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專家:中美開戰 可封鎖馬六甲逼迫中國低頭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星條旗報》網站9月28日報導稱,雖然美國歡迎中國的和平崛起,但美海軍西太平洋舉行的代號為「勇敢之盾-2014」的軍事演習,很明顯說明華盛頓正在做兩手準備。在演習中,美軍動員約1.8萬官兵,對試圖阻止美國進入國際水域及領空的敵軍對戰。中國是亞太地區唯一打造大規模「反介入、區域拒能」能力的國家,而此次「勇敢之盾」演習正是為了練習反制這種能力。

報導指出,這次演習檢驗了「空海戰」作戰概念,這種作戰概念由一系列戰術構成,首先要求致盲敵方的太空及網路空間通信,之後摧毀敵方的陸基及海基武器平台。不過,美國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院研究員哈姆斯認為,如果中國攻擊美國,發動「反介入、區域封鎖」攻擊,那麼美國應該封鎖馬六甲海峽,攔截進出這些水域的所有活動。據哈姆斯的統計,美國出動13至15支海軍陸戰隊部隊,就能夠攔截約800艘向中國主要港口運送或出口貨物的船隻。


中新網援引環球網報導,在「勇敢之盾-2014」的軍事演習期間,美國官員小心謹慎地避免出現任何表明臆想之敵為任何特定國家的跡象。這是一支有關美國第二大貿易合作夥伴中國的外交舞曲。然而,在亞太地區,中國是唯一一個構建大規模「反介入、區域拒能」能力的國家,而此次「勇敢之盾」演習正是為了練習反制這種能力。

該演習檢驗了「空海戰」作戰概念,這種作戰概念由一系列戰術構成,首先要求致盲敵方的太空及網路空間通信,之後摧毀敵方的陸基及海基武器平台。作戰人員還企圖摧毀或擊敗敵軍部署的武器系統。

美國國防部的2013年非密「空海戰」概念概要並未明確提及中國。然而,五角大樓向美國國會提交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明確指出,北京正在發展一種其戰爭規劃者認為將能夠阻止美國安全的將其艦船送入東海及南海國水域的武器系統。這可能會複雜化美國馳援台灣的努力。

美國還與一部分中國鄰國是同盟國,其中一些國家已經捲入了與中國的領土爭端。

「空海戰」概念於2010年成為美國的官方作戰理論,現在五角大樓已經為些設立了一個專門辦公室。分析人士認為,該辦公室的工作重點是在中國變得越來越好戰的情況下打敗中國。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學院的政治學與國際事務教授阿倫?弗裏德伯格指出,「空海戰」概念與中國有關,但「我們誇大了對中國的擔憂。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必須更加坦誠。」

然而,在「空海戰」概念概是會阻止中國發動潛在攻擊,還是會增加全球毀滅性戰爭爆發的可能性的問題上,分析人士卻有不同意見。在「空海戰」概念的倡導者和批評者中,很少有人相信中國和美國之間爆發衝突有好處。美國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院研究員、海軍陸戰隊退役上校T.X。哈姆斯認為,威懾才是「最好的戰略」。

最近中國並未向任何鄰國開火,但被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稱稱之為「武力脅迫」的活動卻有所增加。中國船常常與越南及菲律賓在南海因領土主權問題發生低級別對峙。就越南而言,今年5月,一艘漁船與一艘較大型的中國船隻相撞後沉沒。日本和中國戰鬥機經常緊急升空進入兩國存在主權糾紛的釣魚島上空。(接下頁)

[NT:PAGE=$]

目前中國軍方被認為無法與美國打響全面衝突,但隨著北京國防開支與軍工科技的發展,預計在未來幾十年裏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在領土爭端問題上,中國是會通過外交途徑,還是動用其軍事影響力,目前還不得而知,而且也令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國感到不安。

弗裏德伯格指出,「除了有一個有關如何打擊並打贏一場對華戰爭的似是而非的故事之外,我不知道我們在有關購買武器和安撫盟友方面如何做出決定。」

「空海戰」由一組戰術構成,但卻並非由軍方自己定義的戰略。它提供了一種在中國採取行動阻止美軍進入空、海域後,重新進入海、空域的方法。中國正在發展像東風-21D這樣的導彈,這種彈道導彈配備機動再入彈頭,設計用於打擊正在移動的航母。如果這種東西能夠發揮作用,就能夠把美國最強大的武器系統阻攔在導彈射程之外。

儘管美國軍方擁有艦船及陸基攔截導彈,但卻無法保證能夠成功攔截多枚來襲先進彈道導彈。這正是「空海戰」概念的「矛尖」並非地面官兵或飛行員——而是電腦駭客,或軍事術語中的「網路戰士」。

弗裏德伯格指出,在戰鬥一開始,美國的打擊目標是直接面向網路及衛星,通過「致盲作戰」控制敵方導彈及其他武器。在網路防禦規劃方面,美軍異常保密,因此外界人士無法對此進行分析。弗裏德伯格稱,「我們希望別人相信,我們有看家本領,能夠輕而易舉的解決問題」。他還稱,「致盲作戰」還包括針對中國的超視距雷達等軟目標進行空、海打擊。

下一個作戰階段保護打擊艦隻、平臺和其他陸、海武器。美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機可能擔負著幾種任務,包括轟炸中國。美海軍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也有可能會積極參與這個作戰階段。美海軍艦船、陸軍導彈防禦基地以及其他作戰平臺則會試圖攔截中國發射的任何導彈。

「空海戰」概念的支援者認為,這種概唸有可能會削弱解放軍的戰力,能夠阻止北京政府在亞太地區採取任何過激行動,從而確保地區穩定和世界貿易的自由流通。不過,美國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院研究員哈姆斯則認為,「空海戰」是一種最終會導致核戰爭爆發的危險概念。「美海軍已明確表示,『空海戰』並非一種戰略,他們是對的。這是一種沒有戰略的概念,而這可能正是最危險的一面。」

據哈姆斯稱,美國戰略應該尋求最小化對華衝突。他指出,假設中國首先在空間或網路空間展開攻擊活動,那麼中國就能夠立刻在這些領域佔據優勢,降低『空海戰』概念取得成功的機率。」至於摧毀中國的陸基武器平臺,則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哈姆斯指出,中國的固體燃料導彈能夠在幾分鐘之內發射。與此同時,中國的機動導彈發射裝置很難被發現。他表示,「我們的現有證據顯示,這是不可能的。在海灣戰爭期間,我們曾在沙漠中捕獵‘飛毛腿’導彈,但從未成功。想想看,中國的地形更加複雜。」

哈姆斯指出,針對中國發動常規彈道導彈攻擊,則有可能會提高中國做出核回應的風險,因為中方很難將之與核彈道導彈攻擊區分開來。哈姆支援一種被分析人士稱之為「海上控制」和「遠距離封鎖」的低成本方法。通常這種方法不包括轟炸中國。他指出,北京政府對經濟威脅的擔心勝於一切。在2003年的一次講話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開啟了一場有關「馬六甲困境」的辯論——中國經濟及能源的軟肋就在馬六甲海峽。(接下頁)

[NT:PAGE=$]

如果中國攻擊美國,發動「反介入、區域封鎖」攻擊,哈姆斯建議美國封鎖馬六甲海峽,攔截進出這些水域的所有活動。「他們可以擁有其近岸水域,但同樣也需要整個海洋」。按照哈姆斯的統計,13至15支海軍陸戰隊部隊就能夠攔截約800艘向中國主要港口運送或出口貨物的船隻。

這種封鎖能夠從經濟上圍扼中國,但不會將北京政府置於一個最終必須為換取和平而大失顏面的境地。中國很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弱點,並正在打造陸上交通網路予以補償。然而,哈姆斯認為中國不會希望讓俄羅斯和哈薩克鐵路網路限制其經濟發展。即便中國必須這樣做,鐵路運輸能力也無法與海路運輸能力相比。

哈姆斯的戰略把空間和網路戰排除在外,化最小化了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不過,弗裏德伯格卻認為,中國為了應對美國的「空海戰」概念,利用規模相對較小的核武器對美開戰的可能性極其不可能,因為這種做法類似于「國家自殺」。弗裏德伯格補充稱,防禦「空海戰」概念,還會迫使中國投入更多資源保衛其基礎設施,而這有可能會導致中國在高超音速導彈等項目中的投資降低。

「空海戰」概念的支援者認為,雖然封鎖可能是個不錯的辦法,但這種做法對於獲得進入被中國封鎖的海、空域而言卻是無濟於事。如果封鎖成為美國的戰略,那麼美國就有可能無法安撫其位於或靠近中國封鎖區的亞太盟國。

分析人士一致認為,兩個核武器國家之間的戰爭,特別是涉及到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戰爭,在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哈姆斯和弗裏德伯格都認為,大國戰爭歷來都會持續許多年時間,這很明顯與美中對短期衝突的規劃相悖。不過,弗裏德伯格認為,美國必須做好衝突準備。我認為,不做這些事情,我們就能夠減少危險。中國已經在做這種準備……所以看起來這場競賽是由我們發起的。」

《解放軍報》報導指出,在整個亞太地緣大格局中,審視西行海上戰略通道問題。通道問題至關重要,國家的興衰與交通革新密不可分。由於西太平洋海區存在兩條島鏈,加之南海與印度洋主要靠馬六甲海峽連通,中國的近海處於半封閉狀態,海上通道問題從近代以來一直是非常重大的戰略問題。近代地理學家受眼界局限,對海上通道安全問題關注不多。

今天,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格局已經形成,西行海上通道成為支撐國家利益快速拓展的重要平臺和媒介,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又有了新的實質提升。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經過南中國海運輸的天然氣相當於全球貿易總量的2/3。這條能源供應線對日本、南韓、中國尤為重要,可以說是東亞各國的「海上生命線」,而這一通道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也日益突出。相對於中東、非洲能源產地而言,中國處於這一海上戰略通道的下游,更容易受到上游國家的控制,具有更多的安全問題。因此,著眼亞太地緣大格局來維護西行海上戰略通道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