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黨政機關帶頭 新購公務車3成新能源 逐年提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規定公務車帶頭推動新能源汽車。圖為一輛純電動汽車進行整車充電。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國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昨(13)日聯合公佈《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公務用車「新能源化」時間表和路線圖,2014年至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購買新能源汽車佔當年配備更新總量的比例不低於30%,以後逐年提高。方案旨在以黨政機關帶頭,破解新能源汽車「久推不廣」的困局。
香港《文匯報》報導,國務院常務會議7月9日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將對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這與今次五部門制定的實施方案的目標異曲同工。方案旨在以黨政機關引領示範、市場機制主導規範、量化考核全程跟進的方式,形成「硬指標約束保量、軟環境吸引提質」的政策運行機制,破解新能源汽車「久推不廣」的困局。
方案明確提出了新能源汽車購買的「時間表」,指出2014年至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以及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購買的新能源汽車佔當年配備更新總量的比例不低於30%,以後逐年提高。此外方案還規定了各省區市其他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這幾年內購買新能源車的佔比(2014年不低於10%,2015年不低於20%,2016年不低於30%),尤其指出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細微顆粒物治理任務較重區域的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比例不低於當年15%。針對基礎設施配備,方案明確規定:充電接口與新能源汽車數量比例不低於1:1。
對於如何落實這些目標要求,方案提出14項具體措施,包括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享受財政補貼,轎車採購價格扣除財政補貼後不得超過18萬元;地方政府應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作為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納入城市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地方在制定和執行機動車限號行駛、牌照額度拍賣、購車配額指標、道路優先通行等制度方面,應對新能源汽車適當給予政策優惠等。
方案還規定全程量化考核反饋監督,提出從2015年開始,各省區市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部門應當按年度統計匯總上一年度新能源汽車配備情況、累計行駛里程、能耗、費用等情況,報送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同時規定對工作進展緩慢、未達到購買比例要求的予以通報;對弄虛作假、造成不良影響的責令整改,並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星島日報》報導,科技部部長萬鋼日前預告,「電動車的利好消息一定是層出不窮」,新能源車今年將顯著「加速」。去年全國新能源車銷量為1.7萬輛,當中83%為純電動車,相比汽車總銷量2198萬輛的規模仍相當少。
新能源汽車產業愈來愈受到重視,中國電動車龍頭、股神巴菲特愛股比亞迪(1211-HK)料最為受惠,兩項政策均會帶動其主要車型的銷量。吉利(0175-HK)、東風汽車(0489-HK)今年亦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同樣值得留意。
耀才證券市場研究部副經理植耀輝表示,中央上周公布由今年9月起至2017年底,將對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認為這方面的政策已講了一段時間,市場亦預期中央會推出相關措施,但今次再出新招,雖屬市場預期之內,但植耀輝相信,仍會成為汽車股炒上的藉口,估計比亞迪會最為受惠,因為該集團的新能源概念較重。不過,汽車股上周已預先有所炒作,不排除本周會有獲利盤沽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