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信移動“賣子求榮”:主營業務空化初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見習記者 常亮 上海報導
“如果去年財報出來主營業務竟然盈利,那就有點虛了。恆信現在需要斷臂求生。”河北某手機零售商老總坦言。
1月15日,恆信移動發布了《2012年年度業績預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97%-12.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99.49%-125.23%。
受此消息影響,恆信移動1月16日開盤漲4%至17.15元,后一路下跌,1月17日收盤15.82元,兩天合計下跌約7.8%。
因為這看似一封捷報,背后的信息卻恰恰相反。
賣項目粉飾業績
2011年12月29日,恆信移動為加快“技術平台的市場轉化步伐”,推出了以移動商業信息服務平台為基礎的“智慧商城”項目計劃。而在該項目即將瓜熟蒂落的2012年11月21日,恆信移動卻發布公告稱將該項目的主體經營公司“恆信奧特”的47%股權轉讓給小股東“華星地”和“銀方成”。
該項轉讓可以使恆信移動獲得4700萬元的股權投資收益,一掃三季報虧損1243萬元的勢。而這正是此次業績預告大幅向好的原因所在。
“智慧商城”的出售以一個看似圓滿的結局收場。但“智慧商城”只是恆信移動為投資者准備的故事之一。
恆信移動的兩大募投項目之一——移動信息業務平台改擴建項目,於2011年年底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當年年報卻顯示,恆信移動個人信息增值服務營收大降24.92%。
緊接恆信又拋出了“已經與央視國際簽約,重點部署手機視頻解決方案”的消息,再次刺激到投資者的神經。
時隔半年后,恆信移動在2012年中報中就手機視頻業務解釋道:“由於尚屬於試用期,目前收益不明顯”。
報告期內,其個人信息增值業務的營收更是只有659.81萬元,同比下降25.03%。恆信在招股書中聲稱的優勢領域——語音雜誌、音樂搜索,市場規模萎縮很大。在近三年的年報中,個人信息增值服務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從3.1%降到1%,可謂江河日下。而這正是上市之初,恆信移動所謂成長性之所在。[NT:PAGE=$]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語音雜誌、音樂搜索等業務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中已經落伍,客戶可以有多種途徑取得免費的服務。服務如何盈利已經是困擾移動互聯網公司的大問題,何況是半路出家的恆信移動呢?”
主營業務空化
恆信移動的高科技故事,如今只剩下手機零售業務在苦苦支撐。
財報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其手機銷售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已經高達94%。事實上,手機銷售業務以外的收入已經可以忽略。
但2012年中報顯示,當期手機零售的毛利率同比下降7.64%,原因是“運營商終端銷售政策的調整導致了個人終端品銷售的利潤攤薄”。
“恆信移動曾是家不錯的公司,但是它和河北移動走得太近,沒有立足零售行業,事到如今已經沒有核心競爭力可言。”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世事無常,與運營商的深度捆綁,正是恆信移動在2010年上市之初重點強調的優勢,其關鍵詞是“定製機”。恆信移動在招股書中提出“3G時代,傳統的從手機廠家到手機賣場的組合將逐步消亡,取而代之的將是運營商的營業廳”。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賽諾的數據,2012年國內定製機的銷售額占比已經達到47%左右。恆信移動作為河北最大中移動定製手機銷售平台,來自中移動的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60%以上。
“現在運營商已經繞過零售商,直接和工廠合作了。恆信移動既非國代亦非省代,做定製機連國代都扛不住了,他們的日子又怎麼能好過呢?”河北某手機零售商老總慨嘆,“從前100%都是開放渠道,后來運營商拿走了60%,電商又拿走了15%。恆信的營銷體系養了太多沒用的人,非必要開支太多,這是做零售最忌諱的。時代變了,如果現在還不斷臂求生,那恐怕是沒有機會了。”
市場專業人士指出,中國移動等運營商改變集采模式和定製機銷售策略,並最終導致分銷商利潤降低是全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就恆信移動而言,其營業收入和利潤的降低所反映的實質是經營能力問題。
“恆信移動早年賺了太多快錢,在運營方面沒有形成獨特的優勢。除了傍河北移動,還做了不少農政通、校訊通這些沒有技術壁壘可言的業務,后來別的公司也盯上了這塊生意,就沒那麼好做了。”滬上某券商分析師坦言,“其實,我已經很久沒有關注這家公司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