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泄密門背後:現“幫襯”利益鏈條
鉅亨網新聞中心
陳潔
“公司已經對這件事發了封口令,不允許我們發表評論。這風口浪尖的,我也沒有辦法評論。”對於中信證券(600030.SH)張明芳泄密事件,《中國經營報》記者詢問了中信證券一位熟悉的分析師,但被其婉拒。
6月6日,中信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張明芳先后在其朋友圈和多個微信群裏發布了關於麗珠集團(000513.SZ)的重大非公開消息,稱“該公司將於下周二公佈管理層限制性股票+期權方案”,並建議機構投資者增持。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深圳證監局高度重視,並啟動了核查程序。在張明芳停職配合調查之后,麗珠集團於6月11日晚間發布了延遲股權激勵的公告。
不可諱言的是,“張明芳事件”的影響正在快速蔓延。“現在好幾家券商和基金都在查內幕交易,查得特別嚴。聽有家基金公司的不少人,現在都出國避風頭了。”一位券商內部人士表示。對目前發生的“泄密門”,該人士認為非常正常。“這在圈裏已經是常態。你沒有資金支持,不能在行業一呼百應,怎麼能成為大佬?”他表示:“目前,券商、基金、上市公司和中介渠道都形成了鏈條,經常相互幫襯。”
利益鏈中的橋樑
面對張明芳事件,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她是“趕上了”。
“在這個圈子裏面挺正常的,以前大家都這麼做,只是現在監管嚴格了,基金經理對此也比較注意。”一位已經在資本市場浸潤十余年的前券商分析師無奈地道:“什麼是分析師?能推薦賺錢股票的分析師,才是好分析師。雖然不要求你推薦的股票100%準確,但基本上要比較靠譜。”
更有人直言,張明芳事件更像是“殺儆猴”。“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以前大家都這麼做,只是現在管理嚴格了,開始慢慢清理行業內的潛規則。可以,一位分析師如果想比公告更早一步知道些公司動向真的不難,而行業內很多分析師並沒有保密意識。”上述券商業內人士稱。
在“先知”的背后,是一條串起了上市公司、基金和券商的利益鏈,券商在裏面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中介和橋樑。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有諸多方面可以找券商進行配合:例如上市公司需要控制股價或者資金時,就可以找券商幫忙。對券商來,每家上市公司手中都有股權,無論是上市交易還是資管理,都大有可為。
而券商研究員所擁有的資金和人脈,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在上市公司眼中的地位。“你以為大家是看你的眼光嗎?沒有人脈和資金,你連上市公司董秘的大門都進不去。中國有幾千家機構,如果每一家董秘都接待,他也不用干其他的事情了。”上述券商業內人士稱。
對於基金來,券商分析師能夠有所影響力,能夠推薦賺錢的股票,也是他們最為看重的。
“這個行業其實非常現實。什麼叫行業分析師?一隻股票你推薦了,基金看好,股價上漲,你牛。如果只是自己看好行業,但股價不漲,市場沒反應,業內不可能認可。”上述券商業內人士稱。
他表示,如果真的要在一個行業中做到“大佬”的位置,必須要有資金支持。“想要在江湖中有地位,必須要有跟你做的資金,否則券商、機構都不認可。在這個行業中,第一比拼資金,第二比拼消息和人脈。”
而在相互幫襯背后,是金融圈殘酷的事實。“中國的基金基本上都喜歡短線交易,所以券商都很看重基金分倉帶來的手續費收入。你寫一個負面的研究報告,公司股價下來了,基金能不找你麻煩嗎?如果不採取什麼緩和手段,最直接的就是把分倉移走。”一位目前在信托機構任職的券商前分析師表示。
券商研究員快速更替
在種種壓力背后,除了一些行業“大佬”,研究員這個職位很少有人能長幹下去。
在記者採訪的四位曾經從事分析師行業的人士中,有三位已經轉行,分別前往基金、信托機構,或者內部轉職。
“在券商這個行業做分析師,很少有人能夠干滿幾年。既然如此,你不能不為自己考慮,一是通過這份工作打響名聲,第二當然是金錢方面的收益。”上述券商內部人士稱。
一位曾經在券商任職,但目前已經前往基金擔任研究員的人士表示:“券商研究員的門檻,高不高,低不低。此前我們(券商)就曾經招了一個博士,一開始連大盤都看不懂。券商分析師這種職位相當於串聯了上下游,去其他地方的可能性也多。不過這幾年研究員供大於求,工作壓力也大很多。”
有些人是主動退出,有些人是被動轉崗。
“我們老闆看重的是分倉成績,他們(新人)做得好,所以就讓他們做了,我們原來的老人基本上都轉到理財服務中心。”上述資本市場資深前分析師表示:“我們原來的研究主要是為內部服務的,現在情況已經不同。現在大家看重的是那些能拉來更多分倉的。”
這位資本市場資深前分析師已經在該券商工作超過8年,此前他的工作狀態一直比較舒服,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壓力大”“有那麼多新人進來”。
在核查風暴中心的券商分析師這個曾經人人羡慕的金飯碗,正面臨種種衝擊。
“其實查這件事就是為了以點帶面。大家都在金融圈裏面混,很難誰不知道誰的事情,加上一些基金公司內鬥厲害,相互揭發啥的也不少見,經常是查一個人,一查就查出一批。”上述券商業內人士稱。
“很難這場風暴什麼時候會停。之前的債市核查算什麼呀,與證券行業相比,只能算小巫見大巫。證券行業的水太深,利益太多,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沒有不亂的地方。”上述在信托機構任職的前券商分析師對自己提前跳出來,難免表現出一絲慶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