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三年蟄伏后 迅雷拉上小米給納斯達克講新故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 李何冉


歷經波折,。有投行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迅雷獲得了超過20倍的認購。

終上市

迅雷高開於14.21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8%,市值約為9.86億美元。盤中一度沖高至15.55美元,最終以14.9美元收盤。按收盤價計算,迅雷市值達10.34億美元。

迅雷此前於5月24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書,計劃通籌集最多1億美元資金。本次IPO將發售731.5萬股ADS(美國存托股份),融資8778萬美元。

摩根大通、花旗、投資公司Stifel Nicolaus和奧本海默擔任迅雷IPO交易的承銷商。本次IPO迅雷已授予承銷商為期30天的額外配售選擇權,允許后者以IPO定價減去承銷折扣和佣金的價格額外購買109.725萬股美國存托憑證。

與今天印有“雲加速”、“小米平台”標籤的迅雷相比,三年前那個打“P2P”、“數字內容平台”的迅雷,更像是一個毛頭小子。

2011年衝刺折戟

三年前,迅雷第一次向IPO發起了衝擊。當時的迅雷還過一頭向用戶提供免費的軟件服務,另一頭向上游的廠商收取品廣告費的日子。

根據2011年迅雷提交的招股書,迅雷2010年廣告營收這一項收入為2497萬美元,占總營收比重的58.4%。而迅雷用來吸引用戶的免費業務,又是在美國資本市場飽受質疑的P2P下載。這種對於中國互聯網來最經典的“免費”商業模式並沒有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

與此同時,中概股正經歷資本市場的寒冬。在估值泡沫論、VIE信用危機、部分公司財務造假等因素的影響下,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互聯網公司信心大打折扣,已赴美上市的企業股價相繼大幅下跌。內憂外患下,迅雷取消了IPO。

回顧上一次衝擊IPO的失敗,迅雷CEO鄒勝龍稱,在過去三年裏,迅雷的商業模式和品進一步發展,給了更多跟投資人溝通的素材,經過這樣非常詳盡的溝通,市場也好,投資人也好,對迅雷的了解應該是更進一步,印象也更深。

根據迅雷今年提交的招股書,2013年,迅雷廣告營收達4800萬美元,在總營收中占比為26.7%,到了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進一步下降到18.3%。如今在收入結構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恰恰是向用戶收費的雲點播服務,該服務在去年為迅雷貢獻了8673萬美元的營收,占比48.1%。在三年的時間裏,迅雷憑藉雲服務,完成了向企業收費到向用戶收費的轉變。

2013年雲的故事

鄒勝龍認為,如今迅雷的價值在於,用戶在獲得大數據的時候能夠提高成功率,能夠提高用戶獲得數據體驗的速度。

這一價值便是通過迅雷的雲加速服務實現的。雲加速是迅雷的一項增值服務,該服務通過迅雷旗下品,向用戶提供大容量數據加速傳輸到本地,提高用戶的寬頻利用率。迅雷雲加速是利用迅雷資源網絡分部在全國各地的伺服器,通過Smart CDN的方式將熱門資源的索引存放到距離用戶最近的地方,從而達到全速傳輸的目的。

表面上看,迅雷雲加速是一個主要針對用戶需求的品。但在互聯網終端品類型不斷增多的時代,以及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盒子的出現,用戶對頻寬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大,這種需求的活躍時間也相對集中,使得伺服器端的頻寬壓力成倍增長。

如果具化到網絡視頻行業,伺服器端的頻寬直接影響用戶體驗。而在本身成本較高的網絡視頻行業中,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降低伺服器成本,迅雷雲加速似乎是降低總成本的一個比較高效手段。

鄒勝龍稱,隨高清媒體,4K、2K高清視頻逐漸的普及,對於用戶端的內容傳輸,更高的體驗要求也會增加,而迅雷是中國互聯網目前最大的,也是唯一能夠面向上百萬的用戶提供几乎接近免費的雲加速和免費數據體驗非常好的公司。

在這種環境下,硬件廠商將為迅雷的雲加速服務提供入口,幫助迅雷完成雲加速技術從幕后到台前的轉換,同時也能刺激迅雷付費用戶比例的上升。

在這一過程中,迅雷並沒有把自己的雲技術作為硬件公司的技術外包,而是用雲技術將自己最核心的東西更直觀的展現給消費者。迅雷與小米在資本層面的合作也保證了雙方能在服務水平上保持同一個水準。

而事實證明,迅雷這種用硬件平台直接面向消費者收費或者與硬件公司做分成的商業模式,比當初的“免費”模式更容易被海外資本市場所接受。

小米的角色

6月19日迅雷更新招股書稱,小米將在迅雷IPO時,從迅雷優先股股東JoinwayInvestmentsLimited、CeyuanVenturesI,L.P。和CeyuanVenturesAdvisorsFund手中認購707萬股B類優先股和324萬股A類優先股轉化而成的普通股股票,共1032萬股普通股。在迅雷IPO后,小米持有的迅雷股份將從原來的28.8%增加至31.8%。

目前,小米對迅雷持股已經超過了鄒勝龍本人,成為第一大股東。從這一角度來看,作為創始人的鄒勝龍失去了對迅雷的對控制權。

對此,鄒勝龍表示,一位創始人對於一個公司的影響力和控制權,並不需要股權來強化這一概念,“很多互聯網優秀的公司,包括深圳最有名的一家互聯網公司,也包括我們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他們的創始人在公司所占的股權並不是有對的數量,但是他們對公司的影響力是非常清晰的。”

鄒勝龍稱,作為一個公司的創始人,公司最大的利益是整個公司能夠獲得快速成長的機會。對於小米的角色,他描述為“迅雷在過去幾年裏碰到的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

雖然雷軍一直宣稱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不可否定的是,小米成名於它的硬件品。由於小米本身不具備自給自足的硬件生能力,所以即便在需求量很大的情況下,小米在純靠拼量的硬件市場,並沒有在利潤方面有實實在在的優勢。

加上市場上,無論是互聯網電視還是電視盒子,甚至到賴以成名的“高配低價”手機,都有傳統廠商在源源不斷的推出競品來蠶食小米的份額,這讓小米在硬件市場上的優勢不斷被縮小。這種狀況下的小米也只有從互聯網增值服務的角度入手尋求突破。

而迅雷需要小米的用戶入口及平台,小米也需要迅雷的雲加速技術為用戶提供一個更完善的網絡體驗。鄒勝龍表示,隨高清媒體,4K、2K高清視頻逐漸的普及,對於用戶端的內容傳輸,高品質的體驗要求也會增加,迅雷是中國互聯網目前最大的,也是唯一能夠面向成千上百萬的用戶提供几乎接近免費的雲加速和數據免費體驗的公司。

鄒勝龍指出,迅雷和小米的兩個合作點,一個在於MIUI作業系統,另一個在於以互聯網電視和互聯網機頂盒為主的小米家庭硬件,這兩個方向可以幫助迅雷在用戶接觸點上進一步加快在移動互聯網和家庭互聯網的佈局。

鄒勝龍在內部郵件中稱,小米的投資以及與小米的“聯姻”只是打開了一扇窗。他表示,迅雷和小米的合作並非獨家,迅雷也願意通過和小米的合作案例,把迅雷的服務提供給所有互聯網手機用戶,互聯網家庭用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