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
台股新聞
14 家上市金控 2025 年 4 月自結獲利全數出爐,單月合計賺進約 186 億元,較上月腰斬、年減逾 65%,累計前 4 月合賺 1622 億元,年減 23%。受到川普對等關稅與新台幣匯率急升衝擊,金控旗下壽險公司戰況慘烈,共有 8 家因兌換損失影響導致虧損,不過,玉山金、永豐金等銀行型金控營運相對穩健,尤其玉山金以年增 41% 奪下獲利成長王寶座,而富邦金單月、累計獲利及 EPS 仍居金控第一。
台股盤勢
新台幣今 (5) 日再度強升逾 1 元,升破 30 元大關見到 2 字頭,台股則開高走低,由金融股領跌,一度下探至 20320 點,跌逾 460 點,但隨著新台幣升幅收斂,終場下跌 254.65 點,收在 20532.99 點,五日線失而復得,今日成交量 3870 億元,較上周五放大。
台股新聞
新台幣兌美元暴升之路仍未停歇,今 (5) 日續升超過 1 元,早盤直接噴上 29 字頭,改寫近 3 年新高,壽險業避險面臨龐大壓力,多家 4、5 月恐轉為虧損,14 家金控近期已全數公告 2025 年配發股利金額,但恰逢台幣暴衝干擾,使得股利行情失靈,富邦金 (2881-TW) 與國泰金 (2882-TW) 盤中股價重摔逾半根跌停,新光金 (2888-TW)、凱基金 (2883-TW) 等壽險型金控同樣災情慘重。
台股新聞
一年一度的股東會旺季來臨!上市櫃公司股利政策大多已經董事會決議通過,受惠 2024 年股市大多頭行情,14 家金控普遍獲利大豐收,2025 年股利發放金額讓投資人相當期待,今年共有 8 家總股利超越去年水準,9 家搭配配發股票股利,由於台股 4 月遭遇股災,金控股股價大幅回檔,近期雖有反彈,但仍有 6 檔現金殖利率維持 5、6% 高水準,相當罕見,可望再掀存股熱潮。
台股新聞
台北股市今 (18) 日在台積電 (2330-TW) 法說會後,無法完全化解外界對營運前景疑慮,及市場買盤保守之下,大盤終場漲幅收斂至 56.3 點,以 19395.03 點作收,成交值爲萎縮爲 1963.3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60.06 億元,其中外資賣超 151.79 億元,台積電再遭外資出脫 7,123 張,累計法說會前後 3 個交易日遭外資減碼 23,702 張。
台股新聞
金管會預告「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修正草案,由原先三道防線改為三道防線模型,此次增訂銀行業資產總額 1 兆元以上應設置風險管理長,不過,預告 60 天後上路仍有給予 6 個月緩衝期,截至目前,有 10 家尚未設置,必須在今年底前完成調整。
台股新聞
14 家上市金控 2025 年 3 月、第 1 季獲利全數揭曉,單月合賺 386.1 億元,首季合計賺進 1436.19 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約 9%,金控業 3 月遭遇川普關稅政策反覆,導致金融市場動盪,尤以證券業受創最劇。富邦金 (2881-TW) 已經連 5 月單月獲利破百億,穩居三冠王寶座,國泰金 (2882-TW) 上月也賺近百億,但新光金 (2888-TW) 3 月虧損進一步擴大,值得注意的是,玉山金 (2884-TW) 單月及累計獲利均竄升至金控第四,並以累計獲利年增 40% 蟬聯成長王,僅有 5 家金控維持獲利正成長。
台股新聞
台股昨 (7) 日暴跌逾 2000 點,上市櫃逾 1700 家跌停,金融股也罕見出現齊亮綠燈,儘管大盤今 (8) 日依舊賣壓沉重,但金融族群已經率先展開反彈,以公股金控為首,兆豐金 (2886-TW)、第一金 (2892-TW)、華南金 (2880-TW) 股價均大漲逾半根,市場解讀是政府第一波護盤大軍先行進場,而上海商銀 (5876-TW)、京城銀 (2809-TW) 等中小型銀行股同步走堅,但多數民營金控股仍在盤下震盪。
台股新聞
14 家上市金控 2025 年 2 月自結獲利全數出爐,合計賺進約 472 億元,累計前 2 月稅後純益已突破千億大關,合賺 1050 億元,年增約 7%,新光金獨憔悴,是唯一一家連 2 月虧損的金控,另 13 家皆有賺錢。富邦金 (2881-TW) 勇奪單月、前 2 月稅後純益與每股獲利王寶座,累計獲利成長王則由玉山金 (2884-TW) 拿下。
台股新聞
投資人注意!金管會今 (6) 日宣布,考量我國保險業者將於 2026 年接軌 IFRS 17 後計算保險收入的流程較為繁複,因此,保險業及具保險業子公司的公開發行公司若作業不及,每月營收公告申報期限可由 10 日延後至 15 日,適用對象包含 12 家金控、4 家壽險、2 家產險與三商投控、和泰汽車、中央再保,共計 21 家。
台股新聞
14 家上市金控 2025 年元月自結獲利出爐!合計賺進 577.81 億元,較前一月翻倍,並較去年同期成長約 7%,富邦金 (2881-TW) 勇奪 1 月稅後純益及每股獲利王寶座,國泰金 (2882-TW) 也狂賺逾百億,為單月獲利成長王,金控雙雄合計獲利占整體金控比重逾 5 成,惟新光金 (2888-TW) 1 月獨憔悴轉虧。
台股新聞
走過 Covid-19 疫情,金融業 2024 迎來大豐收的一年,14 家金控全年狂賺近 6000 億元,再創輝煌佳績,金融三業前 11 月稅前盈餘更已突破兆元大關。多家金控去年在國內外股票及基金積極實現資本利得,加上淨值項下其他權益持續轉佳,為 2025 年股利發放添增動能,且多檔金融股股價已墊高,若要維持有競爭力的殖利率水準,勢必得多發現金股利。
台股新聞
14 家上市金控 2024 年自結獲利出爐,12 月合計稅後純益約 265 億元,月減 23%,主要因金控旗下壽險普遍表現不佳,不過,全體金控全年仍舊豪賺 5979.8 億元,改寫歷史新高紀錄,雙雄合計賺進逾 2600 億元,占全體金控獲利約 44%,其中,富邦金不僅大賺超過一股本,更是連 16 年蟬聯每股獲利王。
台股新聞
14 家上市金控今年 11 月自結獲利全數出爐,單月合計賺進 345.42 億元,較前一月略減,主要受到國內外股市逆風影響,增添壽險、證券營運壓力,不過,前 11 月稅後純益衝上 5714 億元,改寫歷史同期新高,年增近 6 成,距離 2021 年寫下的全年史上新高紀錄 5806 億元只差不到百億,預期 2024 年全體獲利可望輕鬆締新猷。
台股新聞
金控業法說旺季開跑,上周中信金 (2891-TW) 及華南金 (2880-TW) 釋出明年股利會更好的動向後,本周重頭戲則為金控雙雄富邦金 (2881-TW) 及國泰金 (2882-TW),除了股利政策外,明年展望、聯準會降息、經濟預測、房貸餘額等題材,亦是法人高度關注的焦點。
台股新聞
14 家上市金控 10 月獲利全數揭曉,由於美國啟動降息循環,台美利差縮小影響到多家銀行,單月竟有 9 家獲利衰退,合賺 359 億元,月減 2.3%,以累計前 10 月來看,14 家合賺約 5369.24 億元,續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約 47%,共有 10 家金控賺贏去年全年,新增第一金、玉山金及永豐金 3 家,富邦金蟬聯三冠王寶座,單月純益、累計純益及 EPS 均為第一。
台股盤勢
台股今 (21) 日開高走低,台積電 (2330-TW)(TSM-US) 休息,由高價 IC 設計股撐場,終場小漲 55.26 點,收在 23,542.53 點,站穩所有均線上,成交量僅 3,521 億元,較上周五的 5,000 億元大幅收斂。
台股新聞
國內金控業今年再掀非合意併購話題,金管會今 (15) 日公布,經審視 2023 年財報數據,共有 7 家金控及 8 家銀行取得發動敵意併購門票,包含富邦金 (2881-TW)、中信金 (2891-TW)、國泰金 (2882-TW)、玉山金 (2884-TW)、元大金 (2885-TW)、永豐金 (2890-TW)、凱基金 (2883-TW),其中玉山金為今年新進榜,台新金則因近三年 ROE 不符合條件遭到剔除。
台股新聞
14 家上市金控 2024 年 9 月自結獲利全數出爐,單月稅後純益合計 367.85 億元,較前一月成長約 13%,14 家前三季獲利突破 5000 億元,合計賺進 5009.67 億元,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紀錄,年增約 47%。其中,富邦金 (2881-TW) 穩居獲利三冠王,目前已有 7 家賺贏去年全年,新增中信金 (2891-TW) 及元大金 (2885-TW)。
台股新聞
台股今日開高走高,終場上漲 329 點收在 22,761 點,創近 2 個月新高,外資也站買方,尤其偏愛新光金,再度大買近 9 萬張,呈現連 18 買,累計買超張數突破百萬張,也同時回補大型權值股,包括航運三雄、台塑、中鋼與鴻海等。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498.12 億元,外資買超 347.39 億元,呈現連 5 買,自營商買超 128.21 億元,也連 3 買,投信再加碼 22.52 億元,已連續 24 買;期貨方面,外資逢高避險、加碼空單 2,541 口,未平倉空單口數提升至 34,290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