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國債今起認購 連升值料回報10% 贏iBond
鉅亨網新聞中心
財政部今推的零售國債,息率2.8%,是零售國債歷來最高水平。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新一批3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零售國債今(22)日起接受認購,息率定於2.8%,入場費1萬元,只予港人認購,有券商以「零本金」及新客首年「110回購保證」作招徠。分析指,計及人民幣升值,持有國債兩年的總回報可望逾10%,跑贏通脹及iBond,估計可獲2-3倍超購。另外,是次供機構投資者認購的70億元國債,則獲259.05億元申購,超購2.7倍,反應熱烈。
香港《文匯報》報導,以往只是一年一次,財政部今年是第二度來港發行100億元人民幣國債,當中零售部分總值30億元的兩年期債券,今日開始接受認購,12月5日截止,12月11日發行,12月12日港交所(0388-HK)掛牌;票面息率定在2.8%,是零售國債歷來最高水平。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次不接納公司名義申請,只限個人投資者,並持有香港身份證居民認購,同時亦將首度引入港交所平台銷售,過去只可經由銀行認購,今次放寬到證券行都可認購,為爭取生意,券商除豁免手續費及提供10%的回購保證,幫客戶封「蝕本門」外,個別更提供超過9成,甚至百分百孖展借貸,變相只要有身份證便可以「零本金」抽國債,做法與iBond類似。
由於今次的分配機制與抽新股類似,若少於30萬人認購,在滿足「一人一手」後,則愈大手「入飛」,獲額外分配的數目將愈多,勢將推高孖展額。首次成為認購渠道的證券行均出「筍招」搶客,耀才(1428-HK)向認購1萬元國債的客戶提供零息的100%孖展,其後每手只收取10元,如此類推。該行豁免客戶所有費用,包括認購費、手續費、存倉費、贖回費及其他雜費等,也免除客戶兌換損失。新開立耀才證券網上戶口的特選客戶,以人民幣現金或孖展認購該批國債,在上市當日沽出,可擁有101元至103元的保證回購價。
更有券商以「自掏荷包」式搶客,時富證券除同樣豁免相關手續費外,新客戶在滿足特定條件下,可以取得10%首年回報保證,即向客戶補貼7.2厘,但優惠只限每人一手國債。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張衛中表示,該行除免除手續費及其他相關費用外,若客戶由其他銀行電匯或即時轉帳人民幣達5萬元至該行申購國債,可享200港元手續費回贈,理財客戶經公司兌換人民幣就享達10點子的優惠。
其他銀行面對券商挑戰也作出部署,花旗、永隆及富邦推出多項國債認購優惠,收費及佣金均豁免,其中南商提供「7免」優惠招徠,包括︰免認購費;免託管費;免代收利息費;免債券二手沽出費;免到期贖回費;免債券持倉轉至股票持倉費用;免經交易所沽出經紀佣金。
中銀香港也有「五免」優惠,包括豁免認購費、代收利息費、到期贖回費、存倉費及二手買賣費,此外,客戶兌換人民幣可擁高達30點子兌換價優惠,以及凡認購任何債券並同時以新資金開立3個月人民幣定期存款,可享劃一年利率2.8%的利息回報。
另外,本次專予機構投資者認購的70億元國債,包括3年期50億元,票面息率2.6厘,申購額205.42億元;5年期20億元,票面息率3.09厘,申購額53.63億元,共錄259.05億元申購。張衛中指,反應熱烈,發行圓滿成功,表明投資者對離岸人民幣國債需求持續增長。 (接下頁)
[NT:PAGE=$]
今次的兩年期零售國債票面息率為2.8%,低於部分銀行的人民幣定存息率,例如星展、花旗、永隆的人民幣定存均超過3%,匯豐定存2萬元一年也有2.9%,花旗2萬元定存3個月更有3.5%。但有市場人士指出,由於國債可於二手市場買賣,讓投資者有更靈活的獲利渠道,較定存必須「坐到期」有更高彈性,以中途沽貨套現的角度而論,國債稍勝一籌。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表示,今次機構投資者部分的3年期國債,都只有2.6%回報,零售部分的2年期國債以2.8%訂價,明顯是相當吸引。他認為,今批國債似有意將息率訂在此水平來吸引更多本港散戶參與認購。
翻查財政部過去零售國債的紀錄,持有兩年的總回報至少有7%,加上人民幣擁升值概念,市場普遍預期今次的總回報可高達一成,相當於每年5%,跑贏通脹及iBond表現。
梁偉基稱,目前難以預期人民幣在這兩年,每年都有3%的升幅,但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是可以預料的,加上內地的經濟情況,反而有減息空間,令今批國債有頗大吸引力。他指出,上一批國債目前的二手買賣價,仍達100元,孳息率有2.38厘,反映國債的價格穩定,為有需要中途沽貨套現的投資者,提供了穩定的沽出價,這同樣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因素。
交通銀行副行政總裁陳霞芳指,2.8%已相當吸引,她認為在極低風險下,只需1萬元入場費便可在2年每年獲2.8%回報,相對其他人民幣存款產品吸引。雖然部分銀行給予較高的人民幣定存利率,但同時亦設有最低存款額等附加條件,又或是該公司的理財客戶才能享受較高的利率回報。
她透露,近日有不少客戶致電詢問有關詳情,可見市場反應熱烈,惟現時未能預測客戶購買的份數,稍後會交代詳細銷情。
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個人投資者,即可參與是次國債認購,機構投資者謝絕參與。今次國債的分配方法與早前的iBond不同,首次採用類似新股IPO的形式發行。當局傾向讓所有認購人都可獲至少1手國債,由第2手開始,則以認購數目按比例分配,申請人認購數目愈多,抽中額外國債的機會亦增加。
中銀(2388-HK)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表示,今次申請者基本可獲一手國債,餘額按認購比例分派,類似抽新股機制,故客戶宜在一間機構,以大額認購獲得的手數可以最大。
對於財政部只限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個人投資者參與認購,交通銀行香港副行政總裁陳霞芳認為是好事,可讓客戶預計自己抽中的機會率,從而決定投放多少資金。她相信,財政部的原意是想增加香港市民抽中國債的幾率,故料散戶今次甚至不止每人1手的數目。她又預料,財政部透過今次發債,可望令以後國債以常規化方式發行。
交通銀行香港環球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張衛中表示,本次3年及5年期國債招標發行市場反應熱烈,投標踴躍,發行圓滿成功,表明投資者對離岸人民幣國債需求持續增長。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