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物價樓價飆升 香港中產活得痛苦 表面風光 裡面陰乾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能夠躋身中產,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樹仁大學3月中的一項調查卻指出,香港中產「活得苦」,痛苦指數接近危險警號。中產之苦,來自向上流的機會收窄,加上物價和樓價飆升所增添的開支負擔,中產階層表面風光,其實捉襟見肘。有做老闆的中產慨歎,市道低迷而租金高漲,生意入不敷支;有就職中產為晉升、為兒女而心力交瘁。家庭、事業及子女出路等壓力鐵三角,重重地壓在中產肩膀上,中產的落寞,又有誰能夠明白?

香港《文匯報》報導,說起中產,有人會認為收入不菲,亦有人會聯想到生活品味。對於燈飾舖老闆郭先生來說,中產是拚搏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已出來打拚的他,沒有大學學歷,亦沒有專業資格,靠雙手的士在社會階梯上慢慢爬升。憑著不辭勞苦的毅力,他終於賺到人生第一桶金。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和太太靠物業買賣將資產增值,現在的他搖身一變,已開設一間店舖及擁有兩個物業。


可惜好景不常,一場金融海嘯令資產縮水,加上近年來,租金如脫韁野馬,瘋狂飆升,郭先生透露,今年續約時,舖租由1.7萬元加至2.3萬元(港元,下同),租金狂升但市道低迷,原本每月能進賬幾十萬元的燈飾店,生意一落千丈至2萬元至3萬元,僅足夠支付租金,郭先生嘆入不敷支。幸好還有物業收租及股票投資等收入,尚算能支撐家庭的開銷。但面對收入縮緊,他們要在生活中盡量節省。「會減少出外用膳,有時一碗麵便作為一餐。」

總結經驗,他認為,投資是改善生活、在社會向上流動的最佳途徑。他計劃於未來3年內退休,寄望3名兒子能夠繼承事業。「現在的年代,打工是很難賺錢的,若果我的兒子願意接手燈飾舖,我會考慮將店舖移至旺角等人流旺點,打本給他們做生意。」郭先生亦為每個家庭成員購買了月供過萬的保險,冀保障兒子將來能繼續維持中產生活。

下一代的教育和出路是所有中產父母關心的問題,育有兩名兒子的李太亦不例外。李太現職社工,月入約為3萬元,她以不斷進修所考取的學歷晉身中產階層。4年前終於儲有足夠的積蓄支付首期,她連同丈夫、媽媽及兩名兒子,一家五口搬進自住物業,月供1萬元。李太表示,家庭最主要的支出並非供樓,而是兒子的教育。

李太的兩名兒子分別就讀三年級和幼稚園二年級。她說,由於兩名兒子年幼,需聘請傭人照顧起居,另加兒子的學費、書簿費及興趣班等費用,每月花費逾2萬元。李太續說,兒子教育等費用的開支並未構成壓力,她的壓力來源於社會這個大環境。

「我不想跟主流,但又不甘落後。」作為母親,李太不忍逼得兒子太緊,但又擔心若不學習多門知識,兒子在社會階梯攀升時會被人扒頭。遂她幫小兒子選擇就讀一間名牌幼稚園,冀能贏在起跑線上。「社會中有一種無形的壓力,你稍有鬆懈,就會被社會淘汰。」李太上月憑進修考取了高級社工文憑,她堅信,知識是力爭上游的最好武器。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