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斬亂麻 北戴河會議前夕 習公布周案 震懾元老兼封口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中共政治局前常委兼中央政法委前書記周永康被「立案審查」,被認為是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央領導層反貪腐的重大進展。有消息透露,一年一度的中央高層非正式會議「北戴河會議」將於日內召開,而習近平在北戴河會議前夕公開周永康案,就是要快刀斬亂麻,主導北戴河會議議題,避免對周案處理方式有異議的退休元老繼續糾纏,有震懾兼「封口」之效。
香港《明報》報導,消息透露,習近平等中央領導人已陸續前往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濱避暑勝地北戴河,當地的保安級別最近已提升。按慣例,退休和現任高層每年夏季聚集在此,邊休假邊舉行非正式的北戴河會議。據悉,今年北戴河會議的主題是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及內地經濟問題。本來,周永康案的處理方式也是北戴河會議的議題之一,雖然中共退休元老對調查周永康案已達成共識,但對是否公布對周的處分仍有歧見。但習近平上周五(25日)結束外訪返京後,僅隔了一個周末就決定於周二(29日)提前對外公布周案。消息稱,這樣一來,既封了退休元老對周案議論的口,亦起震懾作用,為下一波反貪腐掃清阻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昨(30)日亦報導,支持周永康的元老可能以黨的威信將被動搖、秩序將出現混亂為由反對立案審查和公布處分周永康決定。習近平等現任領導人為先發制人,7月29日直接宣布對周立案審查。
半官方的香港中通社昨日亦在「北京觀察」專欄引述消息人士披露,中紀委對周永康的調查已歷時許久,而選在今年的北戴河會議之前公布蘊含深意,「有助於使北戴河會議排除干擾、集中討論重要議題」。
而在公布四中全會確切時間(10月)的當天公開周案,或許也暗示四中全會有可能審議中紀委對周永康的審查報告,並對周作出黨紀處分。
隔獨立歷史學者章立凡表示,中央在北戴河會議召開前率先宣布周案,是先聲奪人,造成即成事實,「讓本來是一個需要爭論的問題,但是提前宣布了,就可以提前封住一些人的口,使他們沒有辦法再說話」。他相信這不是一個妥協的結果,而是對決的結果。公布周案很有一種立威的意味﹕「我幹掉了他,然後你們大家都別亂動。」
但章立凡認為,中共高層的權鬥不會因周永康的落馬而結束,有可能在四中全會之前會看到出人意料的情節也未可知。
中國官方傳媒繼續就周案發表評論,繼昨日發表評論員文章〈從嚴治黨 堅定不移〉後,《人民日報》今(31)日將發出第二篇評論員文章〈懲治腐敗 深得人心〉。《環球時報》則拿周案與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案作比較,指周案的後續情況仍受到高度關注,「薄熙來案實現了相當的透明性,相信周永康案能做得更好」;暗示周永康將被送上法庭。
退休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立案審查,固然是中共反貪腐的重大進展。但對於周案的政治意義,則有各種各樣的揣測、解讀,而最多的解讀則是習近平打「周老虎」,劍指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雖然周永康在政壇上的快速崛起明顯是受江拔擢,周本人屬「江派」殆無疑義,但說周永康落馬是針對江澤民恐言過其實。
習近平、王岐山要查周永康,一定徵求過江澤民的意見,較早前也有報導指江澤民首肯了查周的行動,若說周曾是江派一員的話,那現在他也已被江拋棄,成了犧牲品。從目前跡象看,習、王無意把周案往江澤民身上引,這從周案公布前一天王岐山一段講話可一窺端倪。
周一(28日),王岐山以中紀委書記身分在北京會見到訪的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朱馬利時說,「1993年以來,黨中央始終強調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新形勢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作出依然嚴峻複雜的判斷……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1993年8月21日,時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在中紀委十四屆二中全會上講反腐敗問題,特別指出,「不能低估腐敗現象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又指「如果我們掉以輕心,任其氾濫,就會葬送我們的黨,葬送我們的人民政權」。
其實,江澤民任內中國貪腐快速滋長,固然難辭其咎,但這並不意味著習、王現在就要清算他。王岐山特別點出「1993年以來」,就是肯定江是反貪腐「鼻祖」,弦外之音是今日中央所做的與江、胡時代並無二致,這種尊崇並非僅是謙辭,既有令對方無法反對之意,也有安撫江的意思。下個月就是江澤民88歲生日,若習近平決心要讓這名「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以戴罪之身去見馬克思,那就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