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海外陽光私募的神秘面紗
鉅亨網新聞中心
滬港通已於8月份進入測試階段,有望在10月份正式開放。而QDII自2006年開閘以來,公募QDII基金規模已累計達到540億元,發展迅速,但是這個數字也僅為外管局批準額度的35%,潛力巨大。面對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壓力,推進外匯投資,實現“藏匯於民”,成為打破當前經濟僵局的重要催化劑。不管是國家政策,還是各個機構,都對海外市場虎視眈眈,積極參與,但是作為產品資金來源的投資者,卻對海外基金懵懵懂懂,尤其是作為高凈值客戶重要投資渠道的海外陽光私募基金,那就更是霧里看花,知之甚少。
海外陽光私募,顧名思義,就是投資於海外市場的陽光私募基金,隨著國內投資者自有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很多投資者表現出了資產全球化設定的意愿,但是對於海外市場的陌生,使得他們更愿意把資金交給自己熟悉的國內私募管理,所以各私募大佬紛紛發行海外陽光私募基金,搶奪這塊利潤豐厚的海外蛋糕。格上理財數據顯示,淡水泉早年就開始版面海外市場,成立淡水泉中國機會,雖經歷全球金融危機,但總收益仍高達166.81%。而作為私募界大佬的信合東方,也成立信合全球基金,年化收益達到16.2%,成績斐然。
海外陽光私募區別於國內的私募基金產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公司結構,格上研究顯示,雖然是國內基金公司進行操作,但是限於國家的種種外匯管制,很多開展海外投資的私募機構,紛紛選擇在開曼或者維京群島注冊自己的私募公司,然后在香港等地設立自己的子公司,發行產品。注冊地的選擇更多的是考慮當地的稅收條件和注冊股東的保密性。
其次是投資標的,格上理財數據顯示,現有海外私募的投資標的大部分都是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或者港股,所謂中概股,即在美國納斯達克等上市的中國企業,如百度,當當,優酷網等,之所以私募機構更喜歡中國概念股票,主要還是因為調研的便捷,在私募公司進行投資之前,投資經理等相關人員大多會去標的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公司環境,員工狀態等,並和老總就管理或者未來發展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確定該公司是否具備投資價值,但是美國企業的調研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和很高的成本,所以出於投資的謹慎性和安全性,大部分私募機構在進行海外市場投資時,更偏愛中概股和港股,當然海外私募投資並不僅限於此,也有部分私募進行期貨,宏觀對沖,套利等相關投資。
最後就是投資風險了,私募基金因為產品本身的私密性,資訊披露度較低,而且其投資海外市場,除了面對投資標的選擇風險外,還需承擔不同國家的外匯風險,但是海外陽光私募符合當下市場發展趨勢,同時,當前開展海外業務的私募機構大部分也是業內口碑良好,收益率不錯的老牌私募,所以風險雖大,但也基本可控。需要注意的是海外陽光私募的投資以美元或者港幣認購,所以投資者需要擁有一定的外匯額度,認購起點一般為20萬美金起。
海外陽光私募就像是留洋歸來的“白富美”,既有內涵,又“曲線”漂亮。這是因為能在海外上市的企業,一般業績穩定,發展潛力巨大,而且全球的資產設定,也使產品在投資規則選擇上更加靈活,風險對沖更加多變,從而增加風險的可控性。但是投資者也需注意,在海外陽光私募產品選擇上,除了要注意基金公司的歷史和近期業績外,還要注意公司的投研團隊是否適合國際化的市場操作,從而更好的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