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副主席:部分地區房地風險是不良貸款上升主因
鉅亨網新聞中心
路透北京7月22日 -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稱,部分地區房地風險逐漸顯現,加劇了金融和經濟波動,是造成不良貸款上升的主要風險因素。
中國金融時報周二援引閻慶民表示,前期部分地區信貸大幅擴張,個人和企業加速槓桿化,累積了區域系統性風險。如前幾年,部分地區在房地市場膨脹和銀行短期效益激勵下,銀行貸款激增,企業和個人大量參與房地投資,槓桿不斷加大,區域系統性風險迅速上升。
“隨國內經濟下行,房地價格回落,出現經濟增長乏力、投資回報下降等情況,迅速波及銀行體系,銀行貸款隨之過度緊縮甚至凍結,形成中國式‘押品(房地)--損失’螺旋。”閻慶民稱。
閻慶民指出,中國銀行業面臨不良貸款反彈的壓力,部分行業、領域和地區的潛在風險有所積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性和持續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銀行盈利較好條件,進一步加大利潤核銷不良貸款的規模和進度。主動與財政、稅務部門積極溝通,爭取更加靈活的不良貸款核銷自主權及配套的稅收政策。
加快批量、打包轉讓不良貸款的步伐,積極主動與資轉讓市場買方溝通協調,提高不良貸款處置的規模和效率。 同時,及時與公安、法院等司法部門有效協調,創造有利的維護金融債權、化解不良貸款的法律環境。
“有效控制和化解不良貸款,確保銀行信貸資金對實體經濟形成持續有效支持。”閻慶民稱。
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5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72%,不良貸款率為1.04%,比年初上升0.04個百分點。閻慶民預計,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增長仍將繼續。
他表示,受經濟增速下行、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企業間互保融資問題影響,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持續增加。
從分佈結構看,不良貸款暴露集中於部分行業和地區。分地區看,新增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製造業和信用卡是境內新增不良貸款的主要來源。 (路透中文網)(發稿 謝衡; 審校 黃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