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阿里:跨界建構商業生態系統

鉅亨網新聞中心


黃遠 王馨梓

淘寶進村了!支付寶可以“賺錢”了!


前者暗示淘寶版圖深入佈局村級市場,后者則被傳統金融業視為“攪局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業務,卻在阿里集團得到和諧的統一。

事實上,從交易平台到支付平台,再到信用平台、金融平台,推崇太極文化的馬雲早年落下多枚棋子,當大數據時代來臨,落子盤活、一氣呵成,一個龐大的阿里帝國版圖已經呼之欲出。

生態系統

“eBay是海里的一條鯊魚,可我是揚子江裏的鱷魚。如果我們在海里交戰,我會輸,但如果我們在江裏對峙,我穩贏。” 馬雲曾如此描述阿里集團與跨國電商巨頭eBay之間的“戰爭”。

1999年的西子湖畔,馬雲和十八羅漢創立了以B2B為主營業務的公司(Alibaba.com),如今已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集團,主要經營業務由阿里巴巴B2B、淘寶網、天貓網、阿里雲等構成。

或許以下兩組數據反映得更為直觀:2012年淘寶和天貓兩個網站的總交易額突破1.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700億美元),超過eBay和亞馬遜兩家公司的交易總額,占中國零售市場5%的比例。阿里集團已經為全球650多萬商家和近3億消費者提供電商服務。

從另一組數據來看,阿里集團的盈利能力更是驚人。根據阿里集團持股人之一、雅虎公司最新財報:在2013年4月到6月的第三財季中,阿里集團的營收為17.37億美元,同比增長61%;毛利潤為12.88億美元,同比增長74%。與同時期騰訊公司超過千億美元的市值相比,阿里集團也經躍居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沒錯,阿里集團更願意被看作一家互聯網公司,而非單純的電子商務公司。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聖認為,馬雲實際上是個管理怪才,有自身的獨特之處。譬如調整公司架構,是意識到了企業發展到這樣的階段,將成熟的業務組合打包成立新的事業群,這種手法很像是野戰軍的編製,更適合快速應戰。

“馬雲真正想要的更像是一個進退有序的生態系統,而這個生態系統由無數個小而美的公司所構成。”接近阿里巴巴的觀察人士更願意這樣解讀阿里集團。

這與馬雲此后零星發布的觀點不謀而合,就阿里IPO話題,馬雲曾表示:阿里上市不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上市,而是一個商業生態系統的上市。

在IBM資深戰略分析師王祺看來,“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阿里集團的跨界生態創造了可能性。”王祺認為,利用大數據分配資源、打通圈層,通過金融、SNS、搜索等多種手段調節市場,最終達到生態系統的平衡。

跨界

從業務佈局來看,阿里巴巴現象突出的表現在於“跨界”。馬雲曾表示:平台之后,想做金融,最后做數據。早在2012年的網商大會上,馬雲宣佈阿里集團將從2013年1月1日起轉型,重塑為平台、金融和數據三大業務。

早年的阿里巴巴,只是一個魚龍混雜的B2B網上交易平台,商戶與買方難以建立信任。為了解決網絡貿易的信用問題,2002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誠信通”業務,雇佣第三方對注冊會員進行評估,並在網站公示。

2003年5月,馬雲成立B2C網站淘寶;2004年底,為了解決網絡交易安全,馬雲創立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同年3月,又推出了“誠信通”指數,用以衡量會員信用狀況,這也成為了阿里集團信用評核模型的基礎。

在擁有用戶信用資料庫和支付寶的基礎上,馬雲也開始暗中運勁,伺機染指金融。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全國首個電子商務領域的小額貸款公司。

目前,國內只有央行擁有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但阿里集團卻利用網絡交易平台,將自己的誠信數據做得有聲有色。基於淘寶、天貓等電子商務網站客戶留下的大量交易數據,阿里金融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完成銀行需要數周才能完成的貸款業務。

直到今年6月,“余額寶”業務的橫空出世,阿里金融徹底震撼了整個傳統金融行業。雖然從股權結構上講,阿里小微集團已經游離於“老阿里”之外,但其實際孵化於阿里的電商平台業務並與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阿里集團的跨界與其管理文化不無關係。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孫金雲博士看來,阿里現在的規模已經很大,必須做出戰略調整——用分散資源來應對互聯網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有利於覆蓋更大的業務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