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Fed政策何去何從?關於葉倫你需要知道的5件事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葉倫。(圖:維基百科)
葉倫。(圖:維基百科)

美國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 即將在週三 (9 日) 提名現任美國聯準會 (Fed) 副主席葉倫 (Janet Yellen) 擔任下屆主席,預料任命案可獲得執政民主黨掌握的參議院投票通過。以下是《華爾街日報》整理出有關葉倫的 5 項重要背景。


1. 她促使 Fed 採取更積極的新政策工具,來提振美國經濟。葉倫大部分的學術研究主題放在失業問題的成本及原因,而她也一再呼籲 Fed 以更強有力的方式,來回應高失業率的問題。

葉倫主張,在美國經濟仍處於如此疲弱的狀態下,通貨膨脹不太可能冒出;而她這個主張至今仍屬正確。葉倫今年 2 月對美國工會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業聯合會 (AFL-CIO) 發表演說時表示:「(失業率) 對我來說不只是統計數據,我們知道長期失業對勞工及他們的家庭破壞力有多大。」

2. 葉倫一直以來也相當關心通膨過熱問題。她的公開言論及過去行動,顯示她堅持壓低通膨;例如在 2011 年一場演說中,葉倫表示「(Fed) 決心確保絕不重蹈 1960及 1970 年代覆轍。當時 Fed 對於物價上漲,並未採取足夠強有力的回應。」

而葉倫長期以來支持央行設定 2% 的通膨目標,並於 2012 年深入參與這項決策。她也在 1996 年擔任 Fed 理事時,與當時主席葛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就正確的通膨目標進行辯論;並於該年稍晚力勸葛老調升短期利率,以免蓬勃發展的美國經濟刺激通膨躥升。

3. 葉倫的預測準確度強。由於 Fed 必須預測美國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及失業率,來決定應該採取的貨幣;而根據《華爾街日報》分析部調查,在 2009-2013 年間,所有現任 Fed 官員中葉倫預測準確度最高。

4. 2008 年的金融危機,讓葉倫轉而相信應該採取較嚴格的金融管理措施。當時擔任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 (San Francisco Fed) 總裁的她,在 2010 年對國會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表示,那場金融風暴,讓她從原本一位「溫馴」的地區銀行監管者,變身為相信強硬金融監管的效力,勝過等到問題顯現才採取行動的監管者。

此外,葉倫今年 6 月在一場演說中還表示,Fed 可能需要要求美國國內幾家規模最大且最複雜的銀行,提列比國際金管單位新要求還要嚴格的虧損準備金。美國大銀行極力反對這個要求。

5. 葉倫相信,Fed 的貨幣政策需維持透明度,且市場也認為她在對外溝通 Fed 政策上表現不錯。在 2010 年,現任主席伯南克 (Bernanke) 要求葉倫領導 Fed 的溝通委員會,這個單位提出的一些創新方式,來讓 Fed 對外表達貨幣政策目標及計畫。

這些方式,包括目前常見的提供前瞻指引 (forward guidance),以及由央行總裁親自主持政策決議後記者會;還有在去年 1 月發布央行較長期目標及策略文件,首度提供 Fed 認為國會授予權限所應當維持的通貨膨脹率及失業率目標。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