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PI回落 PPI超預期下滑 通縮警號浮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最新公布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漲2.1%,增幅較4月份下跌0.3個百分點,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按年下降2.9%,創8個月新低。連同其他經濟數據,反映中國經濟需求依然疲弱,增長動力不足。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企業產能過剩、國內經濟回升放緩是PPI持續弱勢的主因。亦有經濟學家提醒指出,PPI的持續回落可能已現通縮跡象。分析預期,通脹壓力紓緩,政策有進一步放鬆的空間,惟力度不會太強,年內減息的機會不大。
《星島日報》報導,中國國統局昨(9)日公布,5月份CPI按年上漲2.1%,按月則回落0.6%。期內豬肉和鮮菜價格分別按年回落4.9%和1.9%,按月則回落1.4%和13.8%,拉低整體通脹水平。至於反映上游生產成本的PPI,則連續第15個月錄得按年跌幅,上月跌幅較4月擴大0.3個百分點,至2.9%,差於市場預期。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唐建偉指出,PPI持續負增長,是由於產能擴張太快,若通過刺激經濟增長消化產能,未來只會繼續放大產能,處理過剩產能的周期會拖得更長。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內地通脹相對其他新興國家要低,為宏觀政策提供更大的空間。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多項經濟數據低於預期,政策有進一步放寬的空間,但放鬆力度須視乎中央對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設定在7.5%至8%的上方還是下方。他預期,中央目標定在下方的可能性較大,故預期中央會集中在改革及調整結構之上,放鬆政策會採取加大逆回購或下調一次存款準備金率,但年內不會減息。
上周五外電曾報導,中國新領導層對經濟放緩容忍度加大,季度增長底或低至7%。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末在河北考察時稱,目前增長仍處合理水平,要通過深化改革、刺激貨幣信貸存量、抑制和消化過剩產能等措施,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今年初,中央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再7.5%。
此外,5月份工業增加值按年增加9.2%,較4月回落0.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加12.9%,較4月上升0.1個百分點。首5個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0.4%,較1至4月回落0.2個百分點;1至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0.6%,較1至4月回落0.5個百分點。
香港《文匯報》報導,國統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指出,在5月份的CPI同比漲幅中,翹尾因素比4月份增加了0.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比4月份減少了0.6個百分點。由於新漲價因素減少較多,超過了翹尾因素增加的影響,導致5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
有分析指出,5月份PPI降幅較4月份的2.6%繼續擴大,且低於之前下降2.5%的市場預期,已經連續15個月為負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表示,PPI連續超預期下滑,說明中國產能過剩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有所加劇。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李迅雷則指出,結合此前下滑的進口數據,PPI走低印證經濟仍然疲弱,全年恐難逆轉。他認為,PPI已現通縮跡象,且近期央行政策持續偏緊,需警惕通縮風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