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充分就業為何未讓僱員受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日本勞動力市場正在上演一些奇怪的事情。目前失業率為3.7%。最近,失業率最低曾降至3.5%,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几乎稱得上完全就業。(失業率上升只是因為以前那些就業意願喪失者正湧入勞動大軍。)
人口狀況助推了這種趨勢,生於嬰兒潮時期的退休人員數量現在超過了開始就業的千禧一代。現在每100個求職者有110個工作崗位可選擇,這是20年來的最佳比率。在一些行業(包括卡車駕駛和醫療),雇主無論如何都招不到人。建築工地工頭嚴重短缺,因為建築公司在加班加點,重建被海嘯摧毀的海岸,以及為東京2020年奧運會做准備。今年夏季,由於無法雇到足夠多的員工,一家專營牛肉飯的連鎖餐廳被迫將其約2000家門店關閉了十分之一。
你原本會認為,薪資因此會瘋狂上漲。不幸的是,對於日本而言,你錯了。企業正賺創紀錄的利潤,日本政府一直追要求它們分享成果。一些企業適度上調了薪資,但不足以跟上通脹的速度,由於貨幣刺激以及消費稅上調3個百分點,日本物價一直在上漲。
可能勞動力市場的緊張最終在生影響。今年7月,正式員工的現金收入大增2.6%,為17年來最高。但很多是以現金獎金的形式發放,而非讓員工獲得長久信心的基本工資。
日本薪資似乎不會對一般的市場壓力做出回應。為什麼呢?這一難題植根於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變化。與普遍看法相反,日本的勞動力大軍特別靈活。除了受到保護的終身工作者(這在當今已是相當罕見了),近40%的勞動者都非常靈活。他們從事薪資較低的工作,領取時薪。福利几乎不存在。對於多數此類勞動者(有時被稱為無階級)而言,失業近在咫尺。
當然,日本很難是唯一一個就業市場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國家。在技術和外國廉價勞動力隨時可充當替補的情況下,從事非技術或半技術工作所能要求的薪資自然較低。然而在日本,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尤其棘手的問題。要讓通貨再膨脹發生作用,薪資必須開始與通脹同步上漲。但勞動力中的散工現象正在讓這個過程短路。另外,屬於無階級的人們更不可能結婚和生育子女。如果日本要解決其人口問題,它必須解決這個勞動力問題。
日本可以採取何種措施?至少有3項措施。首先是縮窄受到過度保護的固定員工和沒有得到充分保護的非固定員工之間的差距。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的川本明(Akira Kawamoto)指出,嬌慣某一部分勞動者不太符合日本的利益。他表示,對的就業安全會扼殺冒險行為,而這種冒險是日本現在亟需的。但僅僅讓固定員工的生活變得不那麼安逸,可能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如果擴大日本總需求是目標的話,那麼日本應大舉改善臨時工的薪資和工作條件。重要的是,日本應讓他們更容易轉入固定工作,並讓所有類型的員工更自由地在企業間跳槽。一個開放且流動的勞動力市場將有利於催生更多創意,並將資源配置到具有生效率的經濟領域。
其次,移民政策需要更為大膽。確實,允許大量外國勞動者進入可能會對薪資構成下行壓力,至少一開始會如此。然而,有一些工作是日本人不願意從事的。例如,如果引入外國人為兒童和老人提供價格實惠的看護服務,那麼這可能會讓日本女性解放出來去從事更有成就感的職業。
這就要談到第三項措施。空前數量的女性正湧入勞動大軍。近65%的年齡在15歲至65歲之間的女性在工作,為自1968年有記錄以來最高。
這裏存在一個難題。其中大部分工作要麼薪資不高,要麼為兼職工作,或者兩者兼具。太多企業仍然將男人視為主要雇佣勞動者:較為年輕的女性是為了充當“花瓶”,而年紀較大的女性則去做那些臟活累活。如果日本要進步的話,這種態度需要改變。
立法可以起到一定幫助。一項簡單的措施是稅收立法。目前,戶主(通常為男性)可以為妻子申請贍養免稅,只要妻子的年收入不足1萬美元。給予家庭中第二賺錢者中性稅收待遇,將消除這種抑制工作積極性的因素,從而鼓勵已婚女性從事全職工作。如果男性不喜歡,他們可以呆在家裏照顧孩子。
(來源:FT中文網 譯者:梁艷裳)
- 市場震盪加劇,別怕進場!三大策略逆勢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