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國經濟學家為富人代言 貨幣施虐癖與階級利益有關聯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聯儲
美聯儲

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曾宣布,從2001年的經濟衰退,以及隨后的復甦中學到的一個教訓是,“激進的貨幣政策能縮短衰退的時間,降低衰退的強度。”那時離現在並不久遠。當然,我們的兩黨曾達成共識,贊成用更激進的貨幣政策應對2007年到2009年的那場嚴重得多的衰退。是這樣的嗎?保羅-克魯格曼撰文指出,對低利率的抱怨,采取的形式通常是稱低利率給美國那些靠存款利息為生的退休人員造成了危害。但上了年紀的美國人的利息收入主要流向了規模較小、相對富裕的少數人。2012年,美國有利息收入的老年人平均獲得了逾3000美元(約合1.9萬元人民幣),但其中一半人得到的不超過255美元。低利率真正的大輸家是那些真正有錢的人——甚至不是最富有的那1%的人,而是最富有的那0.1%乃至0.01%的人。回到經濟衰退前的2007年,那0.01%的人中,平均每人會有300萬美元(按2012年的美元計算)的利息收入。而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降到了130萬美元——損失相當於這個群體2007年收入的近9%。這一論述對理論界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近些年,我們學到的一個痛苦教訓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政治性,遠比我們以前料想的強。你可能會說這不廢話嗎。但在金融危機前,許多經濟學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包括在下——都相信,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已經達成了相當廣泛的專業共識。

在貨幣政策上尤其如此。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曾宣布,從2001年的經濟衰退,以及隨后的復甦中學到的一個教訓是,“激進的貨幣政策能縮短衰退的時間,降低衰退的強度。”那時離現在並不久遠。當然,我們的兩黨曾達成共識,贊成用更激進的貨幣政策應對2007年到2009年的那場嚴重得多的衰退。是這樣的嗎?

不是。我寫過很多有關“貨幣施虐癖”現象的文章,這種現象是指,不管情況如何,不斷要求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和其他央行停止提振就業的嘗試,並提升利率。我說過,這種現象的持久存在與意識形態有很大關係,而意識形態反過來又和階級利益有莫大(博客,微博)關係。我現在依然這么認為。

但現在,我認為階級利益還會通過一個更天然、更直接的渠道發揮作用。很簡單,盡管寬鬆的貨幣政策總體上或許有助於經濟,但它們卻會直接損害一些人的利益。這些人的大量收入來自債券,以及其他一些付息資產——主要是那些非常富有的人,尤其是最富有的那0.01%。

截至目前的情況是:五年多來,美聯儲一直面臨著一個由經濟學家、專家評論人士、政界人物和金融業大亨組成的聯盟的嚴厲指責。他們警告稱,這么做是在“讓美元貶值”,可能會造成失控的通貨膨脹。你興許以為,一些人預測的通貨膨脹一直未能變成現實這一點,至少會讓人們多想一想,但是你錯了。一些批評人士已經為保持政策需求不變找到了新的理由——這關乎通貨膨脹!不對,是關乎金融穩定!——但大部分人只是繼續重復同樣的警告。

這些永遠持錯誤觀點卻從不存疑的批評人士是誰?他們都來自政治派系中的右翼陣營,我想不到任何例外情況。但右翼人士為何與通貨膨脹偏執狂攜手而行呢?其中一個答案是,用貨幣政策抗擊衰退是政府激進主義的一種形式。而且保守派不愿為政府行動可能會帶來積極影響這個說法正名,因為一旦走上這條道路,你最後便可能會贊同政府擔保醫療保險(放心保)這樣的項目。

但還有一個更為直接的原因,導致那些捍衛富人利益的人埋怨寬鬆的貨幣政策:那些富人的收入中,頗為重要的一部分來自債券利息,而低利率政策導致這類收入大幅減少。

對低利率的抱怨,采取的形式通常是稱低利率給美國那些靠存款利息為生的退休人員造成了危害。但上了年紀的美國人的利息收入主要流向了規模較小、相對富裕的少數人。2012年,美國有利息收入的老年人平均獲得了逾3000美元(約合1.9萬元人民幣),但其中一半人得到的不超過255美元。低利率真正的大輸家是那些真正有錢的人——甚至不是最富有的那1%的人,而是最富有的那0.1%乃至0.01%的人。回到經濟衰退前的2007年,那0.01%的人中,平均每人會有300萬美元(按2012年的美元計算)的利息收入。而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降到了130萬美元——損失相當於這個群體2007年收入的近9%。

損失很大,當然也解釋了對美聯儲政策的許多歇斯底里。富人甚至比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有利於他們的,就有利於美國,而他們的財富以及財富買來的影響力,確保了總是有大量被認為是專家的人急於為這一態度找理由。於是就出現了貨幣施虐癖。

這就讓我重新回到了經濟學政治化這個問題。

現在很清楚的是,金融危機前,許多央行行長和經濟學家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里,想象自己是不受政治爭論影響的技術專家。畢竟,他們的工作是引領經濟繞過通貨膨脹和蕭條的陷阱。誰會反對這一點呢?

然而,事實證明,用貨幣政策應對經濟蕭條盡管符合絕大部分美國人的利益,卻不符合一小部分富人的利益。結果,和稅收政策一樣,貨幣政策和階級衝突、意識形態衝突聯系在了一起。

真相是,在一個像我國這么不公平、分化的社會里,幾乎一切都和政治相關。習慣了就好。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