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指新高兩面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4-13 04:23
近期,美國股市表現令人矚目:4月2日標普500指數出現歷史最高收盤點位,4月9日道瓊斯指數出現歷史最高盤中點位。對此,各方人士的看法呈現分化。樂觀者認為美國股市反映出美國經濟復甦勢頭延續,悲觀者則覺得市場忽略了就業存在的問題,股市持續的上漲亦伴隨崩盤概率的上升。
事實上,發達經濟體的股市,其作為宏觀經濟“晴雨表”的功能會更多一點。盡管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令人喜憂參半,負面信息接連不斷,比如,美國小企業信心指數和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3月份均出現下降,3月份新增就業崗位也低於市場普遍預期,但股市運行背后折射出的“向好”趨勢,似乎更佔據主導優勢。總體來看,近期美國經濟指標的波動,並不會改變經濟復甦腳步加快的軌跡。
相對於歐洲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美國的經濟表現要好得多。當美國次貸危機初現萌芽時,歐洲國家似乎還在“隔岸觀火”。如今,歐元區經濟歷經數年,仍深陷危機中難以自拔。美國雖然也一再面臨就業壓力和財政懸崖的衝擊,但多輪量化寬鬆,加上製造業迴流和房地市場的回暖,不斷推動經濟走出衰退的陰霾,也推動股市逐浪上升。一個很小的例子其實就可以反映出美國的經濟現狀:美國移民局近期宣佈,2014財年面向外國高技能工人H1B簽證開放的8.5萬個配額,5天內就申請完畢,而在過往幾年,這些配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用完。
美國股市的表現,毫無疑問與美國經濟自身有關,但也與其他經濟體的表現關聯極大。美國股市投資者的信心,除了源於美國經濟持續復甦的樂觀前景,也來自於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投資反彈的期望。在歐美經濟遲滯不振之際,新興市場國家雖然出現了“失速”現象,但在國內消費和區域內貿易的帶動下仍在小步快跑。
此外,還應該承認,美國股市“火爆”的背后,也體現出金融危機后美國為吸引全球資本所做的努力。無論是基於避險考慮,還是受到美國近期投資政策環境的吸引,都使得美國與中國同時成為國際資本偏好的東道國。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美股的表現與經濟基本面關聯性較大,但顯然存在泡沫成分,次貸危機前投機的“幽靈”,似乎開始在美國股市的高歌猛進中又一次顯現。目前,紐約證券交易所保證金債務已接近2007年時的頂點,美國銀行業利潤總和在2012年第四季度達到347億美元,連續第十四個季度同比增長。此外,高盛去年第四季度年化凈收益率甚至達到了16.5%,幾乎回到了危機前鼎盛時期的20%,其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仍源於投行和金融衍生品業務。
盡管很多人對美國經濟是否會重蹈前兩年“年中剎車”的覆轍仍心存疑慮,但從現實情況看,美國經濟復甦的長期趨勢難以逆轉。至於美股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經濟的真實表現,股市的泡沫到底有多少,其后續走勢如何,還要結合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等多重因素來進行觀察。
- 華爾街頂尖分析師專欄Joe’s華爾街脈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