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IBM破釜沉舟:專注高價值雲領域

鉅亨網新聞中心


IBM破釜沉舟

文| 本刊記者 馮海超


以互聯網、雲計算等為核心的新技術、新趨勢正以加速度席捲科技行業。商業界基業長青的典範、百年老店IBM 同樣在這場變革中遭遇陣痛。

過去一年裏,IBM 遭受了近十年來最猛烈的批評和嚴峻的業績挑戰。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2013年全年,IBM 收入998 億美元,下滑5% ;盈利165 億美元(每股14.94 美元)下滑1%,其中受衝擊最大的是硬件業務。IBM 面臨決戰轉型的關口。

在長達154 頁的2013 年度報告中,IBM 總裁和首席執行官羅睿蘭(Ginni Rometty) 公佈了IBM的全新戰略——深化向高價值轉型,明確提出公司即“服務”的轉型目標,並確立三大戰略轉型方向,即借助數據協助行業和專業轉型,開闢新市場;面向雲計算,重塑企業IT 基礎架構;通過移動社交,構建互動參與體系。

據悉, 這是自從IBM 在20 世紀50 和60 年代,為適應業務發展而建立大規模銷售隊伍以來,公司戰略的最重要轉變。

20 年前,IBM 時任CEO 郭士納掀起了IBM向服務轉型的重大戰略調整,讓隻“大象”也能輕盈地跳舞。如今的IBM 又將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破釜沉舟佈局未來?

專注高價值雲領域

2014 年剛剛開始,IBM 通過一次震驚業界的“出售”,博上了頭條位。1 月23 日,IBM 宣佈與聯想達成最終協議。聯想以23 億美元收購IBM 的低端伺服器x86 業務。

此外,據路透社2 月報導,IBM 計划出售其晶片業務,不同於低端伺服器業務及其它大宗商品業務,晶片業務是IBM 技術密集型業務之一。

IBM 將放棄硬件業務嗎?數據顯示,2013 年四季度,IBM 硬件業務大幅下滑。IBM 預計,至2015 年,其大約50% 的利潤,將來自軟件業務。

羅睿蘭很快公開澄清:我們並未計劃退出硬件市場,IBM 仍然是高性能、高端系統、存儲及認知計算領域的領導者,IBM 將繼續為先進半導體技術研發進行投資。

但如何做好仍是問題。未來世界,硬件業務的形態不同於以往,必將更緊密地和雲結合、和軟件結合。

“從軟件角度看,我們收購的SoftLayer 就是一種新的伺服器業務,這是面向雲時代的選擇。”IBMCTO 兼下一代技術平台總經理 Daniel Sabbah 。

IBM 大中華區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總經理羅睿儀女士對《英才》記者表示:“雲計算的未來既不是公有雲,也不是私有雲,而是混合雲。未來企業將面臨將客戶的很多部署在公有雲上的應用與企業的核心企業系統,包括財務、庫存、製造、人力資源等連接在一起。這也是IBM 的戰略方向。”

2013 年,IBM 投資20 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雲計算基礎架構服務提供商SoftLayer。這意味具備了業界最完善的跨越大、中、小企業的企業級雲計算能力。接下來,IBM 投入巨資圍繞Softlayer 大規模展開雲計算佈局, :一是投資12 億美元將雲計算數據中心拓展至40 個,其中香港和中國大陸的數據中心將於今年落地,未來在中國共投資3-5 個;二是投資10 億美元構建高速、自動化、開放的PaaS 平台BlueMix,通過該平台,IBM 致力於贏得在雲計算市場將擁有90% 採購權的開發者們。

同時,IBM 在雲計算方面有4 萬專業人員,在全球擁有超過5000 個私有雲項目。2015 年,IBM 的雲收入預計將達到每年70 億美元。

沃森 又一面旗幟

2013年6月,IBM啟動全球千人規模的裁員后,外界曾有批評稱羅睿蘭在“守業”,並希望贏得華爾街青睞。很多高管們卻覺得,羅睿蘭更加看重企業的創新能力。

事實上對於一個利潤還不錯的百歲企業,推動持續創新這件事情的難度可想而知。她只有採用平衡策略:即要為中期利益負責,也需要加快轉型,把握新機,開拓更廣闊的未來。

而更廣闊的未來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指的是IBM引領和倡導的認知計算技術。

羅睿蘭公開表示:沃森集團也將成為IBM 轉型史上的又一面旗幟,就像上世紀60 年代成立System/360 部門,80 年代成立PC 部門,以及90年代成立服務一樣。“沃森是認知計算系統的傑出代表,繼製表時代、編程計算時代之后,認知計算開啟了一個新計算時代”。

按計劃,沃森業務集團將專注於軟件、服務和應用的研發和商業化。IBM 還將投資逾10 億美元到沃森業務集團,其中1 億用於風險投資,以支持企業研發基於沃森應用的生態系統。

IBM 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博士向《英才》記者表示,Watson 是認知計算系統的傑出代表,能夠理解人類語言,並能以類似人類方式思考,能對百科全書般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判斷,還能以人性化的方式輸出數據洞察。Watson 已經形成了全面的功能應用,並且可助力企業研發、決策和客戶服務的全流程。

沈曉衛還表示,沃森技術正應用於醫療、金融和客戶服務等領域。在與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NYGC) 的合作中,當醫生將病人的基因突變信息與可能有關的大量醫學文獻、研究結果和治療指標進行關聯時,沃森系統有望顯著縮短所需時間。

盡管人們更想知道,沃森大規模商用化究竟何時能夠成功,畢竟其意義也許不亞於1993 年死而后生的那次轉型,但我們還需耐心等待。

不單打獨鬥

互聯網時代給IT 技術開發帶來了開放和共享的文化,今天,很多令人驚訝的技術應用創新,都是建築在開放的技術平台之上。

從底層的晶片、作業系統到雲技術,開放和協作已經成為IBM 重要的業務模式。IBM 是Linux最鼎力的支持者之一,同時IBM 還在支持150 多個開源項目。其中,最重大的舉措就是,開放獨門武器POWER 微處理器技術。

去年8 月,IBM 通過OpenPOWER 基金會向業內開放了具有24 年技術積累的POWER 相關技術。該基金會由IBM、Google、英偉達、Mellanox和泰安電腦聯合倡導成立。該基金會將基於開放的最新的POWER8,發展大型雲計算、互聯網數據中心所需的各種技術。

這對IBM 來無疑是一個重大舉措,過去二十幾年,Power 伺服器是IBM 在市場上攻城略地的一個殺手級品。然而隨雲計算時代的到來,Power 並沒有把握住新興的大客戶——雲計算數據中心和互聯網公司,這使Power 的業績連續多個季度下滑。IBM 希望在OpenPOWER 上複製ARM在移動市場的成功開放授權模式。

“OpenPOWER 這一舉措將會構建更為健康的生態系統,加速POWER 平台的創新。”IBM 大中華區副總裁及系統與科技部總經理郭仁聲表示,“開放和協作的模式,將幫助我們的硬件業務更快地實現轉型。”

現在OpenPOWER 基金會已經有25 名成員,其中不乏Google、三星等領袖企業,其中有兩家中國公司——蘇州中晟宏芯和江蘇業技術國際研究院,分別在晶片和伺服器方面進行研究。據悉,不久之后將會有更多的國內的領先IT 公司加入OpenPOWER 基金會。

未來的世界,在IBM 眼裏非常清晰,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通過開放,與整個業共贏。

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表示,“我們充分認識到中國市場對於IBM 轉型的重大意義。IBM 對於中國長期發展的承諾是一貫和堅定的,我們將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和社交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並且以最高的商業規範要求自己確保客戶信息安全,以開放創新的姿態與客戶更緊密地合作,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轉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