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年已再融資2500億 壓力遠超IPO 成頭號抽血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揚子晚報》消息,上市公司再融資成為今年A股市場的頭號「抽血機」。據巨豐投顧統計,截至目前,今年4個月A股市場再融資規模已經突破2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去年中小企業IPO平均每家5億的融資額來算,2500億的再融資相當於500家中小企業IPO的融資規模。
中新網報導,截止到上周,滬深兩市已有超過70家公司進行了增發融資。興業銀行、深圳能源、酒鋼宏興、包鋼股份、伊利股份充當了融資大戶的角色,平均融資都在50億元之上。另外有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配股再融資,馳宏鋅鍺一家融資就有40億元。
Wind數據顯示,今年發佈再融資預案的公司已經超過100家,擬再融總額為1660億。桂冠電力擬向大股東與機構投資者定向增發43億股,預計募集資金154.8億元。另外通寶能源、美錦能源、吉恩鎳業的融資規模相對較大。更要命的是,後面排隊等候再融資的上市公司還有200多家。
「相對於新股IPO融資,上市公司再融資對資金面帶來的壓力更大」,業內人士表示。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幾年,再融資已成為中國股市的「第一圈錢利器」,其融資金額已遠遠超過了IPO。如2011年,A股市場IPO籌資規模為2825.07億元,而當年共有179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募集資金高達4368.5億元,總規模超過IPO募資規模逾五成。2012年,A股市場共融資6323.11億元。其中,155家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1060.39億元;273家上市公司再融資5262.72億元。
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項功能,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擴大生產或投資新項目等,從而提高業績回報投資者。但當前A股市場,再融資的低成本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紛紛圈錢。錢到手後募投項目卻遠不達預期,接著要將大量募集資金挪作他用,同時還在進行新一輪再融資……甚至一些上市公司本身並不缺錢,也向市場融資。這其中成飛整合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4月12日,成飛整合發佈公告,董事會同意子公司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使用不超過2.5億元的閒置募集資金投資理財產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成飛整合剛剛拋出新的1.67億元再融資計劃。
數據顯示,成飛整合此次將挪作他用的2.5億元募集資金原本應用於中航鋰電的鋰電池項目,而該項目的現實情況與當初的投資預期出現天壤之別。公司2011年度通過定增募資10億元,用於增資控股中航鋰電,建設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
該股一度被市場冠以「鋰電第一股」,股價曾創下了兩個月暴漲四倍的神話。但公司12日披露的2012年年報顯示,中航鋰電去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793萬元,同比增長18.47%,虧損2265萬元,同比減少983%。截至去年底,該鋰電池項目僅投入資金4.77億元,尚有5.26億元募集資金未使用。
「成飛整合擬將鉅額募集資金用於投資理財簡直就是不務正業,不缺錢的同時又提出再融資計劃,純屬惡意圈錢」眾多股民在股吧裏氣憤地說。投資者投資股票是看好公司的發展,而如果上市公司拿廣大投資者的錢去做理財,投資者無疑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機,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的風險就轉嫁到了投資者身上。
有股民甚至向新全證監會主席肖剛建言,對再融資也該像現在的IPO那樣來一場「史上最嚴厲核查」。
- 以伊衝突看懂局勢,掌握搶進關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