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從世界杯解讀世界經濟潮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年足球世界杯來了,這場足球盛宴注定又將造就全世界球迷許許多多個不眠之夜。這個每四年舉辦一次的體育盛會,吸引了全球半數人口的眼球。

《bwchinese中文網》報導稱,上屆世界杯是2010年在南非舉行的。日本《產經新聞》刊文稱,那時雷曼危機的影響尚存,歐洲經濟因希臘債務危機岌岌可危,日本經濟也是死氣沉沉。在世界杯的官方贊助商中,日本企業僅剩索尼一家,形單影只地勾勒出了日本品牌的衰敗。遙想2002年日韓世界杯時,15家贊助商中,日本企業占到4家。


幾家歡樂幾家愁,2010年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正值春風得意之時。中國和印度在當年都實現了10%的經濟增長。伴隨資源和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上漲,俄羅斯和巴西的經濟也是一片繁榮景象。所以,南非世界杯的火熱開場似乎標志著“新興國家時代”的到來。

《中國社會科學報》曾在2011年滿懷希望地稱道,“我們有理由相信,金磚國家將與發展中國家一起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理由是,中國與南非、巴西、俄羅斯、印度的市場和資源互補優勢也日漸突出。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資本存量以及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三大主要動力。而金磚國家人口占世界總量的42%,具有明顯的人口優勢。

但是2012年,這四個國家卻沒有那么風光了,除印度之外,這些市場的表現都遠遠落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而且都面臨一定的經濟壓力。

甚至是作為榜樣的中國,經濟增速均顯著下降。在2013年四季度之后,中國季度gdp增速在2014年一季度繼續回落,跌至7.5%以“左”。近日,世界銀行發布《中國經濟簡報》。簡報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會溫和地放緩;仍然存在向下的風險。

美國《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指出,金磚國家的名片高增長依然有效,但這張名片卻有些破損了。2000-2008年,四國的平均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8%,幾乎比七國集團的平均水平高出6個百分點。

以上數據說明,南非世界杯結束后,4年來,世界經濟潮流發生了巨大變化。

《環球》雜志指出,隨著美聯儲量化寬鬆(qe)政策退出進程加快,世界經濟正步入高風險與不確定的“后qe時代”,國際金融經濟格局將面臨新一輪調整:發達國家經濟復甦趨強,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這使世界經濟增長態勢生變,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和以中國引領的新興市場經濟,成為共同牽引世界經濟的“雙引擎”。

但德國工商聯會對外經濟部負責人特萊爾(volker treier)認為:“美聯儲宣布提高利率,這也就意味著新興國家獲得廉價資金的時代結束,本國貨幣隨之貶值。”

近年來,受美qe政策退出的先期沖擊,新興市場遭遇資金外逃壓力,股市和匯市受累持續下跌。未來,新興市場仍面臨美qe退出使全球資本緊縮,以及國內需求疲軟的雙重沖擊,增長將換擋至中速。[NT:PAGE=$]

當前,美聯儲qe政策加速退出,三類新興市場受沖擊最大——高杠桿率、雙赤字和資源出口型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6月10日發布報告顯示,主要世界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但經合組織成員國整體經濟增長動力保持穩定。報告顯示,亞洲五國(中國、印度、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經修正后的整體先行指數近五個月來逐月遞減,今年4月降至99.0點,顯示經濟增長趨於緩慢

世界銀行對資本流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做出評估,2013年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占其gdp的4.6%,2016年將降至4%左右。隨著美聯儲加快量寬貨幣政策的退出步伐,這一減幅可能加快。應該說,新興市場利用西方量寬的廉價資本而“安逸增長”的時代已經終結。

《環球》雜志提出警告,美聯儲qe政策退出極具“過河拆橋”和利己主義色彩,甚至暗藏“轉嫁危機”之圖謀。美聯儲主席耶倫露骨地表示,美qe政策退出節奏是按美經濟復甦進程,不考慮新興市場風險。

印度央行行長拉詹則批評,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在政策上的自私自利,導致了新興市場動盪,但從新興市場流出的具有“破壞性”的資金最終將傷害到西方國家。

著名投資人吉姆•羅杰斯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發生的一切,都要歸咎於美聯儲,“將利率降到如此之低,為全世界任何人提供了他們所想要的流動性,新興市場獲得了足夠的借款來掩蓋它們的問題,對此應該有所擔憂。”

無疑,美聯儲qe政策退出將引發全球金融經濟的波動,世界經濟面臨非常規量寬周期的結束。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退出,將引發全球流動性趨緊,金融市場波動會加劇,國際資本流向將逆轉。

接下來2018年的世界杯舉辦地是俄羅斯、2022年的舉辦地是卡塔爾,都是新興國家。可是,新興國家卻在這時沉寂了下來。巴西世界杯的籌備工作不敢恭維,卡塔爾申辦世界杯的過程出現了丑聞。因此,日本《產經新聞》認為,世界杯從很多意義和角度上看,都迎來了轉折期。

但世界銀行前行長詹姆斯•沃爾芬森近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對於新興市場的未來發展依舊充滿信心。他說,至2050年,發展中國家幾乎能創造占世界總量60%~65%的gdp。

“目前新興市場的起伏完全符合歷史的軌跡。經濟的發展從未持續沿直線增長,而總是起伏更迭,我們正在經歷的就是一個緩沖期。有趣的是,這個緩沖期是大沖擊還是小滑坡還不得而知。”

另據路透社報導,普華永道《2050年的世界》最新系列報告稱,全球金融危機及其余波加快經濟重心向中國、印度和其它新興經濟體的轉移,屆時英國經濟規模將跌出前十。

報告認為,今後40年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會大大超過g7國家。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2-2050年gdp平均增速尼日利亞領先,其次為越南、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和中國。同樣按購買力平價衡量,七大新興經濟體(e7)的經濟規模將在2020年前超過g7,中國最快可在2017年超過美國。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