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監整頓理財投資 大刀劈商銀 內銀股聞風重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銀監會終於「落重藥」,規範中國銀行業高達 7.1 兆元 (人民幣,下同) 理財資金,並向商業銀行理財投資開刀,以避免理財產品如「滾雪球」那樣高速膨脹,防範風險積聚或傳染。
《星島日報》報導,銀監會明確,商業銀行應實現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的相對應,向投資者充分披露融資客戶和項目名稱,每個產品都要做到單獨管理、建帳和核算。銀監新招的其中一個要點,便是簡化產品結構、增加透明度,換言之,以往同一批資產,可以衍生出不同種類的理財產品,但在新規定之下,一項理財產品只能和一批資產掛鉤。除此之外,中銀監更要加強風險管理,要求每個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債權資產的比例不能高於 35% ,或者不能高於相關銀行去年底總資產的 4% 。
銀監會在公告稱,在開展理財業務過程中,一些銀行存在規避貸款管理、未及時隔離投資風險等問題。
受到中銀監新規監管理財產品,內銀 A 股急挫,普遍較在港上市的內銀股跌幅大,其中興業銀行大跌 1 成,更跌停板,是2007年 2 月上市以來最大跌幅,成交量亦急增。平安銀行跌9.6%、民生銀行 A 股大跌8.8%;浦發行亦大跌6.2%;農行 A股大跌4.3%。
交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洪灝表示,銀監會新規,基本上是流動收緊之舉,同時還限制了銀行的收益增長,而且銀行可能要因此增加撥備。
建銀國際銀行業高級分析師盛楠認為,銀監的新規定將令商業銀行發行新的理財產品門檻及約束提高、管理成本及銷售難度都會加大。估計未來逐漸到期的理財產品難以繼續滾動式發行,部分理財產品將重新轉為存款。這對內銀的資金收益及資金流動性都有負面影響。
花旗昨發表報告稱,新規則對較小型的銀行將造成重大制約,因為中小型銀行的理財產品相當進取。故此給予民行、招行「沽售」評級,因為在符合新要求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增長應會放緩;現仍未清楚銀行是否需要就其「非標準化債權資產」而額外補充資本。
花旗相信,新規定主要對較小型銀行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大量涉及理財產品,其理財產品回報可能下跌,因為需要調整其理財產品組合至較低回報資產,以符合理財產品餘額35%的上限規定。
評級機構標普也認為,新規管下或令理財產品投資增長放緩,但目前仍需要時間觀察措施成效,若未能達到目標,不排除當局仍有更多監管措施推出。標普預期截至去年底中國影子銀行的信用規模為22.9兆元人民幣,其中3.6兆為企業債券。
至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及信用證等。 (接下頁)
[NT:PAGE=$]
香港《文匯報》報導,分析認為,中銀監有關規定主要針對欠缺透明度的理財產品,藉以打擊影子銀行,由於理財產品為相關銀行的組成要素。但牽一髮動全身,整頓理財產品,將影響銀行非利息收入表現。
瑞銀指,現時內銀的理財產品餘額達8.8兆元,其中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總額達3.7兆元,佔理財產品餘額逾42%,已超出新規定要求列明的35%。銀行為符合要求,有可能將超額的6160億元表外資產撥入資產負債表,導致銀行的資本比率及股本回報率受壓。
標普報告指出,影子銀行發展將導致內銀信貸損失增加、淨息差收窄。該行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總經理兼分析經理曾怡景相信,今年內銀盈利、淨息差及信貸成本將受壓。
截至去年底止,中國 5 大銀行的理財產品餘額合共超過 3 兆元,其中表外資產佔各行總資產約2%至5%,部分券商認為新規定對大型銀行收入的影響不大。中信証券預料對銀行收入的負面影響不高於2%。招商証券預料對銀行淨利潤的負面影響不高於3%。
花旗表示,按有關規定,民生銀行(1988-HK)(600016-CN)及中信銀行(0998-HK)(601998-CN)均未能達標,招商銀行(3968-HK)(600036-CN)則接近上限,預料有關業務回報將會下跌。惠譽國際估計,整體市場理財產品餘額,由2011年的8.5兆元,增加至去年底約13兆,佔銀行體系存款的14.5%。
為管理影子銀行,中銀監亦向農村中小型金融機構提出多項規定,要求有關機構嚴加控制平台貸款,平台貸款餘額只許降、不許增。除中央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不許發放新平台貸款;不許利用購買平台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信託產品等方式,向平台公司提供融資。並確保資金優先用於支持農業及小型企業,建立影子銀行關聯業務風險防火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