時表示,一旦當前的籌款計畫耗盡,公司將轉向槓桿比特幣代理計畫,把更多精力放在固定收益證券上,以籌集資金購買加密貨幣。






  • 2024-12-18
  • 歐亞股

    標普分析師:日產與本田合併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標普 (S&P) 分析師周三 (18 日) 表示,本田汽車 (Honda) 和日產汽車 (Nissan) 的合併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因為兩家汽車製造商首先需要調整策略,而重疊的區域市場將限制銷售收益。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儘管這筆潛在的交易催生出市值 540 億美元的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但對其信貸前景的任何好處都將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